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優化科技期刊編輯加工方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編輯加工是指編輯對審稿后決定錄用的稿件或對送作者退修后確定錄用的稿件,按照出版的要求進行檢查、修改、潤飾、標注和整理提高的過程的總稱[1]。隨著期刊行業的發展以及科技期刊編輯的年輕化,高學歷和非編輯專業人員的相對增加,編輯加工的優化越發重要。雖然大部分編輯人員的英語和學術專業能力強且具有很強的接受能力和創新能力,但對編輯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還不夠,對編輯加工的認識還停留在基本的整理格式、檢查錯別字、統一規范等工作上。編輯加工過程的梳理與優化,能夠促進編輯人員編輯技能的提升,少走彎路,從而提高期刊的質量。編輯加工對期刊質量的提升有著非常關鍵的影響,編輯部有責任對期刊的質量進行把關。
一、高效的審稿減輕編輯加工的難度
科技學術期刊都已執行三審制,《石油實驗地質》采用的是原稿由責任編輯初審,主編復審,外審專家審稿后再由主編復審的審讀制度(見表1)。對原稿審讀的準確與否,取決于各個審讀環節專家的判斷力和把控力,既影響期刊的質量又影響了編輯加工的難易程度。(一)編輯部內部的審讀。在原稿送外審之前,由編輯部的責任編輯和主編對原稿進行初步把關,是把握期刊學術質量的第一道防線,除了將不符合期刊內容和質量要求的文章退稿,將科學性、邏輯性和創新性等較強的文章送外審專家外,還有一部分文章雖然有較大的研究成果或創新性,但出現了多處邏輯性方面的不足,這時候就需要直接返給作者退修,以減少外審專家的工作量和后續編輯加工的工作量。(二)外審專家的選擇。外審專家是審稿的一個重要環節(見圖1),外審專家的意見是鑒定稿件質量和編輯部決定稿件錄用與否的重要依據[2]。編輯部平時要跟蹤、關注期刊相關專業的發展動向,了解都有哪些相關的專家在該領域有較深的造詣,并對已經審理過稿件的審稿專家的信息進行統計,建立專家數據庫。對于經常提供沒有多大價值或意見不太準確的專家,在以后選擇審稿專家時,應盡量避開。有些學術性很強的文章,如果審稿專家沒能夠給出精準的審稿意見,就會給接下來的編輯加工制造很多難題。編輯在編輯加工時就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如關于一些專業術語的使用、專業理論的解釋與運用和各種學術觀點的融合與發展等,如果在審稿的過程中沒有準確地審讀和修正,對編輯來說,有些錯誤就很難被指正。如在一篇實驗類的文章中,所用的樣品的數量較少,得出的結論可能準確性不是太高,而這時候再讓作者添加樣品數量,再重新處理數據的話,就會耗費很多時間和精力,甚至影響出版進度。因此,編輯部在選擇外審專家的過程中,應掌握每位專家的審稿特點和能力,有針對性地為每一篇優質稿件選擇合適的審稿專家,從而提高稿件質量和后續工作的效率。
二、編輯加工的具體方法與技巧
《石油實驗地質》采用的是每篇文章由編輯個人進行編輯加工和一、二、三校工作,在其中穿插責編校和主編校,即二校后責編校,三校后主編校,通過層層把關來控制期刊編輯質量。(一)編輯部人員的合理配置。科技期刊是科研成果交流和展示的載體,是展示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和科技發展的重要平臺。科技期刊的主辦單位大多數是相關專業的科研機構。因此,編輯人員的組成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科技期刊編輯部的編輯人員大部分是非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組成的人員常包括編輯業務強、學術造詣高的資深編輯,編輯能力主要集中在某一方面的專職編輯(如英文編輯),高學歷、非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的青年編輯以及非編輯出版專業且非本科技期刊相關專業的人員等。人員類型較復雜且常常會出現人才緊缺的現象,因此如何安排編輯人員的具體工作,合理優化人才結構的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對編輯部的發展至關重要。1.編輯業務強、學術造詣高的專家型編輯,可以說是編輯部的頂梁柱。他們不但具有較高的編輯業務能力、專業學術造詣,還有很廣的學科人脈關系。因此,在前期的審稿中發揮了最主要的作用。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對其他編輯人員的指導也是時時刻刻都在進行,特別是對青年編輯的編輯加工能力的培養,比青年編輯自學各種編輯理論、各種出版實務知識更加貼近工作內容,更加容易理解和運用。2.編輯能力主要集中在某一方面的專職編輯,如英語水平很高而學科知識稍有欠缺的英語專業畢業的編輯,為了統一期刊中英文摘要、圖名等的英文表述的一致性,可將期刊的所有英文編輯加工任務都交由英語編輯來做,但最終也需要主編或其他專業人員把關。本刊編輯部聘請了一位國外知名期刊剛退休的主編來對期刊的所有英文部分進行把關,來確保期刊英文的準確性。另外,專業英語編輯在做好英文編輯的同時,每期再編輯加工2~3篇文章,在編輯的過程中,不斷強化專業編輯的能力。3.對于非編輯出版專業畢業的青年編輯,高學歷、有活力、創新能力強,而編輯加工中很多機械重復的流程會使他們覺得枯燥無味,失去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3]。在青年編輯自我培養編輯加工能力的基礎上,科技期刊應為他們營造氛圍,提供多種學習交流的機會和平臺,如編輯部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快速地提高他們的編輯加工能力[4]。青年編輯個人也應當調整心態,克服消極情緒,遇到編輯加工中不確定的地方應積極主動地尋求幫助,問同行、問專家、問作者,在編輯加工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少走彎路,不斷提高編輯技能。本刊編輯部的青年編輯多次積極主動地參加省期刊協會舉辦的期刊編輯技能大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學習和交流中不斷增強編輯能力,實現自我價值,在工作中獲得更強的成就感。4.對于非編輯出版專業且非本科技期刊相關專業的人員,可以相對多分配一些格式、規范、錯別字和參考文獻的核對等相對不需要學術專業知識的工作。另外,多承擔編輯部的編務工作,能夠讓其他編輯將更多的時間用在編輯加工上。他們做起來也得心應手,不會覺得吃力且達不到編輯加工的最好效果。(二)修改意見的撰寫。科技學術期刊的文章由于內容的科學性、嚴肅性,在編輯加工過程中,要求同一篇文章甚至同一期、同一卷期刊在圖文的格式、科技術語、量符號、公式等的規范用法都必須嚴格保持一致。因此,編輯要保證充足的時間來仔細閱讀文章,集中精力,弄清楚文章的內容,善于生疑[5],將文章有明確錯誤的和確定需要修改的地方一一列出;存在疑問的地方,也分別列出,編輯若有自己的意見,應當將自己所持的觀點準確地陳述給作者,等待作者的解釋或修正,將文章修改權歸還給作者[6-7]。在長期的編輯加工過程中,編輯部定期更新修改意見模板,該模板是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各位編輯總結出來的,在編輯過程中需要編輯或作者注意的常見問題。編輯在編寫修改意見的過程中,可對照模板核對是否有相應的問題,減少修改意見的遺漏。最后將文章的修改意見、期刊的格式模板、圖表編輯的格式要求等一并通過郵箱發給作者,并要求作者收到郵件后,回復郵件確認郵件已收到。一天之內沒有回復的作者可通過手機短信的形式通知作者,以確保作者收到修改意見,以免影響編輯加工的進度。(三)對作者修改后稿件的編輯加工。經過上述幾個環節的準備,編輯在收到作者最終的修改稿后,接下來的編輯加工便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編輯還需要進一步深入理解文章的內容,消滅各種差錯,核對引文,處理圖表格式、統一規范。在此過程中,將自己遇到的無法確定的新問題一一列出,待文章編輯加工基本完成后發給作者,避免一遇見問題就馬上找作者的現象,會浪費作者和自己的大量時間。
三、編輯加工后對出現問題的總結
對于編輯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特別是編輯個人沒有意識到、通過責編校或主編校才發現的問題,除了在編輯過程中指出并修改外,編輯部還在每期文章發行完成后組織一次內部編輯加工交流會。針對每位編輯在本期編輯過程中發現的錯誤和存在的疑問展開交流,加深編輯的印象,防止錯誤再次發生。除了總結錯誤、討論統一規范外,還對下一步高效地完成編輯加工工作提出建議。如在主編校時,發現同一期不同文章的基金名稱相同,而基金編號不同,及時聯系作者,對錯誤的基金編號進行了修改。由于科技學術期刊的基金項目眾多,編輯很難記住每一種項目的名稱及編號,通過編輯部討論,通過官網、本單位的科研項目的合同原件等收集完成了常見的基金項目名稱,如各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項目、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等能源公司項目等。在今后的編輯過程中,不用每一個項目都去查找核對,使得工作輕松又高效。編輯加工是期刊保證其質量的重要環節。編輯加工方面的合理優化,提高了編輯加工的效率,保證了期刊的質量,也有利于期刊長遠發展。編輯應通過自主學習專業知識,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和學術交流,在編輯過程中不斷總結和提升自身的編輯能力。只有期刊編輯部全體人員的不斷進取,通力合作,才能共同打造出高質量的精品科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