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自稱語的對比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自稱語的對比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自稱語的對比

摘要:采取基于語料庫的方法,對比研究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作者自稱語的類別和頻數分布。結果發現:美國經濟學期刊主要使用第一人稱,總體上凸顯了作者身份;中國經濟學期刊多用物稱,總體上隱匿了作者身份。第一人稱復數雖然在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中均有出現,但是頻數差異顯著,而且美國期刊作者主要用其凸顯高風險性的“原創者”作者角色,中國期刊作者則借之表明低風險性的“實驗操作員”和“論文設計者”角色。

關鍵詞:經濟學期刊;摘要;自稱語;作者角色

一、引言

作者自稱語作為學術語篇互動元話語的一個重要子項,是作者表達研究立場和態度時高頻使用的元話語資源,關系到作者主體性身份的顯現程度。作者自稱語之中的第一人稱代詞得到語言學界的高度關注,諸多研究探討了其在中外學術語篇中的使用情況,如彭芹[1]等對比了中外巖土類期刊英文摘要中的第一人稱代詞,發現國內期刊鮮見使用第一人稱,提醒相關學科的學者和編輯予以重視。李民[2]等考察了中國學者與英語本族語者在學術論文中對第一人稱代詞使用的異同,得出前者多用第一人稱代詞的復數形式凸顯團體屬性、后者多用單數形式強調研究獨特性和新穎性的結論。高霞[3]基于可比語料庫研究發現中外學者間第一人稱代詞的使用差異顯著,但差異傾向并不一致。相比之下,作者自稱語作為一個整體得到的關注則少得多。不同的學術團體會以其獨特的方式進行交流和互動,跨學科語言差異正逐漸成為學術英語研究的新熱點[4]。經濟學學科論文摘要是否呈現相似的特點?這值得進一步的研究。有鑒于此,本研究嘗試考察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自稱語的使用情況,探索并闡釋其共性與差異。基于語料庫的定量統計和對索引行的定性分析,本文嘗試回答以下問題:1.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分別使用哪些自稱語?頻數是否有差異?2.所體現的作者角色是否有差異?有何差異?背后的原因何在?

二、語料采集與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自建兩個小型英文語料庫:中國經濟學期刊摘要語料庫(簡稱CNC)和美國經濟學期刊摘要語料庫(簡稱USC)。前者語料選自國內經濟學頂級期刊《中國工業經濟》,后者語料摘自美國經濟學頂級期刊AmericanEconomicReview。為了保證較好的可比性,兩個語料庫只收錄上述兩個期刊同一時段(2018年)的摘要文本,且均由隨機抽樣的50篇英文摘要組成。語料庫的庫容方面,CNC為15092詞,USC是6502詞,可見平均篇幅上,中國經濟學期刊摘要遠超美國,高達2.3倍之多。有鑒于此,統計節點詞頻數的時候,本研究不但報告其觀察頻數,也列出每萬詞中出現比率的標準化頻數,以保證可比性。使用Antconc軟件,分別在兩個語料庫中檢索各類作者自稱語:第一人稱復數詞“we、us、our”、第一人稱單數詞“I、me、my”、第三人稱詞“theauthor(s)”、物稱詞“this/thestudy/research/paper”。對于作者自稱語缺省的情況,本研究首先利用正則表達式檢索被動語態,其次通過人工方式識別語義上省略“bytheauthor(s)”的索引行。各類自稱語的頻次數據繪制成表,進行橫向、縱向比較,并通過觀察索引行進行分析、解讀。

三、結果與討論

(一)作者自稱語的種類與分布

就自稱語總數而言,CNC語料庫的觀察頻數高于USC,但是標準化頻數呈現迥異的結果,中國經濟學期刊中的作者自稱語總數顯著少于美國(153.1:259.9)。作者自稱語是構建作者身份的重要手段,而中國作者缺乏對其充分的利用。 另外,從表1亦可直觀發現三個基本特點:1.中國經濟學期刊摘要主要使用物稱型作者自稱語(如“本文”“本研究”),而美國經濟學期刊摘要則主要采用第一人稱代詞(如We/I等);2.第三人稱代詞(如“筆者/theauthor(s)”)在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作者自稱語中均未出現;3.在作者自稱語“缺省”方面,中美期刊摘要差異顯著,標準化頻次比為29.8:4.6,中國遠高于美國(近6.5倍)。中國作者之所以衷情于“本研究”這種物稱型自稱語,一般認為主要原因是物稱符合學術語篇要求的公正、客觀和嚴謹,也符合國內期刊論文摘要寫作規范。美國同行廣泛使用第一人稱自稱語,則源于第一人稱具有直接高效和行文流暢的優勢,有助于簡明扼要地闡述原作的內容。另外,中國學界傾向于認為第一人稱顯得主觀,影響學術結論的客觀性,而美國學者相信第一人稱不僅不妨礙學術語篇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反而更有利于作者推銷自己的成果和觀點,有助于自己的研究得到編輯、同行和讀者的認可,增加自己論文被同行檢索、下載和引用的機會。此外,美國作者將論文視為辯論性語篇,需要雙向的互動、參與和介入,因而在眾多作者自稱語中,第一人稱最具吸引力。第三人稱是“折衷”性的作者自稱語,既無第一人稱的“高調”也無物稱的“低調”,理論上比較符合中國學者的心理,而語料庫數據證實第三人稱不僅被美國作者遺棄,也未得到中國作者的青睞。作者自稱語的缺省是依靠被動語義結構來實現的,如例1。被動結構的優點是簡潔明了,豐富句式,結構緊湊,信息密集,便于體現學術語篇的客觀性。但是,過度使用會造成摘要行文單一,句子變得冗長且缺乏活力,影響文字經濟性和可閱讀性,如例2,為了缺省作者隱藏身份而強行使用被動語態,反而造成句子頭重腳輕,傷害了摘要的可讀性。而且,頻繁地以“去人稱化”的方式隱匿作者會形成“冷冰冰”的印象,導致摘要缺乏“人情味”,削弱吸引力,影響論文在學術話語社區的宣傳和推銷。中國學者表現出的對被動語義結構的濫用和誤用,非但不會增強學術語篇的客觀性和嚴謹度,反而違背了在學科同行中推介自己研究成果的初衷。中國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自稱語以物稱為主(占57.1%),輔以第一人稱復數自稱語(占23.4%)和缺省自稱語(占19.5%);在美國方面,作者自稱語中,第一人稱占絕對統治地位(89.9%),其中以復數為主,亦不乏單數。特別指出的是,第一人稱雖然在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作者自稱語中均有使用,但是頻次差異顯著(248:21.5),美國遠高于中國。此外,中國經濟學期刊摘要中未出現第一人稱單數自稱語,而在美國方面,第一人稱單數的頻次甚至高于物稱(21.5:18.5)。不同的作者自稱語在學術語篇中具有相異的特征和效果。第一人稱自稱語體現作者敢于彰顯自己的權威和自信,勇于凸顯自身學術貢獻,不回避自身的學術責任;其中,第一人稱復數能體現較強的作者參與度和貢獻度,第一人稱單數更是展示作者權威和信度最強有力的標志語。在凸顯作者的角色和地位方面,第三人稱效果稍遜于第一人稱。物稱即非人稱或以抽象實體指稱,如“本文”“本研究”,其本質是隱藏作者身份,意在強調學術研究的客觀性。借助被動句式形成的作者自稱語缺省情況,其實質是使作者回避,讓作者徹底隱身,以期獲得研究客觀性的認同。也就是說,表1數據揭示了一個道理:中國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身份多被隱藏,甚至徹底隱身,但是通過少量的第一人稱復數得到一定的“曝光”,卻未曾通過第一人稱單數得到強烈的凸顯;而在美國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身份得到充分的“曝光”,甚至被強烈地凸顯。這種巨大差異可能源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中國文化強調集體主義和中庸之道,個人不喜歡出頭、冒尖,慣于隱藏身份,一般不高調宣示個人貢獻,而西方文化奉行個體主義,認為個體身份高于群體身份,強調個體,重視個體獨立性、個體責任。因而,相比中國,西方學者在學術語篇中更勇于用第一人稱表明自身立場、態度、自信和權威,強調自己的學術貢獻和學術責任。這一點在中美第一人稱單數的使用頻次差異上得到充分的印證。第一人稱復數在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作者自稱語中均有出現,起到了凸顯作者身份的作用。然而,其所體現的作者角色是否有差異?本研究繼而進行了更深一步的考察分析。

(二)作者自稱語“we”體現的作者角色

根據柳淑芬[5]的分析框架,第一人稱在學術語篇中可以體現四類角色,即原創者、觀點持有者、實驗操作員、論文設計者,具體如表2所示。原創者主要用于報道研究結果和結論,體現了最高的風險性和責任度,在本研究的語料庫中主要通過find、conclude等謂語動詞實現。觀點持有者屬于較高風險性和責任度的角色,可以展示作者的學術觀點,主要與argue、claim等謂詞搭配。實驗操作員屬于較低風險性和責任度的作者角色,用于陳述研究方法與過程,借助exploit、use等謂詞實現。論文設計者是風險性和責任度最低的作者角色,一般用于介紹研究目的與內容,搭配的謂詞主要是examine、study、explore等。本研究探索并闡釋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自稱語“we”所體現的作者角色之異同。結果顯示,中國經濟學期刊摘要中,共出現37次第一人稱代詞“we”,其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作者風險性最低的角色“論文設計者”,每萬詞的標準化頻數為9.3;其次是作者風險性較低的角色“實驗操作員”,標準化頻數為8.0;而高風險性的作者角色“原創者”和“觀點持有者”出現頻次偏低,標準化頻數分別為4.0和3.3,合計尚不及低風險性作者角色的任何一個子項。相比之下,美國經濟學期刊摘要中,第一人稱代詞“we”共出現了100次,出現頻次最高的是作者風險性最高的角色“原創者”(標準化頻數為109.2次),占比高達71%;其余依次是“論文設計者”(20.0次)“實驗操作員”(16.9次)和“觀點持有者”(7.7次)。綜上所述,第一人稱代詞“we”在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中體現出了不同的作者角色,在前者中主要體現低風險性的作者角色,有助于降低作者責任度,在后者中則重點體現高風險性作者角色,有利于凸顯作者的學術貢獻。由此可見,第一人稱代詞“we”在中美學術語篇中雖然同樣起到凸顯作者身份的作用,但是微觀效果卻仍有差異,相比中國經濟學期刊,美國更為高調,更能突出作者的學術貢獻。在學術語篇中,第一人稱能夠彰顯作者的主體性,體現作者對研究的高參與度和高介入度。第一人稱的使用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在于能夠凸顯作者的學術貢獻,幫助作者在學科話語社團中構建權威學者身份,助推作者在論辯性學術語篇中亮明身份、贏得主動,也有利于作者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學術界兜售和推介自己的研究成果。缺點在于,對作者身份的凸顯,意味著作者需要承擔更大的風險和責任,容易招致學科同行的質疑和批評。或許正是因為這一缺點,中國學者使用第一人稱時才有所保留,即使用到第一人稱,也會規避第一人稱單數,只取第一人稱復數;即便用到第一人稱復數,也會偏向表現低風險性的作者角色。究其深層緣由,可能主要與中國的文化傳統有關。在集體主義文化風格和中庸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學者二語寫作中往往偏于保守、力求穩妥,雖然希望凸顯個人學術貢獻,增強個人影響力,但是不愿冒著被同行批評和詬病的風險,背負過重的學術責任。中國學者隱匿作者主觀自我和趨于使用低風險、低責任度的保守做法,固然有助于減少來自同行的質疑和發難,但是同時也錯失了推介學術成果和構建學術身份的良機。在《中國工業經濟》期刊上的往往都是中國頂尖的經濟學研究者,未來會是向國際期刊投稿、實現中國經濟學學術研究成果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水平的研究者更應關注國際學術寫作慣例與風格,強化對英文學術寫作規范的習得,走出母語漢語謙虛謹慎的文風束縛,在合適的語境中有意識地多用第一人稱,并敢于通過第一人稱展現自己的研究結論和學術觀點。

四、結語

本文基于自建的微型語料庫,對比分析了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中作者自稱語的使用情況,有以下研究發現:美國經濟學期刊主要使用第一人稱代詞,其中以“we、our、us”復數人稱為主,亦不乏單數人稱“I”,總體上凸顯了作者身份;國內經濟學期刊多用物稱,同時輔以第一人稱復數和缺省主語的被動義結構,總體上隱匿了作者身份。第一人稱代詞復數“we”雖然在中美經濟學期刊摘要中均有出現,但是頻數差異顯著,而且美國期刊作者主要用其凸顯高風險性的“原創者”作者角色,中國期刊作者則借之表明低風險性的“實驗操作員”和“論文設計者”角色。造成以上差異的現實原因主要是中美學術寫作規范的不同要求,深層原因則主要是中美文化風格的差異。隨著我國對學術成果“走出去”的呼聲越來越高,未來將有更多的中國學者向國際期刊投稿。建議國內摘要的寫作規定早日實現與國際規范接軌,在學術語篇中解禁第一人稱,允許論文作者適當地展示自己的學術貢獻,一來提高文章可讀性,二來彰顯學術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中國本土學術成果的對外傳播。

作者:程張根 曹琳 汪雅雪 單位: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人文外語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日本一级毛片免费视频 | 久久91精品国产99久久yfo |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软件 | 综合网站 | 久久精品店 | 国产成人a毛片 | 日本高清色本在线www | 日韩欧美成末人一区二区三区 | 91久久国产成人免费观看资源 | 亚洲综合资源 | 久草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 欧美aaa大片 | 三区在线视频 | 亚洲网站免费观看 |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线视频在线观看高清 | 性感美女一级片 | 337p粉嫩日本亚洲大胆艺术照 | 国产精品一区高清在线观看 | 第一色区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 国产a∨一区二区三区香蕉小说 | 国产三级免费观看 | 蕾丝视频永久在线入口香蕉 | 欧美一级aa毛片禁片 | 久久精品高清 | 97影院理论片 | 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天天看片天天爽_免费播放 天天看夜夜 | 亚洲成人一区 | 欧美黑寡妇特a级做爰 | 自拍网在线 | 免费一看一级毛片全播放 | 毛片在线观看视频 | 成人黄网18免费观看的网站 |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日本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一区国产 | 最新版天堂资源中文官网 | 免费观看三级毛片 | 日韩三级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