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指標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英文科技期刊是促進國際科技學術交流的一種載體是各國科學家融入世界科學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在世界科技進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中國英文科技期刊是中國科技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溝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承擔著向世界科技界傳播中國科技成果的重任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力指標的分布特征對中國英文期刊學術質量評價及文獻計量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影響力指標是指與期刊被引相關的指標也可稱為期刊被引指標包括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他引率引用刊數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被引半衰期H指數等文獻[2]通過對2001年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各項指標進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的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發展狀況通過查閱文獻發現近10年這些資料缺乏為了幫助中國科技人員期刊主辦者編者科技管理人員較全面地了解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進一步促進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發展,筆者對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建立的2014年中國英文科技期刊主要影響力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以了解其特征及發展現狀
1數據來源及統計方法
數據源自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建立的2015年版葉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展版曳中的2014年中國英文科技期刊被引指標[3]經核對共收錄英文期刊211種其中核心期刊67種非核心期刊144種數據處理采用SPSS20.0軟件一些期刊的某些指標缺失按0處理通過描述性統計得出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基本統計量正態分布檢驗采用Kolmogorov-Smirnov檢驗核心非核心英文科技期刊引文指標的差異性檢驗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箱線圖對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力指標進行直觀考察箱線圖有25%50%中位數75%等統計量是一種通過4分法來描述數據分布的統計圖形奇異值標記為野○冶極端值標記為野*冶這些數值給出集中性分散性極端數據的分布情況1996年Marie-HeleneMagri等人首次提出將箱線圖應用于期刊引證報告[4]2009年ThomsonReuters宣布在JCR網絡版中增加影響因子箱線圖和分類箱線圖
2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力指標的正態分布檢驗
正態分布檢驗的值偏度峰度從正態分布檢驗的值可以看出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各項被引指標的分布均不符合正態分布呈偏態分布
3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各項被引指標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各項被引指標基本統計量數
25%中值50%第三四分位數75%最大值均值標準差等統計量3.1總被引頻次總被引頻次可以顯示期刊在科學交流中相對影響力的大小,以及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得到廣大評價機構和辦刊人員的廣泛認可最多的被引用6189次最少的只被引用2次平均被引用496.3次有一半的期刊被引頻次少于224次25%的期刊被引用次數少于85次75%的期刊被引用次數少于603次從圖1可以看出ChinesePhysicsBChineseMedicalJournal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鄄alsSocietyofChinaChinesePhysicsLetters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ChineseJournalofCancerJour鄄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JournaloflntegrativePlantBiologyActaPharmacologicaSinica等9種期刊表現不俗被引次數超過了2000次另外大于1000次而少于2000次的還有18種表3為2001年[2]與2014年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總被引頻次狀況的比較2001年總被引頻次超過100次的期刊共18種2014年超過1000次的期刊就有27種曰2001年62.50%的英文期刊的總被引頻次集中在50次以下[2]2014年82.94%的英文期刊的總被引頻次都超過了50次可見經過13年的發展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的被引頻次得到了較大的提高與國外主流期刊相比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總被引頻次與世界的主流期刊還存在差距根據JCR報告2013年中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總被引257469次CHEMICALREVIEWS總被引124463次NATURE總被引590324次SCIENCE總被引537035次CLEE總被引191226次3.2影響因子影響因子是評價期刊學術影響力最客觀真實有效的指標之一[6,7]影響因子最大1.41最小0平均0.44有一半的期刊影響因子小于0.3625%的期刊影響因子小于0.1775%的期刊影響因子小于0.64ActaGeologicaSinica(EnglishEdition)JournalofAcupunctureandTu鄄inaScienceChineseOpticsofLettersChineseJournalofCancerResearch4種期刊表現不俗影響因子超過了1.3另外大于1而小于1.3的共有12種表4為2001年[2]與2014年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狀況比較表4顯示在2001年絕大多數英文期刊的影響因子分布在0.01~0.5之間2014年影響因子絕大多數分布在0.1~1之間2001年有70%以上期刊的影響因子在0.1以下[2]2014年有80%以上期刊的影響因子在0.1以上可見經過13年的發展中國英文期刊的影響因子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2008年SCI收錄6015種期刊影響因子最大值74.58均值2.10中位數1.38[8]根據JCR報告2013年CA-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的影響因子為162.500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的影響因子為54.420CHEMICALRE鄄VIEWS的影響因子為45.661REVIEWSOFMODERNPHYSICS的影響因子為42.860NATURE的影響因子為42.351湯森路透集團2015年6月的雜志影響因子其中自然科學領域收錄了8618份SCI雜志影響因子20以上的雜志有48份占全部自熱科學領域雜志的0.56%影響因子高于10的雜志有178份占全部雜志的2.1%影響因子高于5的雜志有599份占全部雜志的7.0%影響因子高于3的雜志有1654份占全部雜志的20%可見與世界主流期刊相比中國英文期刊整體影響因子較低在科學交流中的相對影響力較小3.3即年指標即年指標反映期刊當年發表的論文在當年被引用的情況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即年指標越大期刊文獻信息被吸收和被利用的速度越快信息傳播的能力越強[5]即年指標最大1.03最小0平均0.11有一半的期刊即年指標小于0.0725%的期刊即年指標小于0.0275%的期刊即年指標小于0.17ShanghaiArchivesofPsychiatryCurrentZoologyEuroscienceBulletinRe鄄searchinAstronomyandAstrophysicsGEOSCIENCEFRONTIERSAsianJournalofAndrologyScienceChina(LifeSciences)JournalofSystematicsandEvolutionJournaloflntegrativePlantBiology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A院AppliedPhysics&EngineeringCellResearchChineseJournalofCancer等12種期刊表現不俗即年指標超過了0.392001年英文科技期刊中有即年指標值的共62種約占英文期刊的一半左右2014年英文科技期刊中有即年指標值的共172種占英文期刊80%說明有80%的期刊當年即被引用了曰2001年超過0.1的有8種[2]2014年即年指標超過0.1的有75種占英文期刊總數的35%0.5以上的有6種1以上的1種可見經過13年的發展中國英文期刊的即年指標也得到大幅的提高JCR在2008年要2013年間的平均即年指標為0.401[9]而中國英文期刊2014年的即年指標平均為0.11可見中國英文期刊的即年指標與國外的主流期刊相比相對較低3.4他引率他引率是測度期刊學術傳播能力的指標[6]指期刊總被引頻次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數所占的比例他引率最大1最小0.12平均0.83略高于同期的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期刊的他引率均值0.82曰有一半的期刊他引率小于0.8525%的期刊他引率小于0.7575%的期刊他引率小于0.93ChineseJournalofStructuralChemistryResearchinAstronomyandAstrophysicsAsianHerpetologicalResearch4種期刊他引率低于50%自引率偏高3.5引用刊數引用刊數是指引用被評價期刊的期刊數反映被評價期刊被使用的范圍[6]最小2種平均為145.25種有一半的期刊引用刊數小于95種25%的期刊引用刊數小于44種75%的期刊引用刊數小于209種ChineseMedicalJournalActaPharmacologi鄄caSinicaChineseJournalofCancerJournalofEnvi鄄ronmentalSciencesCellResearch等期刊表現不俗3.6學科影響指標學科影響指標是指期刊所在學科內引用該刊的期刊數占全都期刊數量的比例[6,10]可以看出學科影響指標最大1最小0平均0.36有一半的期刊學科影響指標小于0.3325%的期刊學科影響指標小于0.1375%的期刊學科影響指標小于0.56ActaPharmacologicaSinicaJournaloflntegrativePlantBiologyAsianJournalofAndrology3種期刊的學科影響指標達到13.7學科擴散指標學科擴散指標是指在統計源期刊范圍內引用該刊的期刊數量與其所在學科全部期刊數量之比[6]學科擴散指標最大109.17最小0.06平均4.84有一半的期刊學科擴散指標小于2.3325%的期刊學科擴散指標小于0.9375%的期刊學科擴散指標小于5.14ActaPharmacologicaSinicaAsianJournalofAndrologyJournaloflntegrativePlantBiologyJournaloflntegrativeMedicineZoologicalRe鄄searchAnInternationalJournalPedosphereCurrentZo鄄ologyJournalofSystematicsandEvolutionVirologicaSinica9種期刊的學科擴散指標達到20以上.3.8被引半衰期被引半衰期是測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種指標[6,10]指該期刊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中較新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被引半衰期最大逸10最小為0平均為4.89有一半的期刊被引半衰期小于4.4925%的期刊被引半衰期小于3.4375%的期刊被引半衰期小于6.06其中JournaloflntegrativePlantBiologyCurrentZoologyJournalofSystematicsandEvolutionChineseJournalofChemicalPhysicsEntomotaxonomiaCommunicationsinMathe鄄maticalResearchMarineScienceBulletinJournalofPartialDifferentialEquations8種期刊的被引半衰期逸10(有些期刊指標數值相等在箱線圖中未能完全顯示)3.9H指數H指數是指該期刊在統計當年被引的論文中至少有h篇論文的被引頻次不低于h次[10]從表1和圖5可以看出H指標最大值9最小1平均3.25有一半的期刊H指標小于等于325%的期刊H指標小于等于275%的期刊H指標小于等于4其中ChineseJournalofCancerScienceChina(EarthSciences)Jour鄄naloflntegrativeMedicineShanghaiArchivesofPsychi鄄atryChineseJournalofNaturalMedicinesCellRe鄄search等期刊表現不俗.
4中國核心
非核心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力指標單因素方差分析表5列出中國核心非核心英文科技期刊被引指標的均值中值以及核心與非核心期刊的單因素方差統計結果結果表明在核心與非核心英文科技期刊間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引用刊數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H指標都達到了極顯著性差異<0.01而他引率被引半衰期沒有統計學意義﹥0.050表明中國核心與非核心英文科技期刊間的差異主要在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引用刊數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H指標7個指標間存在差異可見他引率與被引半衰期并不能反應期刊的水平高低
5中國中文
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力比較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CSTPCD2014年度收錄2383種中國出版的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科技核心期刊影響因子平均值0.523期刊總被引頻次均值為1132次[11]而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因子平均值0.44期刊總被引頻次均值為496.3次可見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要低于同期中國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表明中國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影響因子平均值0.59高于同期中國中文科技核心期刊影響因子平均值0.523表明中國英文科技核心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要高于同期中國中文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選取的是中國各學科領域中較重要的能反映本學科發展水平的科技期刊能夠映射出中國各學科的研究力量中國英文科技核心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于同期中國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的影響因子可以說目前階段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同期中國中文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中國英文科技核心期刊總被引頻次均值為915.64次低于同期中國中文科技核心期刊期刊總被引頻次均值1132次可能與中國大多數英文科技期刊創刊年數較晚有關
6結語
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影響力指標的分布特征對中國英文科技期刊學術質量評價及文獻計量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筆者基于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葉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曳分析了2104年中國英文科技期刊9個被引指標的特征主要結果及認識如下院1通過對引文指標的正態分布檢驗9個被引指標都不符合正態分布呈偏態分布2列出了9個被引指標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中值25%75%位數并繪出了他們的箱線圖直觀明了地了解了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引文指標特征3通過與2001年葉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曳中的英文科技期刊的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的對比可以了解到在過去13年間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無論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4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已經超過了同期中文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5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與國外主流英文科技期刊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一方面需要增加英文科技期刊的數量尤其在一些空白領域的學科增加英文科技期刊的數量曰另一方面需要下大力氣從學術質量和編輯質量等方面來提高中國現有英文科技期刊的辦刊水平6雖然中國英文科技期刊的影響力與國外主流科技期刊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但中國的英文科技期刊中也有表現不俗的期刊這些表現不俗的期刊應該是中國科技期刊走向國際的代表肩負著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化的重任[12]7中國核心與非核心英文科技期刊間的差異主要在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引用刊數學科影響指標學科擴散指標H指標7個指標間存在差異他引率被引半衰期沒有統計學差異>0.050他引率與被引半衰期并不能反應期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