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學中對藝術美感培養方式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音樂學科作為初中教學中一門藝術學科,是初中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審美意識和藝術修養,而且還能夠陶冶情操,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讓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進一步提升。初中音樂教學可以通過藝術美感培養方式實現音樂美育的教學目的。所以,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樣化的藝術美感培養方式豐富情感體驗,讓學生在音樂藝術欣賞過程中受到一定的感染和熏陶,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促進其綜合能力得到不斷提升。隨著人們教育觀念的不斷轉變,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音樂教育。音樂里面包含的內容比較豐富,教師可以通過音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樂感,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欣賞,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讓學生受到音樂藝術的熏陶,提升自身的藝術鑒賞能力,培養發現美和感受美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當中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對藝術美感培養方式進行有效應用,并對其進行不斷創新和改變,促進藝術美感培養方式的多樣性發展,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一、初中音樂教學中藝術美感培養方式的運用價值
1.藝術美感培養方式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采用藝術美感培養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對音樂進行傾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能力。因為音樂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并且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過程當中能夠受到音樂作品的熏陶,進而達到陶冶情操、美化心靈的目的。音樂情境的創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升華學生的審美情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主動感知,從而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2.藝術美感培養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藝術美感培養的方式是豐富多樣的,所以,教師在藝術美感培養方式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藝術美感培養方式,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審美情境作為藝術美感的培養重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學生的欣賞能力。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年齡比較小,生理和心理方面尚未發展成熟,再加上初中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他們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師可以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輕松、自由、活躍的教學氛圍,給學生播放一些輕快、優美動聽的音樂,緩解學生的壓力,放松學生的心情,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和質量。
3.藝術美感培養方式有助于提升美育效果。初中階段是學生發展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階段,而初中音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藝術美感,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美育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在新時代新教學理念的背景下,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進行不斷創新和改變,在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利用情景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自由開放的學習,以積極主動的態度投入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針對相關音樂作品進行探究和學習。
1.創造有效的審美情境,升華學生的審美情感。要想促進藝術美感培養方式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發揮最大價值,教師一定要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審美情境,對課堂教學進行靈活生動的設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以及音樂學科的特點,利用自己的語言魅力、優美動聽的歌聲和富有動感的伴奏,活躍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作品欣賞中,感受音樂作品中的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美化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任何一個音樂作品都是在一定的情感背景下創作的,所以音樂作品的學習和欣賞要處在一定的情境當中,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進入作品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對作品的審美能力。初中音樂教學在小學音樂基礎之上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主要培養學生的美感。需要將學生置身在自由、輕松、舒緩的審美情境當中,激發學生的審美欲望,促進學生不斷創新,從而讓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自主欣賞和自主學習。比如,在學習蘇少版《香格里拉并不遙遠》這首歌曲的時候,這首歌具有藏族歌曲的風格,主要表達的是對家鄉的熱愛情感。教師可以結合民族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對這首歌曲進行欣賞和演唱,帶領學生領略藏族音樂的魅力。所以在開展課堂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風景如畫的香格里拉以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也可以讓學生將座位以圓形的方式進行排列,讓每一個學生處在自由開放的環境當中,再加上多媒體營造的風景如畫的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想象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了學生的情感,從而讓學生置身在審美情境當中,達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2.采用多樣性的音樂作品內容,促進學生感悟藝術內涵。初中音樂教材中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演唱教材中的歌曲,學會欣賞音樂作品,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學習識譜,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和樂器的彈奏方法。音樂教學內容主要是以唱歌為主,讓學生掌握一些中外著名的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了解音樂的發展史,豐富學生的音樂知識和文化藝術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唱歌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音樂作品的曲譜,感受音樂的旋律,深刻體會音樂作品的魅力,這也是培養學生藝術美感的方法之一。紅色經典歌曲在初中音樂教學過程中并不是特別受歡迎,為了培養學生對紅色經典歌曲的興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紅色經典歌曲的歷史背景,給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歌曲方面的愛國影視作品,促進學生對紅色歌曲中蘊含的情感價值觀念進行深度理解和認知。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再對紅色經典歌曲進行演唱,這樣學生的愛國情感就會自然而然地涌現出來。所以,紅色經典歌曲在學校軍訓的時候非常流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美育過程的實現。
3.利用豐富的文化藝術知識,激發學生的審美靈感。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唱歌的同時要讓學生熟悉樂譜、樂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樂器彈奏方法,了解每個樂器的彈奏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的聽辨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音樂作品的內容創編一些與之相呼應的舞蹈動作,也可以讓學生一邊演奏一邊表演,促進學生從肢體動作以及內心感受方面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度感知,進而獲得豐富的美感體驗。學生進行音樂的創編和演唱、樂曲的演奏以及舞蹈的創編和表演等都屬于美感培養方式。學生的審美靈感主要來源于學生豐富的審美經驗以及對美的事物的感知,再加上客觀環境營造的氛圍,更能激發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創新靈感。所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音樂形象和情感進行有機融合,加強師生情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進而在情感方面產生共鳴,促進初中音樂教育從感性的審美體驗上升到理性的審美體驗。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歡樂頌》演奏的時候,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在這首歌曲的表演過程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對于喜歡樂器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讓他們表演樂器演奏部分;對于喜歡演唱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組織他們進行合唱部分;而對于喜歡跳舞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讓他們針對音樂作品創編一些舞蹈動作來進行伴舞,讓每個學生都在音樂作品的表演當中承擔著不同的角色。這樣的合作表演體現了多樣化的美感培養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
三、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對學生藝術美感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學生未來音樂素養的培養與提升有著非常積極的意義。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藝術美感培養方式的應用,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審美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利用多樣性的音樂作品內容,促進學生深度感悟藝術內涵。采用豐富的文化藝術知識,激發學生的審美靈感,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效率和質量。
作者:褚小琴 單位:南京市六合區龍袍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