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災難事件護士救護技能培訓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2年起護理部構建護理資源庫[6],預抽取70名護理人員成立災害救護應急小組進行培訓,包括護士自愿報名、各科室推薦、護理部篩選的選拔方式選入,納入標準:護齡≥2年的執業護士;相對固定無特殊情況每2~3年進行適當調整;年齡23~36歲,護齡為2~15年,學歷大專及以上。按此標準經過篩選70名護理人員平均年齡為28.36±4.78歲;護齡5.3±1.57年;學歷本科21名,大專49名。
2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12月,采用文獻資料法、理論分析法[7]、半結構式訪談、德爾菲(Delphi)專家咨詢法等設計常見災難事件急救護理技術培訓方案,培訓形式為分組培訓和統一培訓,每年持續培訓。
2.1構建災害救援護理應急體系
由醫院分管護理工作的首長為組長,成立由護理部、總護士長等災難應急護理工作領導小組和應急小組,應急小組根據分工不同分為6個職能小組;①指揮聯絡組。共4名,由1名護理部主任任組長。②分檢組。共16名,由急診科1名護士長任組長。③綜合護理組。共20名,由ICU1名護士長和外科1名護士長任組長。④運送組。共10名,由內科2名護士長任組長。⑤物資保障組。共10名,由消毒供應中心護士長任組長。⑥心理疏導組。共10名,由心理護理組組長1名任組長。應急小組成員平時在臨床一線工作,一旦出現大規模災難、突發事件所致批量傷員時,由護理部根據事件性質制定抽組方案。
2.2制定災害救護能力培訓內容
根據國家相關條例和預案,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完善各種工作預案,修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護理工作應急預案》、《災難救援護理人力資源調配方案》、《急診病區批量傷員處置護理工作流程》、《應急護理小組管理制度》等。結合本院近幾年處理災難性突發事件的救護經驗,制定訓練內容。
2.2.1理論培訓
包括災難事件的定義、特點,法律法規知識,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成批傷員緊急救護知識及處置流程,急救護理、災難醫學知識及救援心理學,自我防護知識,臺風、交通事故、火災及其他災難應急文化素質等內容。
2.2.2心理培訓
聘請外院心理導師進行理論授課普及心理學知識,通過學習放松術掌握心理調節方法,通過角色互換、小組討論等方法來提高制勝能力,通過現場情景模擬培養環境適應力。
2.2.3專業技能培訓
主要有常見的損傷護理、基本急救技術,包括靜脈輸液、心電監護、止血、包扎、固定、搬運、洗胃、心肺復蘇、胸腔閉式引流、呼吸機的應用等24項操作項目。
2.2.4綜合救護能力訓練
①聯合120訓練。建立急診科與“120”急救網絡體系,加強多學科急救技能訓練,急救中心派醫務人員對本院應急小組進行院前急救培訓,及批量傷員銜接處置流程的演練,并計量銜接處置時間。②結合演習訓練。從“崗位練兵比武”中練到“設置情境劇”中練;從“知識競賽”中練到“災難事件時醫療隊的組織指揮、野外條件下傷員救治”中練。③參與現實工作中各種災難事故的救援,結合醫院接收批量傷員處置工作的實際情況,由護理部根據批量傷員情況,立即啟動災害救護應急小組,并對應急小組成員集結時間、分類檢傷、救治效率等指標進行測評。④仿真情景模擬演練。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護理工作應急預案》,由急診科主任和ICU主任模擬災難事件的各種可能情況,設置逼真的虛擬環境,營造緊張的急救情景和搶救傷員分秒必爭的氛圍,使訓練者產生身臨其境的逼真感受;每次訓練結束后及時討論,并將模擬正確示范,從而不斷總結經驗,讓訓練者及時掌握相關的技能及處置流程。情景模擬演練每季度進行一次,每次設置不同的情景進行演練。
2.3分層培訓
在2012—2014年方案基礎上,于2015年1月以后針對不同護齡人員進行分層培訓,除基本理論知識、心理知識同步培訓外,2~5年護齡重點強化基本急救技能,在情景模擬演練中重點訓練一般突發情況的搶救配合、各種儀器、設備、藥品的急救準備;及時發現現存的病情變化并報告,并在醫生到達之前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要求有一定病情觀察及應急準備能力。5年以上護齡重點強化快速準確的檢傷分診轉運,在情景模擬演練中重點培養臨床綜合思維能力,培養深度專業知識的把握和應急救援能力,能預見性地判斷病情變化,識別潛在的護理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并指導本組護士臨床工作,與醫生、護士、患者之間的溝通。
2.4評價指標
分別在2012年3月初步建組干預前進行摸底測評,2014年12月進行中期測評,2017年12月進行長期測評,主要對應急小組成員進行理論、技術操作考核、綜合救援能力考核及簡易應對方式(SCSQ)問卷得分進行測評。整個測評過程中缺席2次及以上的人員予以淘汰。
2.4.1理論、技術操作考核
自行設計災難救援知識綜合測評,選擇題60分、填空題20分、簡答題20分,滿分100分;操作考核根據50項護理操作程序評分標準,滿分100分。理論考核80分、操作考核85分為及格;理論、操作考核90分或90分以上者為優秀;缺考或不及格者必須補考;全年至少參加理論培訓20次,計10分,參加操作培訓20次,計10分;應急小組成員理論授課一次計5分。
2.4.2綜合救護能力考核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護理工作應急預案》預先設計綜合救護相關知識測評問卷,共50題,回答正確賦值2分,回答錯誤賦值0分,滿分100分,60分以上為及格。該問卷經220名護士進行預調查,測得Cronbachα系數為0.81;預調查后多次邀請專家根據應急預案處置流程、處置時間、救治效率等項目進行修訂,確定最終考核表,總分100分,80分為及格,81~90分為良好,90分以上為優秀。
2.4.3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implifiedcopingstylequestionnaire,SCSQ)
該問卷共20個條目,采用0~3級評分,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因子,統計每個因子所屬條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分別表明遇到挫折時采取的積極或消極應對行為越多[8]。
2.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分別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與2012年3月干預前相比,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應急小組成員的理論與操作成績均有提高(P<0.05);與2014年12月相比,2017年12月應急小組成員的理論與操作成績又有明顯提高。與2012年干預前相比,2014年、2017年應急小組成員的綜合救護能力考核結果中,及格率下降(P<0.05),優秀率上升(P<0.05);與2014年相比,2017年應急小組成員的綜合救護能力考核結果中,及格率顯著下降(P<0.05),優秀率顯著上升(P<0.05∗與2012年比較,P<0.05;△與2014年比較,P<0.05與2012年干預前相比,2014年、2017年應急小組成員的SCSQ得分情況,積極應對增加(P<0.05),消極應對減少(P<0.05);與2014年相比,2017年應急小組成員的SCSQ得分情況,積極應對的明顯增加(P<0.05),消極應對的明顯減少(P<0.05
4討論
4.1持續培訓能夠有效提升醫護人員的應急能力
通過每年持續的理論學習和技能操作培訓,與2012年干預前相比,2014年、2017年應急小組成員的理論與操作成績均有明顯提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與2014年相比,2017年應急小組成員的理論與操作成績亦有提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與闞庭等[9]建議通過持續培訓提升醫護人員的應急能力相一致。說明每年持續理論、技能操作培訓是有效的,應急小組成員災難救援理論和操作水平明顯提高。
4.2培訓并與實踐相結合能夠提高應急小組成員的綜合救護能力
應急小組成員的綜合救護能力考核結果中,與2012年干預前相比,2014年及格率下降,優秀率上升,有統計學差異(P<0.05);與2014年相比,2017年及格率顯著下降,優秀率顯著上升,有統計學差異(P<0.05)。這與尹惠茹等[10]報道的護士是否接觸過災難醫療救援知識和信息可影響其災難救援能力相一致。本研究提示應急小組成員的綜合救護能力整體逐年提升,可能原因有:①與2015年開始針對不同護齡人員進行分層培訓有關,根據護齡5年為分界線,護齡5年以下和5年以上分別側重點培訓,針對性更強,使得研究對象更容易吸收培訓內容。②結合演習訓練,通過聯合120訓練;參與現實工作中各種災難事故的救援,結合醫院接收批量傷員處置工作的現場實際情況,持續強化、不斷改進,不斷增強訓練者的應急意識、從而更加充實訓練者的應急知識,提高整體綜合應急水平,使應急小組成員的綜合救護能力整體得到提升。
4.3本研究的培訓模式能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對積極應對方式的利用
通過每年的持續培訓和干預,應急小組成員的SCSQ得分情況,積極應對的逐年增加明顯(P<0.05),消極應對的明顯減少(P<0.05)。說明本研究的培訓模式能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對積極應對方式的利用,并降低其對消極應對方式的利用。可能與經過培訓后,護理人員對可能面臨的困難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能夠及時進行心理調試、正確宣泄情緒等有關。從而使救援護理人員在災難發生前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在救護現場具有積極而穩定的情緒、獨立思考能力及良好的心理調試能力,改善其應對方式,充分發揮災難救護能力,最大限度地實施救援。綜上所述,本研究利用平戰結合,通過理論培訓、訓練實踐建立一套基于災難事件的急救護理技術培訓模式,有效提高護士的綜合救護能力。通過研究也發現,實踐工作中災難事件處理出現新的增長點,對直面新需求要產生新的應對方案,作為部隊綜合性醫院,應拓展災難救護訓練形式的多樣化,如何將災難應急訓練與平時訓練更好地融合以及如何鞏固訓練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
作者:張珍 黃榕 連萍紅 曾憶戀 高鵬 單位:廈門大學附屬成功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