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生態農業產業鏈培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育生態農業產業鏈是解決“三農”問題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抓手。當前生態農業產業鏈培育面臨著整體規劃不足和農民缺乏活力等問題,需要政府發揮頂層設計的作用,推動農民進入農業產業鏈,實現持續增收。以山西省某區為例,分析了培育生態農業產業鏈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有效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農業;產業鏈;培育
在報告中指出,“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促進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目前,山西省某區農業發展亟待有一個新的模式、新的理念。依托產業鏈的培育,以綠色發展為軸心發展農業,將農村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起來,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讓農民合理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培育出綠色化、優質化的農村產業品牌,推動形成農村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打造綠色新農村的新發展格局[1-5]。
1生態農業產業鏈培育的必要性
“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現階段,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對農民、農村和國家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農業發展相對較弱,農產品競爭力不強,農民收入困難,已成為我國農業亟待改善的問題。
1.1新農村綠色建設的重要抓手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提到,“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培育農產品品牌,打造一村一品”。新農村建設要將農村打造成為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培育生態農業產業鏈就是以綠色發展為主線,以產業鏈為抓手來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建設。
1.2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條件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及人們思想觀念轉變,人們對于食品、蔬菜等農產品要求逐步提高。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就是要從根本上改造傳統農業產品單一、污染嚴重等問題,堅持循環可持續發展理念,保證農產品綠色無公害。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求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業高質量、高水平發展。培育生態農業產業鏈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既符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又能給農民、農村帶來收益。
1.3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在山西省某區,農民大多不再以農業生產為主要收入來源,而是靠外出務工來維持生計。農民是農村的主體,只有以農民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農民持續創收,才能留住農民,留住人才。生態農業產業鏈培育就是要大力開發農業的各種功能、價值,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讓廣大農民通過股份制、合作制等方式加入進來,讓農民合理分享生態農業產業鏈全鏈條增收效益,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2生態農業產業鏈培育中存在的問題
2.1產業鏈整體規劃有限
生態農業產業鏈培育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融合,既需要運用農學、藥理學、管理學等學科知識,又需要產品設計、市場營銷等專業知識。同時,也需要結合各個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進行統籌規劃。面對諸多復雜的情況,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制定整體規劃時會有很多困難。
2.2農業企業基礎薄弱
山西某區農村農業企業自身實力不足,相互之間缺乏聯系與合作,沒有形成統一有序的經營模式。該區的農產品種植現代化程度不高,種植主體還是分散的小農戶,提供的農產品也是初級產品,加工業沒有達到現代化水平。農業企業科學技術的使用率較低,獲取信息的渠道相對閉塞,規模較小且各自為營[9]。這些因素都不利于農業企業的發展,導致其基礎薄弱。
2.3農民活力不足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農民務農收入低,不足以維持生計,許多農民紛紛外出務工,導致農民人數大大減少。許多在鄉農民仍采用傳統務農方式,沒有系統的農業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活力嚴重不足。
3生態農業產業鏈培育的有效措施
3.1發揮政府頂層設計作用
產業鏈形成需要宏觀設計。由于涉及多學科、多領域,個人及企業很難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政府需要開展實地調研,對當地情況有清晰的認識,對農業產業鏈進行宏觀規劃和統籌謀略。同時,要推動不同領域間的協同合作,共同助力產業鏈形成。政府還應加大投入,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培養和引進農業信息化人才,為生態農業產業鏈的形成提供資金和人才等基礎保障[10-11]。
3.2激活企業活力
近年來,農村企業發展迅速,企業數量增長較快,規模逐漸擴大,但是企業的經營水平和管理效率還有待提高。必須加大對農村企業的資金扶持力度,解決農村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農業合作組織是農業產業鏈培育的重要主體,是農業產業鏈平穩運行的關鍵環節,應充分發揮農民合作組織的作用。農業產業鏈培育過程中,要大力激發農業合作組織的活力,使之成為農業產業鏈的主力軍之一,以及農業利益的代言人和農民利益的保護者。
3.3增強農民活力
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科學技術的應用、農業機械化的推廣、農業新產品的開發都離不開掌握現代農業知識和技術的人才。培育生態農業產業鏈,更要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有新發展思路的新型農民。只有提高農民的素質和技術,農民才能真正融入生態農業產業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具備競爭能力。增強農業生產活力,吸引各種專業人才進入生態農業產業鏈中,生態農業產業鏈才能真正發揮效能。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談治國理證(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S].2018-01-02.
[6]韓長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EB/OL].[2017-01-25].
[7]王關區,陳曉燕.我國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前沿,2018(2):101-107.
[8]楊加猛,季小霞.基于“兩山”理論的江蘇美麗鄉村建設思路[J].林業經濟,2018,40(1):9-13.
[9]孫鵬,楊孝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家庭農場產業鏈延伸模式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5):163-164.
[10]吳宏耀,羅丹.用新理念引領農業農村發展[J].中國財政,2016(9):6-9.
[11]鄒春燕.國內外產業鏈理論研究概述[J].長江論壇,2011(3):53-56.
作者:謝玉姣 單位:內蒙古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