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農業旅游發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多產融合
多產融合就是現代社會分工與合作的產物,目前學術界對多產融合的概念仍沒有做出最明確的定義。歐洲委員會綠皮書定義把產業融合解釋為“產業聯盟和合并、技術網絡平臺和市場等三個角度的融合”。美國學者Yoffie[1]將融合定義為數字技術的采用促進原本獨立的產品進行融合。羅燕梅給出的產業融合定義是現代科技進步和管制的放松,觸發產業間的技術融合,產業邊界由此變得模糊,導致原有市場中的產品和需求特征發生改變,導致融合產業的企業之間出現新的競合關系,最終導致原有產業界限模糊和重新劃分。李美云認為產業融合是指原本分立的一個或者多個產業之間產業界限的消弱或模糊化從而直接改變彼此企業之間競合關系的過程。從以上定義可以發現多產融合最早發生在信息科技領域,在此領域得到了廣泛利用和發展。科學技術帶動產業變化的同時產業也在帶動科學的進步兩者不存在絕對主導方。多產融合也不完全是體現在科學信息技術領域,在其他領域同樣存在。基于以上的定義,結合本文研究,筆者將多產融合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立產業進行合作所產生的產業界線模糊和產業磨合,最終進行產業延伸和創新的過程。
現代農業旅游實際上就是多產融合的產物,它是通過農業、工業以及旅游業相互交叉融合形成的一種旅游新業態。通過考察現有的農業資源挖掘出具有旅游價值的部分,并以旅游活動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新的旅游形式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旅游產業的內容,擴大了旅游產品的種類與數量,促進了整體產業的結構優化。現代農業旅游是以農業資源為主體,通過科學技術輔助并以旅游服務來表現的產業經營形式。多產融合是現代農業旅游的根本屬性,它們在相互交叉與融合的過程中衍生出了新的產品、新的旅游業態以及新的產業經濟增長方式。
二、光澤縣圣農現代農業旅游發展現狀分析
(一)圣農企業現代農業旅游發展
圣農企業是一家集專業化、系統化、社會化、管理化于一身的現代農業產業化企業。該企業集飼料加工、苗雞孵化、飼養等原材料生產、食品深加工、產品銷售一體化,是我國同行業之間現代化程度較高的聯合型白羽肉雞生產農業食品企業。與此同時企業將通過合資、新設等不同方式持續致力于完善企業產業鏈,從而使其整體競爭實力進一步增強。在企業發展趨勢上,當前企業已經實施增發收購關聯企業福建圣農食品有限公司的議案,為公司現有產業鏈將向下延伸至雞肉制品加工領域,提高整體抗風險能力增加保證。圣農企業規模大、雞類產品豐富,機械化無菌生產,可供游客參觀,了解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及其文化,親身體驗家畜養殖過程,對農業文化進行科普教育宣傳。2013年政府提出“圣農產業游景區”規劃,積極開展圣農省級工業旅游示范點申報工作。南平市旅游局協助引薦高端旅游規劃單位,對圣農旅游產業游發展進行編制規劃,以便于省級和國家級工農業旅游示范園區的申報工作,結合打造生態食品城,協調有關部門,在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
(二)圣農現代農業旅游發展優勢與機遇
(1)企業和旅游行業需求現代社會旅游行業發展迅速,由最初觀光與休閑旅游到參與式體驗旅游再到現在的鄉村旅游,單一的旅游項目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從原有的單一旅游消費觀念慢慢向復合型旅游消費觀念轉變的表現,多種樣式的旅游形式融合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現代社會工農業發展迅速導致社會環境污染嚴重,人們越來越注重環境的生態保護,從追求都市旅游慢慢轉向鄉村生態休閑旅游,感受自然,返璞歸真成為現代旅游的新寵。圣農企業是以養殖白羽種雞以及雞肉加工為主的現代型農業產業,在其生產過程中就必然存在著大量的廢棄物。雖然該企業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態優勢,但其真正得以成功是得益于如何更好地保護其生態環境。該企業采用一主三副的模式來解決生產過程中引起的污染問題,最終保證了生態環境與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發展。而一主三副產業鏈事實上就是一個循環經濟生產模式,就是種雞飼養、雞苗孵化、加工飼料、肉雞飼養、屠宰雞、加工食品與深加工產品銷售為一體的主業鏈。同時通過對雞的毛、血、油、骨架、膽等等廢棄物進行加工生產出再生動物蛋白,作為其他養殖業的飼料并加以開發和利用的一種副業鏈。再通過對有機肥的開發和利用形成又一副業。最后進行雞糞生物能源發電形成第三副業。最終做到產業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化廢為寶,獲得很好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圣農企業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決抵制以環境代價換取經濟利益的企業文化與現代社會旅游理念相吻合。同時圣農生態環境保障是企業發展現代農業旅游的力量源泉。
(2)政策優勢高鐵時代的到來是旅游業發展的機遇。2013年福建旅游局、中國旅游報社在福州舉行“高鐵時代福建旅游發展機遇與對策”研討會。會中朱華局長指出,福建高鐵路網的逐步形成,高鐵旅游所產生的“虹吸效應”、“輻射效應”以及“聯動效應”也相繼顯現,高鐵沿線形成了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它將打破原有旅游市場的距離理論,對區域旅游的傳統格局進行沖擊,高鐵線路周邊的客源流向也將發生變動。福建高鐵網相繼完善,通往武夷山的京福高鐵即將完成,光澤位于大武夷旅游區內,高鐵時代的到來為企業發展現代農業旅游帶來新的機遇。《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指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首先要發展現代農業。近年來福建省工農旅游受到省內政府的大力支持,現代農業的推進與發展正是旅游業新業態發展的需要,將現代農業與旅游業相融合所形成的現代農業旅游是旅游業的需要和創新。2013年,中共光澤縣委、縣政府正式出臺《中共光澤縣委、光澤縣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以生態建設為前提,以綠色發展為引領,把旅游業培育成為綠色經濟崛起的先導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文化、生態、休閑度假和商務會展旅游項目。規劃至2017年,光澤縣旅游接待總人數力爭突破6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9億元。
(3)完善大武夷旅游圈的需求
武夷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地,在國內外享譽盛名。加大武夷旅游圈建設成為當地旅游發展的重要工程之一。目前武夷山旅游開發的旅游項目主要有觀光旅游、休閑生態旅游(即鄉村旅游)、文化養生旅游等,然而在現代農業旅游方面卻是空白。這對光澤圣農企業來說是一個發展的機遇,首先在地理位置上該企業臨近武夷山旅游區,這為其融入大武夷旅游提供了基礎。其次,企業擁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和科技力量,同時在社會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為企業發展旅游業做足了造勢的準備。最后,福建武夷山動車組的開通必然帶動武夷山周邊地區的旅游發展。因此,構建大武夷旅游圈已經變的迫不及待了,大武夷旅游圈的構建需要圣農企業的加入。
(三)圣農多產融合優勢
多產融合中實現產品價值提升,企業利用旅游發展宣傳企業產品,設計旅游紀念產品,使得原本單一產品價值得到提升;企業產值增加,在取得旅游收益外也可通過特色旅游項目的開發與發展吸引更多消費者從而促進企業產品銷售。從而增加企業的總產值,對企業產業發展方向提供一定依據;企業市場競爭力增強,農業與旅游業的融合使企業原有市場擴大,增加了企業與其他行業的合作機會,同時使企業的人力物力資源得到了更好的提升,增強企業競爭力。
三、多產融合視角下光澤縣圣農現代農業旅游發展途徑
(一)拓寬產業鏈,加快產業融合發展
多產融合旅游的發展思路是通過農業旅游的開展,進行資源配置和資源整合,加快旅游業與農業、工業、服務業、文化產業等的融合,拓展旅游產業鏈,構建旅游產業價值體系,最終實現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發展,同時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提高農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延伸和拓展價值鏈,實現價值體系的整體增值是農業旅游發展的基本策略。光澤圣農企業是飼料加工、苗雞孵化、飼養等原材料生產、食品深加工、產品銷售一體化的聯合型白羽肉雞生產農業食品企業,與其他產業融合度較低,對農業原材料也僅限于初級的加工階段,原料深加工、科技研發等產業存在空白。以核心資源為主,開發延伸產品、支撐產品、衍生產品也沒成熟。因此,實現“農業+旅游”、文化創意產業以及其他服務業的高度融合。另一方面,通過農業旅游的開展,在深度上融合農副產業的技術鏈、價值鏈,在廣度上加強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產業價值鏈的延伸。引進先進生產技術,深化農業產品深加工,拓展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注重產品開發,延伸農業產品生產鏈,從原有的食品粗加工向餐飲業延伸。以企業生產的食品為核心同時進行食品的餐飲貿易銷售,使得企業實現科學化、專業化生產與整條產業鏈的完美對接。圣農企業擁有自己的物流體系,該體系原為企業產品銷售專用,在未來旅游物流中可以達到極佳的輔助作用。從初期簡單農業旅游產品的開發,到后期的深度融合,注重促進第一、第二、第三產業互動融合發展,研發自己的特色產品、主導產品、創意精品等。
(二)模糊產業界線,資源多元化整合
企業原有產業不再作為獨立的產業而是與旅游業結合發展,原有的農業發展資源也將變成一定功能的旅游吸引物。企業在資金、技術、管理等資源上同樣要與旅游業互補共享。圣農企業應利用農業上的資源特色,進行多元素資源整合,加強旅游產品體系的縱向與橫向建設,延伸企業產業鏈。例如,在圣農現代農業園區舉辦以白羽雞養殖技術為主題的科學農業生產技術討論會,將科學教育與農業產業融合形成具有科普性質的現代農業旅游活動。圣農也可以與會展業融合舉辦特色現代農業產品展覽,結合當地民俗特色形成具有地域農業特色和文化背景的會展旅游活動。
(三)突出企業文化,創新現代農業旅游產品
促進農業產業產品的創新與優化,產業融合是為了適應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而產生的,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新服務應運而生。這也就促使圣農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在產品生產上更是不斷創新,向市場需求靠攏。現代農業與旅游業延伸互補資源整合,將圣農企業農業發展的特色產品(白羽雞)與現代先進養殖技術等特色資源作為旅游吸引物進行旅游項目開發,游客可以對其新意、奇特、先進、有趣的部分進行知識了解和體驗。同時結合旅游六要素為游客提供旅游服務上的延伸。力求做到以企業帶動旅游,以旅游促進產業發展。
(四)結合周邊旅游地共同開發,樹立現代農業旅游品牌
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結合周圍旅游環境突出宣傳現代農業旅游項目以吸引游客。以該縣市為核心,重點吸引周末家庭自駕車一至兩日游群體。以旅游服務的理念經營企業現代農業發展,面向全國的發展傳統農業旅游外增加生態休閑度假游、科普旅游,面向各類群眾,提高知名度。后期利用企業農產品資源和當地農村特色風俗與節慶發展特色農家樂餐館與民宿、精品蔬果觀光與采摘、白羽雞養殖及科普教育等相關產品。與武夷山景區、邵武溫泉景區共同發展,組建集觀光體驗旅游、溫泉養生旅游、現代農業旅游于一體的旅游線路,以達到周邊旅游地的共同發展。樹立圣農旅游品牌,企業現代農業旅游想要取得更大空間的發展必然需要在未來的發展中成立部分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品牌。如舟山沈家門漁港、奉化市滕頭村等都是當地的旅游品牌建設項目。將圣農現代農業旅游建設成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旅游項目最終使得圣農成為既具有現代性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核心旅游吸引物。
(五)緊抓大武夷旅游發展機遇,提升經營管理水平
在大武夷旅游發展圈的背景下,緊抓旅游發展機遇,圍繞“資源共享、客源共濟、市場共拓、品牌共樹”的原則,積極展開與其他旅游景點交流與合作,加強旅游管理人才、專業人才的引進。經營過程中,堅持理念提升原則,堅持貼近產業、貼近游客、貼近自然的理念,圍繞核心資源,緊緊把握現階段都市人群的休閑度假需求,開發特色現代農業旅游產品,規范服務與經營。
四、結論
圣農通過多產融合途徑來發展現代農業旅游,具有良好的基礎條件、政策、企業文化等。以此提升企業的產業鏈,實現產品價值提升,在取得旅游收益外也可通過特色旅游項目的開發與發展吸引更多消費者從而促進企業產品銷售。增加企業的總產值,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產業發展方向提供一定指引。
作者:許亦善 徐慧芳 單位:武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