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引言
隨著2009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的頒布,旅游業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其對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急劇上升。因此,校企合作機制對于旅游管理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也顯得愈發重要。目前,我國本科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雖起步較早,但總體上表現出范圍小、層次淺、易變化和不持續等特征。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一種將學習和工作結合在一起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本質是學校教育通過緊密結合企業用人單位的社會需求,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雙方所具有的優勢資源對人才進行培養(張欣然,2017)。校企合作式辦學已經成為我國發展本科教育的重點模式之一,而在這其中,出現了許多不同的理論,為校企合作制提供了基礎和建構內容,如辯證唯物論為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提供了方法論指導(朱飛,2008),建構主義心理學理論也為其提供了科學依據,同時,教育系統的相關原理應為評估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標準和框長效機制架(余祖光,2009)。
一、校企合作機制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方面
第一,學校存在著教育理念的偏差,忽視了學生的切實需求。長期以來,我國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層次教育重學科知識體系,輕社會需求;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因而學校所培養的學生處于一種偏向知識,缺乏技能的狀態。第二,教學師資配備和實踐設施都相對薄弱。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傳統的理論型教師占比相對較大,傳授內容多為理論知識,因此,學生難以在實習過程中很好地進行實踐。并且目前旅游管理專業本科生實踐基地還存在著場地不達標、設備設施數量不足、質量堪憂等問題。
(二)學生方面
首先,學生自愿參與程度較低。由于學生所學專業知識與學校所安排的實習崗位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實習崗位極有可能并不是學生心之所想,因此,其主觀上對這一情況產生消極情緒。其次,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實訓的針對性不強、用途較小。因為缺少真正具有高質量的實訓,學生又不滿于基層重復的體力勞動,所以學生很難對校企合作機制教學加強重視。
(三)企業方面
一方面,從企業層面來講,把實習生當成正式員工進行培養的企業較少,這導致實習生能夠鍛煉的能力范圍尤其有限,此外,有些企業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長久職業發展規劃。另一方面,學校與企業進行實踐教學交流時,企業很少會派出骨干員工,走形式的問題嚴重。除了以上問題之外,國家對于校企合作中各個主體的責任、權利和利益關系的界定并不明晰,沒有與之對應的追問責任和保障權利的機制,且監管部門的力度不夠,從而導致校企合作機制缺乏真正的、健全的法律法規作為保障等諸多問題。
二、建立長效校企合作機制的建議
(一)針對學校
合作學校可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傳授企業文化,使學生對企業具有初步了解。并且,學??梢宰屍髽I參與到教學任務大綱的制定當中來,結合學校自身,商討制定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校企合作方式。學校要提高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就需搭建校企雙贏合作平臺。另外,學校還要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理論型教師應該真正參與到企業的實際運行工作當中,通過實習提高自己的實際技能。此外,學校也可以讓企業為其提供資深員工、骨干員工方面的支持,大力幫助學校完成實踐教學任務。
(二)針對學生
對于學生,應該有針對性地對實際操作技能進行訓練,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實訓當中,從而促進學生思想觀念轉變。學校可以考慮加大實習學分所占比例,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學生對于實習的注重程度。此外,學校還要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關注。
(三)針對企業
在實習過程當中,企業可以為實習生建立較完善的制度保障體系,并為其制定職業發展規劃,還可將實習生的未來發展納入到企業發展的考慮范籌。同時,企業也應該向學校反饋實習生的工作和生活狀況,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增強與學校的溝通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對實習生狀況的了解,進而達到互利共贏。結合上述建議,政府還應該發揮紐帶的聯系作用和框架的約束作用。一方面,在企業和學校發生沖突,難以自行解決的情況下,政府應該以第三方的身份進行調節,緩和矛盾。另一方面,政府有義務、有責任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解決校企合作之中產生的問題。在旅游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中,相關人員需要注重完善校企合作相關的制度法規,加強員工培訓,為其提供技術服務,從而進一步鞏固和強化人才培養效果;可以把淺層的實訓合作拓展到實習和就業相結合的層面,也可以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更深層次地富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并最大限度地激發本科院校和旅游企業的合作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實習效應,從而創造良好的校企合作空間。
作者:楊楠 董麗敏 單位:延邊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