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問題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糧食生產國。農業現代化和農民收入的增長與科技創新密切相關。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供給側;農業科技;科技創新
我國糧食安全是建立在穩固的農業科技基礎之上的,現代社會對農業科技的要求不但要突破資源環境的限制,還要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笆濉睍r期是許多農業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也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模式、發展和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時期。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必須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1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現狀分析
1.1設施農業發展速度可觀。設施農業是一項集高資本、高技術、高勞動、高投入以及高產出等特點為一體的密集型產業。國家農業科技的創新及發展是建立在良好的設施農業發展之上的。黨的以來,我國設施農業的面積再創新高,已經突破430萬公頃,產值突破10000億元,農民平均增收達到2300元,新增就業崗位4500多萬。其中在溫室農業方面,得益于我國自主農業科技的創新和突破,農產品的質量水平提升巨大。1.2小麥前沿技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之一,目前我國小麥前沿相關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部分相關基因編輯技術已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借助前沿技術,專家培育了100多個符合國家綠色標準的新品種,新品種具有產量高、質量好的特點。從“十二五”開始,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已經開始顯著增長,到2016年,已經實現65%的增速。小麥新品種的研發以及農業機械化的雙重動力大大推進了農業生產及發展。2016年我國小麥單位面積產量高達355千克,比世界平均水平還要高出60%,總產量為1.28億噸t,占世界總產量的17%,居世界第一。1.3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較高。過去由于盲目追求高產,導致大量資源浪費,違背了農業綠色發展的理念?,F代農業發展除了要求農產品的整體質量之外,還要注意農業生產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數據顯示,通過農業科技創新,2017年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了97%,基本上達到了品種改良的目的,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也得到優化。
2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存在的問題
2.1農業科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研發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能夠有效地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投入強度,而科技創新活動的規模則能說明一個區域進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世界經濟活動中,有這樣一個說法:當科技研發投入達到3%時,能基本上滿足企業科技研發的需求;當科技研發投入達到或者超過5%時,科技發展才能達到與國際競爭的層次,企業研發的具備科技創新的產品才能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而近年來,我國農業科研投入才2.11%,與發達國家相去甚遠,這是制約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2.2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盡管當前我國農業科技部分領域已經走在世界前沿,但是仍然存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問題。數據表明,截止到2017年,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率仍不超過50%,僅為發達國家的一半。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自主科研能力不足,技術與實際生產沒有充分結合。另外,我國農民的素質也有待提高,在很多農業城市依舊使用傳統的農業技術,新型農民亟待培育,農業推廣體系要進一步的更新和完善。2.3農業科技創新產出能力不強。在我國,農業科研機構及相關院校主要是以數量作為職稱評定依據,并沒有將農業實際生產貢獻納入評選指標。所以現狀就是很多農業科學家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研究論文的寫作與發表,真正投入到農業科技研發的時間很少,對農民面臨的實際農業生產問題也不夠關注。我國在農業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當前也是主要停留在純粹的技術層面,對科技創新的經濟屬性認識有限。比如一個新品種從研發到投入實際生產,首先是要讓農民接納新品種,其次是讓新品種投入到農業生產,最后是讓農民通過新品種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第一步,讓農民接納新產品,如果第一步做不好,其他的更無從談起,所以在做科技創新的同時,不僅要重視技術創新,還要重視產品經濟屬性。
3國外農業科技創新模式借鑒
3.1美國農業科技創新模式。美國在農業科技創新中形成了“研究、教育、推廣”三位一體的科研創新體系,其農業科研體系由研究機構、大學和農業推廣機構組成,三類機構之間的分工是明確的,以便在不浪費資源的情況下不重復研究。各級研究機構負責農業科技的研發和創新,大學承擔銜接作用,同時負責農業科技的研發和成果的推廣,推廣機構不直接從事科研和創新,而是企業負責科研創新成果的應用和推廣,經發展大部分成果被積極轉化為生產力,提高了產品的核心競爭力。3.2英國農業科技創新模式。英國采用政府主導的模式,由政府主導的研究機構、大學和其他研究機構開展農業科技的研究和開發。各研究機構聯系緊密,分工明確。研究開發基金公開透明,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新產品一經推出,各行業資深人士將對其進行檢查,并說明具體的應用方向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4推動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對策建議
4.1加大政府農業基礎研究投入。各級政府要加大農業科研投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努力培育超級稻等更具突破性的高檔產品、品種。要把農業基礎研究放在首位,關注農業相關高等院校的科研投入,保證對科研經費的穩定投入,加大農業科技的研發以及實驗力度,注重提升科研成果的轉化效果。未來國家的建設肯定是創新型國家的建設,應該由政府部門牽頭,加大對科研金融的投資,創新完善政策體系的構建,調動社會投資熱情,展開市場化的研究活動,加強前瞻性科學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建設。另外,要加強農業科研項目的管理,實現項目的動態化管理,有針對性地進行科研投入,提升項目的有效性,整體提升國家和地區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率。4.2完善農業科技創新評價機制。當前我國應該對以為主的評價機制進行改革。評價機制要加入科技創新評價指標,要求科研人員在發表高水平論文的同時要注重論文的實用性。著重關注農民需要的農業技術,達到節省社會資源、提升生產效率的目的,這不僅能幫助科研人員獲得社會榮譽感,還能提升其幸福感。目前中國應該對高度成熟的科技成果進行篩選整理,提升科技成果的利用率和轉化率,做好對科技成果的儲備及跟蹤管理工作。4.3加大創新型企業的培育力度。我國應制定相關的扶持政策,對開展農業科技創新的企業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培養一批以科技創新為主的核心企業。注重產學研用的深度合作,發揮企業的主體創新能力,提升企業科研成果轉化率。做好市場調研,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制定創新指標,農業科研院所根據這些指標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在創造新產品的同時也提升了科研單位的科技綜合創新能力。另外還要對傳統產品進行優化升級,利用多種措施提升產品質量,進而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錢福良.中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問題與重構[J].農業經濟,2017(01):38~40.
[2]胡祎,陳芳,易建勇,等.中國農業科技創新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食品與機械,2017(01):207~210.
[3]成翠平.我國農業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7(04):17~19.
作者:魏家璽 單位:廣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