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農業氣象災害在作物產量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業作為我國的基礎產業之一,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其在發展國民經濟、保障民生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氣象災害是其的主要限制原因之一。不同類型的氣象災害往往都會導致農業作物的產量受到嚴重影響,嚴重者會出現絕種絕收等情況,這給農戶和國家經濟發展等方面都造成了致命的打擊。文章將對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以期減少氣象災害對作物的危害。
關鍵詞:農業氣象災害;作物產量;影響分析
氣象災害作為一種伴隨地球形成就已經存在的自然現象,無法被避免,更無法被人為的控制,一旦發生了氣象災害如洪澇災害、龍卷風、臺風災害、干旱災害、霜凍災害等,就會對農業產業造成沉重的打擊。在我國古生了氣象災害,不僅會導致農戶顆粒無收,更會出現家破人亡的情形,在現代社會雖不會出現如此嚴重的情況,但也需要專業人士深入研究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各種影響,以此來保障農業作物的御災抗災能力。
1農業氣象災害簡述
1.1干旱災害
干旱災害的出現大多都是因為當地的降水量嚴重不足或者氣溫過高所造成的。出現干旱往往會導致土地水分流失嚴重、河流干涸,進而導致作物根系無法攝取到所需的水分,進而導致作物的生長發育出現問題,繼而產量減少甚至顆粒無收。干旱災害所造成的作物減產往往是在一定區域內大面積發生的,對當地區域的農業經濟發展造成沉重的打擊,可以算是所有氣象災害中對作物產量威脅最大的一種災害。
1.2洪澇災害
洪澇災害包括3種類型,分別是洪災、澇災、濕災。造成洪澇災害出現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質土壤結構因素、河流因素以及降雨量因素等,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降雨因素。洪澇災害大多數都是發生在夏季,這是因為夏季常有降水量過大,持續時間長、降水面積大的暴雨發生,一旦出現這種暴雨就極有可能造成農田內大量的積水、河水暴漲、堤壩決堤等情況的出現,這些情況都對農業作物有著極大的威脅。
1.3霜凍災害
氣溫過低就會出現霜凍災害,霜凍災害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春冬季節比較常見,這是因為東北地區的這兩個季節晝夜溫差較大,降溫幅度大,作物的出苗不能正常進行,進而導致作物死亡,農民就需要對其進行重新栽種,也因此就導致整個區域的作物種植周期紊亂,出現減產絕收的情況。而在其他地區霜凍災害出現的不如東北地區那么頻繁那么嚴重。
1.4臺風災害
臺風災害基本都是出現在我國的沿海地區,會導致種植作物無法正常進行授粉,并且還有極大的可能威脅造成農戶的生命安全。
2農業氣象災害的發生特點
2.1季節性明顯
氣象災害種類雖多,但是其的發生時間往往具有季節性的特點,這主要是因為不同季節的氣溫濕度都大相徑庭,如在春秋季節往往會發生干旱災害,而洪澇災害卻大多數發生在夏季,也正是因為這些氣象災害的季節性分明,才使得我國的相關防災減災部門能做好相應的應急處置預案。
2.2局部性發生
氣象災害還有一個較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它們往往只是局限地發生在某一區域,發生地區相對固定,極少出現涉及全國的氣象災害,因此每個區域的減災防災部門可以根據當地的氣象災害特點進行本土化預防工作布置。
2.3多災害并發
需要格外注意的一點是,氣象災害發生往往會出現并發另一種或幾種的災害的情況,就比如在臺風肆虐的時候很大概率會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使得受災地區雪上加霜,再比如發生干旱災害的時候,蟲災蝗災就會緊隨其后,導致當地農業經濟損失慘重。
3我國各地區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造成的具體影響
3.1西北地區
我國西北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干旱災害的重災區,此地區的干旱較我國其他地區有著范圍較廣,持續時間較長,發生頻率較高的特點,尤其是在新中國成立的這幾十年的時間內,西北地區的各個省份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干旱,造成此地區農作物產量嚴重降低,使得該地區多數人民生活陷入了不良境地。而在本地區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由于自身地理特征的原因,干旱災害對其的影響十分有限,但霜凍災害卻十分嚴重,在新疆的北部地區造成農作物產量降低的罪魁禍首就是在初冬和初春時節的霜凍災害,在近十幾年的時間內,新疆地區因霜凍災害出現了多次不同程度的作物減產危機。
3.2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一直以來就是我國的糧倉,但是該地區也經常因為干旱、霜凍災害而出現糧食減產的情況,這主要是因為東北地區雖然是黑土地地區,但是整個區域中絕大多數都屬于雨養農業,作物生長的好壞、產量的高低很大一部分都取決于降水量的多少。近幾十年中,由于溫室效應,霜凍災害在東北地區所造成的影響逐漸縮小,反而因為降水量稀少而使得干旱災害出現得愈加頻繁,幾乎是每隔五六年時間就會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旱災,每次發生旱災基本就會導致東北地區的作物產量降低約10%~20%。
3.3華北地區
華北地區指的是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北、長城以南的地區,包括了內蒙古自治區、山西、河北、北京天津等地,這個地區是我國北方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也因此氣象災害在此地區的危害程度也更加深遠。此地區發生的旱災比洪澇災害多。根據相關資料分析,可以很清晰地發現,華北地區的年均降水量呈日益下降的趨勢,干旱災害的發生頻率在逐年上升,幾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旱災發生,所幸相關部門及時調整了該地區的種植策略,大范圍地種植了抗旱能力較為出色的冬小麥,這就使得旱災雖然每年都在發生,但是其造成的影響卻不是很大。
3.4江淮江漢地區
自改革開放時期以來,江淮江漢地區不僅出現過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大干旱,個別地區受災嚴重,顆粒無收。這兩個地區也曾出現過我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特大洪澇災害,此地的梅雨期持續時長屬我國之最,暴雨的發生頻率、強度、波及范圍都比我國其他地區強,而在梅雨期之外的時間,降水量又極為稀少,也因此造成了該地區旱澇災害交替發生的現象,江淮江漢地區的人民飽受這兩種災害的侵襲。
3.5華南地區
華南地區因為地理位置原因,最常出現的氣象災害就是臺風災害,也正是因為臺風頻發,洪澇災害的發生頻率也緊隨其后,其他的幾種氣象災害雖然也時有出現,但是危害程度和危害范圍都不及臺風和洪澇災害。根據相關研究數據可知,華南地區平均每年發生3.3次的旱澇災害,居各個地區旱澇災害發生頻率首位,也正是這兩種災害的肆虐導致華南地區的農作物種植產業遭受連年重創,農戶的生活水平也因此始終得不到改善。
4如何緩解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
4.1針對不同類型的氣象災害采取不同的措施
4.1.1對干旱災害,加大預防工作力度受制于科學技術,現今我國還無法自由控制降水的發生,所以對于干旱災害如今最主要的對策就是做好提前預防工作,相關部門首先應該對全國范圍內常出現干旱災害的地區的詳細信息進行匯總,成立一個專門的干旱災害數據庫,對于每個地區的氣象進行及時的預報,將具體的信息精準地告知農戶,并對農戶進行干旱災害知識宣講,使其重視干旱災害的威脅,配合政府部門所的各類政策。其次,常發生干旱災害的地區,應當在政府部門的牽頭帶領下修建調水蓄水工程,將當地的水資源進行重新規劃分配,更可以和不同的地區建立聯防聯控機制,譬如某地常發旱災而另一地區卻是洪災較為嚴重,這時兩地就可以共同建立一個遠距離跨地域的調水工程,平衡兩地的水資源。另外在村集體或者鄉鎮政府的帶領下,要積極籌建能夠滿足當地人口水資源需求的中小型水庫或蓄水池工程,并且成立專門部門分派專業技術人才對其進行管理,在降水時節進行儲水工作,保證在發生干旱災害時可以及時地進行水資源調用。此外還要對農戶進行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宣傳,使其在具體的種植過程中應用最新的節水灌溉技術,或者選種一些對于資源需求量不大的作物,以此來保證在發生干旱災害時不會出現過大的經濟損失。
4.1.2對洪澇災害的預防治理措施洪澇災害不同于干旱災害,其發生不僅威脅作物的產量,對當地居民農戶的人身安全也有較大的危害。我國的洪澇災害發生范圍較干旱災害發生的范圍要廣泛許多,除了沙漠、高寒、多山地區,基本上各個地區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所以應當首先提高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尤其是要對各地的農戶進行洪澇災害的宣傳科普工作,確保其可以在發生洪澇災害的時候首先可以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而不是想著去農田保護作物或者其他的私人財產。其次就是各個地區的政府部門要做好基礎水利工程,特別是在雨季即將到來的時候,一定要做好對本地區內的所有河流的調查匯總工作,根據水流狀況和近期降水量對堤壩或者相關蓄水工程的加固防護工作,另外還要組織人員幫助農戶對已經收割的作物進行轉運保護工作。而在發生洪澇災害時,應當首先保護好人的生命安全,再去考慮其他的東西,在洪澇災害退去之后,還要做好農戶的安置工作,對農作物進行收集處理,對洪水流經的區域做好消殺工作。
4.1.3對霜凍災害的防御治理措施霜凍災害的出現會直接導致作物無法正常的出苗進而導致作物種植失敗,各個地區因為緯度不同、氣候類型也不盡相同,所以霜凍災害的程度也不一樣,各個地區要根據本地的氣候類型和霜凍的發生大概時間進行低溫冰凍預警,在入冬或者入春之際幫助農戶做好作物的御寒防凍措施,比如村集體幫助農戶建立大棚,或者農戶互幫互助,在作物上鋪蓋地膜等工具。另外,相關農業部門還可以派遣專門的技術人員幫助農戶應用一些新興的增溫防凍試劑之類的技術。這些技術人員在進行新技術普及的同時,還要注意對不同區域的霜凍情況進行匯總,以供來年參考。此外。農戶還可以在購進作物種子的時候,根據本地土壤特質和氣候類型選擇那些抗凍抗寒的品種,雖然可能會成本較高,但是由于作物自身具有良好的抗凍抗寒能力,產量就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證。
4.1.4對臺風災害的預警措施臺風的出現頻率相較于龍卷風來說更高一些,但是這二者對農作物的產量都有著較大的影響。臺風一旦登陸我國沿海城市,就會導致當地的農作物出現大面積的損毀,如果登陸時間趕上春播時節,那還會導致一整年的作物種植順序發生混亂進而導致整年的農作物產量發生大幅度波動,給市場物價、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極大的影響。為此,相關的氣象部門必須提前做好對臺風天氣的預警工作,對海上天氣狀況進行實時監控,一旦出現臺風發生的前兆,就及時向農戶和城鎮居民發送臺風預警,并組織相關人力幫助農戶加固農田中的各種設施,并對農產品的物價進行調控,防止農作物的物價受到在臺風災害出現大幅度漲價或降價的情況發生。此外各沿海地區的農戶在平時的種植過程中也要根據相關專業人士的指導調整自家的農業種植結構,種植一些可以錯開臺風多發時節生長的作物,或者盡可能地不在臺風頻發時節進行播種,以此來減小因為臺風天氣造成的各種損失。
4.2其他減輕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影響的措施
4.2.1提高農戶們對各類農業氣象災害的認識程度相關的政府部門應當在做好對農業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的同時,加強對各農戶進行各種農業氣象災害的宣傳科普工作,使其可以對各種氣象災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還可以確保農戶們能正確地根據氣象災難發生之前政府所發出的各種預警指示進行防災減災行動。在進行宣傳科普這些氣象災害的時候,相關的科普人員應當注意將災害所造成的危害、具體的預防措施、發生災難時農戶該如何進行自救等進行重點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可以用視頻圖片的方式展示氣象災害,并可以在講解完成后組織農戶進行相關的演練。除此之外,這些前來科普的專業人員還要注意幫助農戶實際進行各種田間防護措施的布置防控工作,以此來加強農戶的防災減災意識,進而可以較為有效地幫助農戶在氣象災害發生時穩定作物的產量。
4.2.2建立健全災害應急預警體系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對于各種類型的氣候災害都可以做到較好的預測監控。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及時根據先進的科學技術組建一支擁有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災害應急預警部門,以此來在日常生活中對各個地區進行觀測分析,在發現有氣象災害發生前兆的時候及時精準地將信息發送到該地區的下級部門,讓其對當地農戶進行疏散避險等防災工作。此外,對于這些災害的預警信息、處理措施等也要及時地公布到相關網站上,對其進行每日、每周的更新。
5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氣象災害對于我國農作物的產量有著較為嚴重的影響,其發生人類無法進行控制,我們能做到的就是提前預防、時刻觀測、及時防控,并加大對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造成的影響的研究工作,加強農戶的防災減災意識,構建各種防災減災設施,建立健全災害應急防控體系,只有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農業氣象災害對我國各地區農作物產量所造成的不良影響。本文就農業氣象災害的類型和特點、我國各地區農業氣象災害以及如何緩解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進行了研討,如有不足之處望相關人士予以斧正。
參考文獻:
[1]閆彩虹.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分析[J].吉林農業,2019(06):109.
[2]張志華,曾貴權.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8(11):211.
[3]張立友.針對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6):37.
[4]周瑛.農業氣象災害對武定縣作物產量的影響分析[J].南方農業,2018,12(02):119-120.
[5]趙金平,鞠英芹.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J].科學技術創新,2018(26):19-20.
[6]李建朝.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04):296.
[7]鄭云漢,劉洋.試析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生的影響[J].農家參謀,2019(05):127.
[8]王春乙,婁秀榮,王建林.中國農業氣象災害對作物產量的影響[J].自然災害學報,2007(05):37-43.
[9]樊超,沈萍,陳卓.農業氣象災害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J].環境與發展,2018,30(01):198-199.
作者:古鑫 單位: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綿陽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