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主義農業思想下的政治工作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農業是為國民經濟提供原料和保障的第一產業。農業發展的歷史悠久,但農業思想并沒有伴隨農業的發展而發展,而是滯后于農業的發展。最初農業思想只是零星的農業經驗的敘述,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而社會主義農業思想史的研究主要包括沒有現實政權支撐的理論構建和有現實政權支撐的社會主義建設兩個時期。對以往的社會思想史研究不僅僅是總結過去的農業演變史,更是希望能通過分析、研究過去農業思想演變,對當前的農業思想的建設給予啟示。農業生產者大部分依據前人經驗進行生產,讓他們進行經驗總結、形成系統思想并不現實,因而農業生產與理論研究之間有一定距離,農業思想研究出現空白,急需填充。由李典軍著寫的《社會主義農業思想史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年6月版)一書,詳細探討了從思潮到運動時期的社會主義農業思想的演變,整合散落的各類著作的社會主義農業思想,形成系統的理論,從而為當前農業的政治工作和農業建設提供參考。總覽全書,呈現出以下特點。
1、脈絡清晰,為政治工作提供系統的社會主義農業思想
思想工作是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它是某一階級或團體為實現特定的政治目的,有計劃地用一定的思想觀念對人們產生一定的影響,并最終使得這種影響指導人們的社會實踐工作。本書以起源、形成、發展的時間順序,分國家進行敘述,系統研究社會主義從思潮到運動時期的農業思想。本書共九章,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前三章,介紹了英國、法國的社會主義農業思想起源以及英法兩國因為國情不同而將古典經濟學分別發展為古典政治經濟學、法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情況;第二部分是第四章到第七章,主要敘述社會主義農業思想起源后,馬克思恩格斯農業思想的形成,談論第一國際對土地問題的爭論、法國工人黨的土地綱領、德國社會農民爭論等問題;第三部分為最后兩章,主要講在馬克思恩格斯農業思想形成后,其影響輻射到其他國家,在各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會主義農業思想。這些農業思想與其他的政治經濟學一道,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這樣脈絡清晰的理論陳述,勢必為政治工作的思想工作建設提供便利。
2、敘述生動客觀,為政治工作建設做生動宣傳
不同于一般的晦澀高深的思想史研究書籍,本書開篇給人輕松、生動的感覺,通俗易懂。本書用類似講故事的手法陳述,如從莫爾的生平引入,再結合他的著作《烏托邦》,介紹英國社會主義農業思想的源頭之一的“農業烏托邦”,通俗而貼近現實;從下層貧民溫斯坦萊的生平引入,結合他的著作《自由法》闡述英國社會主義農業思想的另一源頭“土地自由論”。此外介紹法國的社會主義農業思想時也是采取同樣的方式,闡述摩萊里的農業思想、馬布里的農業哲學等法國社會主義農業思想的起源,這樣的角度切入,不會晦澀深奧,容易消化接收,同時能夠有效宣傳社會主義農業思想,為政治工作服務。再是觀點敘述客觀,如在介紹古希臘思想家農業思想的影響時,闡發“隨著人類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向農業的轉變需要立法來維持”“農業和手工業是城邦的基礎”“土地平均分配思想”等,就用“柏拉圖認為”“在柏拉圖看來”來陳述觀點。這說明本書的編著客觀生動,便于理解,利于政治工作宣傳。
3、角度新穎,將農業和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創新政治工作思維
本書將農業與社會主義發展脈絡相結合,為政治工作研究提供了新角度,改變了以往從政治角度敘述的單一而沒有創新的現象,考慮到現實情況的多樣和變動。將思想研究與農業領域結合,開拓了新領域,這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因而研究早期社會主義農業思想,把握農業和社會主義的辯證關系,深入了解他們的差異和聯系,了解社會主義背景下的政治工作與經濟、思想的關系,能夠更好地服務當前的農業理論和政治工作,也利于改變固有的思維、創新政治工作思想、開創新的政治工作思路、尋求新的政治工作方法。綜上,本書脈絡清晰,能為政治工作提供系統的社會主義農業思想;敘述生動客觀,能為政治工作建設作生動宣傳;角度新穎,將農業和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能創新政治工作思維。本書這些優點,突顯了居于所有工作首位的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對政治工作的思想工作、宣傳工作起到建設性作用。
作者:何湘麗 馮鑫 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