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為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本文分析了脫貧攻堅的現狀,指出了在脫貧攻堅中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農業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對策。農業特色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頭戲,在脫貧攻堅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特色產業;脫貧攻堅;精準扶貧;現狀;問題;對策
近幾年,在農村基層致力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貫徹落實扶貧開發工作“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的農業特色產業扶貧工作,全力以赴打贏打好精準脫貧翻身仗,始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的原則,依靠科技支撐,深入一線,實施精準扶貧戰略,找到“貧根”,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堅持因人因地、因貧困原因、因貧困類型等分類施策,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大力實施農業特色種養業扶貧工作,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助力脫貧攻堅[1]。
1脫貧攻堅的現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直將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新決策新部署,推動我國減貧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了重大貢獻。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扎實,扶真貧、真扶貧,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的檢驗[2]。黨中央對2020年脫貧攻堅的目標已有明確規定,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黨的莊嚴承諾。2019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關鍵之年,事關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全局,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局。關于扶貧工作重要論述明確提出了脫貧要從方法路徑上重點解決“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等重要問題,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2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存在的問題
農業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發展“五個一批”中的排頭兵,要想發展快、全靠產業帶,“發展生產脫貧一批”首當其沖,在脫貧攻堅中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在脫貧攻堅的實施過程中,由于貧困戶、貧困村自身發展等因素的制約,產業發展存在著種種阻力。一是貧困戶土地分布零散、基礎設施薄弱,在產業培育上難以規模成片,也難以確?!耙淮逡黄贰保信嘤齼瀯莓a業。二是多數貧困戶是老弱病殘群體,勞動能力有限,依靠農業自主發展產業脫貧致富難度較大。三是部分貧困戶思想觀念比較落后,未認識到幸福的生活是靠奮斗打拼的,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四是扶貧壓力過重導致難以實現產業可持續性發展,種植業如黃桃等果樹、中藥材等需多年連續種植才能見效收益,畜牧養殖一般需要2~3年的發展,短期發展不能收益,致使產業到村到戶項目發展沒有動力。
3農業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對策
3.1超前謀劃,做到布局合理
為保證產業扶貧不斷深化,引導貧困戶依靠產業發展實現增收脫貧,加快推進特色種養業扶貧項目實施,爭取項目實現效益目標。
3.2深入鑒別,做到精準分類
聚焦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對有勞動能力和具有參與特色種養業意愿的貧困戶進行分類,列入特色種養業扶貧對象,力促自主發展;對年老體弱、智力不健全等貧困戶通過帶動發展、入股分紅等方式,將其特色種養業資源條件、勞動力狀況、產業發展需求等信息進行登記造冊,分類指導幫扶。
3.3科學指導,做到精準施策
堅持順應市場需求、立足資源稟賦、尊重群眾意愿、保護市場環境的原則,指導貧困村研究確定特色種養業、傳統手工業或休閑觀光農業作為主導產業,指導貧困戶科學確定特色種養業[3]。制定具體幫扶措施,因地制宜發展蔬菜、水果、林特、中藥材、畜禽、水產等高效特色種養業,并根據產業發展標準,指導貧困戶適度擴大種養規模,制定“因戶施策,一戶一策”的精準扶貧工作方案。
3.4壯大經營主體,做到精準帶動
加大貧困村龍頭企業、合作社、經營大戶、家庭農場的培育、引進力度,通過多種渠道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村鎮和農戶建立聯系,協助貧困村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貧困戶入社或帶地帶資入股。新型經營主體要運用訂單、股份、服務、勞務、租賃等聯結方式及相應的分配方式,構建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貧困村出列。創新思路、完善措施,依靠新型經營主體,建立扶貧攻堅的長效機制;不斷培育主導產業,擴大規模,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4]。
3.5強化技術,做到精準指導培訓
強化農技人員專業技術優勢,成立特色種養業扶貧專家組,加強自種自養貧困戶、幫扶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訓,加強對“一村一品”的技術指導和人才培訓,加大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和應用力度,指導有能力的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蔬菜、水果、畜禽、水產等特色種養業,穩定提高貧困戶家庭經營收入,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穩定脫貧。3.6統籌整合,做到扶貧政策精準落實積極協助鎮村爭取涉農資金,加大特色種養業扶貧投入,推進貧困村“一村一品”“三品一標”認證,品牌農業、電商銷售和三產融合發展;整合社會資源,加強部門協調,積極爭取和引導金融、保險等社會資源投入扶貧攻堅,推動社會扶貧。
3.7宣傳發動,激發脫貧內生動力
打贏脫貧攻堅戰,內生動力是根本。實踐證明,“造血式”扶貧才是治本之策。應做好對貧困地區干部群眾的宣傳、教育、培訓、組織工作,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扶貧工作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才能有效引導貧困群眾樹立“我要脫貧”意識,發揚自力更生的精神,增強改變貧困面貌的干勁和決心[4]。3.8加大投入,促使產業升級轉型政府不斷加大資金支持,獎補鼓勵貧困戶自我發展,以點帶面,不斷形成良性影響。
4結語
依靠產業帶、脫貧致富快,發展農業特色產業作為解決貧困的根本途徑,既扶貧又扶志,不斷激活發展動力、提高發展能力。全面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發揮帶頭作用。通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帶動貧困戶發展,通過項目獎補、培育家庭農場、科技扶貧等方式,著力培育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增收,努力做到戶戶增收有產業、人人脫貧有門路,助力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5參考文獻
[1]鄧佳.廣西那坡縣特色農業產業扶貧策略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8.
[2]梅杰.多元主體協同扶貧機制創新研究[D].武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2018.
[3]吳昕昱,趙興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精準扶貧助力脫貧攻堅[J].河南農業,2019(1):5-6.
[4]謝圓元.云南省農業產業扶貧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D].昆明:云南農業大學,2017.
作者:吳書平 單位:安徽省濉溪縣臨渙鎮農林技術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