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主體的行為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若想實現農業可持續穩定發展,并發揮其增加農民經濟收入的重要作用,必須加大農業技術推廣力度。農業技術推廣有利于區域經濟乃至國民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也能夠推動農業朝著規模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但分析目前實際發展現狀發現,我國在農業技術推廣方面還存在較多缺陷,需進一步改善。因此,本文主要對我國農業技術推廣主體的行為實踐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主體;行為實踐
1農業技術推廣現狀分析
第一,我國每年的農業科研項目高達7000個,但最后能夠真正轉化為生產力的卻不足1/2,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可供農民進行廣泛應用的農業科研成果僅占10%左右。第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當前的農業技術推廣逐漸朝著多樣化方向發展。但分析目前實際發展現狀發現,由于技術推廣人員素質偏低、資金缺乏及制度不完善等,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受到了極大的阻礙;且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也遠遠無法滿足農業發展需求,不利于我國農業的健康穩定發展[1]。第三,為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創造一個良好的技術推廣環境。個別農業技術在推廣過程中,對土地面積要求較高,但技術推廣資金有限、土地經營模式分散、勞動等因素的影響,阻礙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對于借貸的需求較高,目前的信貸模式還遠遠無法滿足農業生產的貸款需求,農民的資金基本用于日常生活開銷,應用于農業生產中的資金十分有限,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產生了阻礙和影響。第四,現階段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制度還比較缺乏完善性,且配套政策也不夠健全,農業服務機構基本上都是零散分布,專業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較少,且工作量巨大,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產生了不利影響。
2農業技術推廣主體行為
2.1政府行為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政府行為主要包括監管、協調、資金投入以及領導等。對于投入資金方面,目前的政府主導投資模式很難滿足農業技術推廣需求,且融資渠道不夠豐富;政府資金基本都投入到了農業技術科研,忽視了團隊擴建資金的投入[2]。對于管理和領導方面,以往制度過于陳舊,不能滿足實際發展需求,同時未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勵考核制度。市場監督方面目前也存在較多缺陷和不足,如對行業協會和相關企業監管不力。
2.2技術推廣單位行為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技術推廣單位是直接的技術推廣者,重要性毋庸置疑。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單位基本都要接受上級部門的管理和領導,同時也受當地政府部門的制約,因此經常出現設備應用限制和資金應用限制。由于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綜合素質偏低,很難掌握和接受各種新技術,阻礙和影響了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進行[3]。
2.3科研部門主體行為
與農業相關的科研單位主要包括農業大學和農業科學院。分析目前實際發展現狀發現,由于農民和農業技術推廣科研單位之間的信息交流不對稱,加之相關科研人員對農業發展需求以及實際發展水平了解較少,直接導致雖然耗費了大量的科研成果,但很難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產生巨大經濟效益[4]。此外,由于轉化機制和評價機制不夠完善,所以直接導致科研人員在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重理論、輕實踐,限制了科研成果的高效推廣和應用。
2.4農戶的主體行為
農民是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者,農民素質水平高低直接影響農業技術的科學合理應用。分析目前實際發展現狀可知,由于農戶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其新技術、新工藝及新設備的掌握和接收能力也比較弱,不利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此外,我國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基本都以地方政府為主,若地方政府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重視程度不高,便會對新技術的接受積極性產生影響,降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質量[5]。
3充分發揮農業技術推廣主體功能的有效建議
3.1政府主體要建立服務平臺,豐富融資渠道
政府部門是投資主體,通過多渠道融資,能夠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提供必要資金。實踐過程中,政府部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增加技術推廣前期的資金投入。此外,還要對相關管理政策進行完善,集合社會資金,并將其應用于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對于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還要鼓勵其自主創收和經營,建立完善的技術推廣部門,使其接受民間主導和政府扶持。以往的計劃經濟推廣模式,很難滿足農業發展需求,而以政府為主導的技術推廣模式,更加有助于發揮出農民和市場的作用[6]。通過農業合作社、農業科技企業等,建立多樣化農業技術推廣模式,以保障技術推廣效果。
3.2科研單位需建立轉化渠道,轉變發展觀念
科研單位需轉變發展觀念,建立完善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以調動科研人員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深入思考與實踐,并將農業技術推廣作為重點工作內容。對于人員考核和項目立項方面,可實施項目可行性考核。完善項目轉化機制,將農業企業和科研單位相結合,由科研單位向農業企業介紹科研成果,由農業企業為科研單位提供科研需求,通過兩者的默契配合,推動農業技術科研成果的高效應用和轉化[7]。
3.3技術推廣部門要做好推廣團隊建設工作
當前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也對推廣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知識素養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前,一般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的知識培訓,以提升其對新技術、新工藝的掌握能力。培訓的形式包括繼續教育、專業進修及在崗培訓等,強化團隊建設,提升技術推廣人員的學歷水平。此外,由于農業技術推廣團隊的建設過程經常會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因此需健全和完善現代化管理模式,并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和用人制度,以推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
3.4創新農業生產模式,提升農戶的技術接受能力
隨著我國現代化農業的不斷發展,對農業技術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實踐過程中,由于農戶的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因此在接收新技術和新工藝的過程中難免遇到阻礙,對農業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差。為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還要加大對農戶的培訓力度,提升其技術專業性;盡量向農戶宣傳現代化農業技術,提高其對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此外,可組建農民教育培訓班,也可借助宣傳欄、廣播等進行技術宣傳。若現實條件允許,還可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參與下鄉農業技術講座,提升廣大農戶對農業新技術的認識、了解程度。為確保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其工作質量和效率,還要對當前的農村基礎設施進行完善。例如,道路建設能夠為農業采購提供便利條件;水利設施的建設與完善,有助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實踐過程中,可結合農業實際發展狀況,對水利設施進行建設,并確保其性能的充分穩定發揮,以促進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高效開展。對于經濟能力薄弱的農村地區,可結合實際情況,給予一定優惠政策,并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對農業生產進行技術指導,對農業采購資料進行統一,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通過各種激勵措施引導農戶使用新技術[8]。
4結語
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至關重要。但分析目前實際發展現狀來可知,相關推廣主體行為都存在缺陷和不足,還需在人員素質、團隊建設、資金投資以及制度建設等方面加以完善,使農業技術推廣模式符合現代化農業發展需求。同時,需要充分發揮農業技術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作用,推動農業朝著現代化、先進化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宮同瑤,王蔚.關于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問題研究的文獻述評[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1):126-131.
[2]朱萌,沈祥成,齊振宏,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技術采用行為影響因素研究:基于蘇南地區種稻大戶的調查[J].科技管理研究,2016(18):942-995.
[3]李博,左停,王琳瑛.農業技術推廣的實踐邏輯與功能定位:以陜西關中地區農業技術推廣為例[J].中國科技論壇,2016(1):150-153.
[4]汪建.農戶社會資本對農業技術推廣的影響研究:以四川省連片特困地區為例[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15.
作者:劉慧楠 單位:清原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