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統籌城鄉的農業經濟發展解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統籌城鄉是黨在十六大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的內容之一,目的是關注農村的經濟發展,著重解決好農業問題,實現農業經濟的全面發展。作為統籌城鄉的最重要建設內容,農業經濟對農村整體經濟發展以及農民的實際收入增長都具有決定性意義和作用。基于此,從當前農業的生產方式、農業的技術水平和勞動者素質及待遇、農業市場經濟幾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統籌城鄉;農業經濟;生產方式;技術水平;農業市場經濟
1當前農業經濟的情況
(1)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有很多不足,一是資金缺乏,二是管理粗放不夠精細,三是專業的農業技術人才匱乏,四是專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偏低。當前,造成資金缺乏的一個原因是農業經濟的規模非常小。以華北平原為例,每戶分到的地畝數量非常小,無法形成大生產模式。再一個原因是農村的融資制度發展相對落后,造成每個農業企業都面臨非常大的資金不足的情況;農業技術水平落后很嚴重,由于資金的問題,是許多農業企業在農機械的更新及配備上不能適應市場的發展,仍然在使用淘汰設備或者是二手的高耗能設備。對于大部分農業企業來說,很多是家族企業,在人員的使用上多為親戚或者熟人,缺乏對員工的素質提高以及獎勵機制的建立,企業的管理以及經營都是用以往的經驗,導致企業沒有科學的管理制度以及強有力的競爭力;大多數的農村基礎建設跟不上市場的發展,沒有專業的科技指導,各種網絡的建設不完善,信息的獲取滯后,使得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極為緩慢,如果盲目的擴大規模就會使后續的力量不足[1]。我國的農業經濟發展結構極為不均衡,生產的產品多為初級產品,農業產品的深加工程度不夠,導致產品的附加值低,在市場競爭中沒有優勢,經濟價值很低,反過來影響農業經濟的規模以及農業經濟結構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科學技術水平低下,生產率不高,為了提高產量而過多使用化肥農藥讓土壤的環境破壞嚴重,農村的基礎建設非常薄弱也使農業經濟的發展和擴大受到非常大的影響。(2)農業的從業者流動性非常小,普遍素質不高,各種社會的保障措施不到位。在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農業的從業者即勞動力是一個非常主要的主導因素,我國目前的戶籍制度對農業從業者的流動轉移起到了很大的制約,戶籍又涉及社會的保障措施以及教育制度的不平衡,戶籍意味著就業、安置、住房、養老、教育以及人身事故賠償,還有就是福利保障等的不同等性,這些現象都影響了農業從業者的發展,最后影響到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2]。對我國農業經濟影響最大的問題,筆者認為還是農村的社會保障措施的落后。農村的醫療設備差、社會保障措施不完善、基本沒有社會福利、災害的預防措施相對較窄。社會保障措施主要是針對城鎮居民制定的,希望國家能多推廣一些惠民政策,多傾向于農業從業者,進一步深化與農村相配套的社會保障措施。以上很多因素導致農民的收入水平非常低,僅僅依靠農民自己的投資很難維持農業社會保障措施的順利實施;大多數農村鄉鎮政府的財政收入非常少,沒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扶持農業經濟的發展;鄉鎮企業的整體規模非常小,沒有形成農業產業的一體化經營模式,效益低下。農業從業者的素質普遍偏低,再有就是農村的教育資源匱乏。當前大多數農村的教育基礎非常薄弱,義務教育起步較晚,師資力量的配備更加的不足,輟學的現象非常多。目前,在農村的大部分人文化水平一般是小學,最高的也就初中畢業,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農民希望自己的后代不再在農村從業,讀書可以脫離農業。農村的優秀人才進入城市不愿意再返回農村,城市的人才更不會去農村發展,導致留在農村從業者的整體素質水平低以及就業能力非常差。在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農民的電腦使用水平非常低下、經營理念落后、專業的技能有待挖掘潛力,農民向城市轉移根本沒有優勢可言,農業從業者的素質與農業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目前農業經濟的發展進度緩慢[3]。(3)我國農業經濟市場中農業產品的現狀。我國目前農業經濟的發展模式是科技水平低、高耗能、大污染、高碳排放。隨著全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外消費者對食品質量要求越來越高,而對于農副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農業經濟對農產品生產、加工以及結構進行相應的調整。國際上當前對于高碳排放農產品的征收稅款的討論來限制碳排放量,這種政策對我國農副產品的出口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減少農業的收入、相對會削弱農業經濟水平。預計將來的農副產品的發展趨勢應該是向綠色有機低碳。
2實現城鄉統籌中推進農業經濟發展的建議
(1)加大外部扶持資金的投入,建立促進鄉鎮企業以及農業經濟的發展財政基金。為了促進農業企業產業的全面升級,必須增加農業資金的投入比例,也要優化金融投資在農業上的配備,從而突破農業金融抑制制度。伴隨著農業現代化以及產業化的進一步發展,農村潛在消費力的巨大提升,有必要呼吁農業融資制度的全面改革。可以針對農業產品的類型增加開發新型的貸款方式,通過農業產權以及房產抵押等方式,提高其貸款的能力,建立起農戶聯保的業務,提升融資的服務質量,讓農業經濟的發展可以獲得更多的基礎資金[4]。(2)加大科學技術指導農業經濟的投入,努力向現代化、產業化以及高效化的農業轉型。首先,在資金的大力投入支持下,大力引入科學的管理模式以及現代企業的人才聘用制度,進一步提升農村基礎建設水平和科技水平,網絡通農村,在信息化的時代,完善農業的信息網絡服務系統,加強對所屬員工的專業技能教育,提高員工的整體業務素質。根據每個農村的具體情況以及特色產品,進一步深化產業的加工能力,形成有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產業群和產業鏈,每個農業企業應該把第二、三產業與傳統的農業經濟有效的結合起來,將先進的科學技術運用到農器具的改進中去,也可以將農業生態旅游項目融合到農業經濟發展中來,讓農業經濟及時滿足農業市場需求以及變化。在加工過程中也可以提高產品的等級要求,讓產品的科技品質及含量更高,滿足農業經濟市場的不同需求。(3)要進一步完善農村基礎社會保障措施,提高農民的保障水平。政府財政上需要加大對農村社會保障措施的投入建設,使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依據當前農業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農民收入水平來增加并調整補貼的標準。為了使農業社會保障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與農民承擔能力相匹配,要設計和開發出適合農業社會的保障措施。要提高農民參加保障的積極性,一是要建立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措施,二是要讓農村社會保障措施有更廣的遷移能力,三是各個地方政府要出臺相關的社會保障措施以適應不同地域的保障銜接,四是要建立全國范圍內的聯網機制,簡化社會保障措施的相關程序,五是要出臺合理的繳納方式。在保障措施的完善同時,必須加強病蟲害以及災害預防體系的建立,提高農民抵御風險的能力,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以及公共服務的水準。(4)提高農業從業者的整體素質,必須要強化農村基礎教育建設以及農業專業技能的培訓。在資源以及財政上要給予政策優惠,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差的問題,還要隨時關注從業者市場的變化,進而滿足農業經濟的發展需求。對于大多數農業從業者,為了提高其素質,可以推廣建設農業職業技術培訓學校的方式,學校不僅可以提供學習的機會,也可以提供崗位實習的機會,為農業從業者的再就業提供公平公正的平臺[5]。專業技術學校的培訓內容必須要依據市場的發展以及農業技術的更新變化對從業者進行不定期的培訓。在提高農業從業者的素質的同時,必須轉變大多數農民的落后觀念,提高人們對新農業、新農村以及新農民的認知。(5)必須要掌握當今農業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以及大方向,持續建立綠色、高品質的農業經濟。在農產品的生產技術以及科技創新方面要加強力度,努力減少農業經濟的生產污染問題,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的資源利用效率,提高農業產品的競爭力;向技術要生產力,加快農產品技術的革新步伐,增加農產品的種類,強化其生產質量;當前農產品的發展,要向多元化發展以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要向高端產品開發發展,以擴大我國農產品出口的市場。所有的農業企業要利用好網絡信息時代的時效性,抓住投資的商機,在穩步提升的基礎上擴大企業的發展規模以及經營范圍。想要最終做大做強農業企業,必須做好產品的質量檢驗工作,規范市場監督,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建設。
3結語
統籌城鄉發展必須要首先轉變觀念,要樹立以民生為根本的新的發展理念,要把改善民生作為發展的首要任務。農業經濟的發展不可以急功近利,更不可以拔苗助長,而是應腳踏實地,做到人與環境的和諧統籌及發展,對于一些傳統文化和民俗,要給予肯定和認可,尊重農民的本土信仰和傳統知識,這些將對于保護自然環境以及建立新型農業經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夯實農業經濟的基礎就要不斷的進一步完善強農惠農證詞的出臺,強化農業的支持與保護,不僅要不斷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更要堅持不斷的推進農業科技的進步,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的社會化服務體制,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轉型。
參考文獻
[1]程必定.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兼論成渝試驗區的發展思路[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8,29(1):98-102.
[2]李美云.論旅游景點業和動漫業的產業融合與互動發展[J].旅游學刊,2008,23(1):56-62.
[3]柳思維,晏國祥,唐紅濤.國外統籌城鄉發展理論研究述評[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28(6):111-114.
[4]張瑩.農業與旅游業互動開發模式探析[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3(6):52-53.
[5]簡真瑜.統籌城鄉發展必須加速轉移農村人力資源[J].思考與運用,2007(10):32-38.
作者:廖大芹 單位:江蘇省建湖縣鐘莊街道農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