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鄒平縣以“建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為抓手,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資源,培育新的產業熱點。目前,全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體系初步建立,年接待游客已突破1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5億元。農村休閑農業在鄒平縣的發展,是人類休閑生活、行為及需求與相關經濟發展領域更切實時展的現實需求。今后在鄒平縣農業經濟的發展中,休閑農業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此為出發點,就休閑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做系統闡述,以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休閑農業;發展;闡述
近年來,鄒平縣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搶抓機遇,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大膽嘗試這一新型產業形態,開發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取得了初步成效,為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可持續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開辟了一條新路子。截止目前,全縣休閑農業園區達到207個,其中現代農業科技園108個,農業觀光采摘園60家,農家樂71家,休閑農莊4處,其中規模以上(年經營收入500萬元以上)園區1家,從業人員7600人,實現銷售收入2億元,增加農民收入6300萬元。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縣擁有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1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五星級示范企業1處,全國十佳休閑農莊1處,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1處,五星級濱州市農家樂2處,四星級濱州市農家樂2處。總結休閑農業組織開展的高效成果,文章就休閑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做詳細闡述,以供同仁參考和借鑒。
1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經濟的轉型升級
想要實現農業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很重要和關鍵。而休閑農業的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轉型升級,重點體現在這幾方面:第一,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效益。具體指的是在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過程中逐步提升其經濟效益水平。休閑農業發展中將第一、第二產業逐漸向第三產業的轉變過程,實質上就將農業生產中的技術、資金以及資源等效益以流動的方式來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從而更好地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效益;二是對農業產業能力進行優化。具體包含農業產業對現代科技的吸收、運用以及對農產品市場的控制和將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等多種能力。因此,我國在城鄉地區大力發展和推進休閑農業,不但可以將農村自然環境與社會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而且還能夠將其自身的生產和發展能力進行轉化,從而提升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速率和質量,實現其產業結構上的優化。
2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經濟和諧發展
休閑農業的不斷發展,有助于改造農村基礎設施。同時,有助于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優化自然生態空間,逐步引導民眾走向現代化、可持續化,更好推動新農村的建設。休閑農業的發展,在優化保護生態資源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提升人文、自然、資源等的利用率,有利于生態經濟的循環發展。此外,在環境保護中更好提升農村生產效率,更能體現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性。比如:旅游房地產行業。此外,休閑農業的發展,更催生了農業與旅游行業的融合,為閑置勞動力的再就業指明了方向。同時,潛移默化中也提升了民眾的文化素質水平,增加了與城鎮居民的交流,而在客觀上提升農村的整體面貌。
3轉移農村閑置勞動力,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
休閑農業的發展,更好轉移閑置勞動力,主要體現在:第一,自發展角度看,不同于國外發達國家,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受農產品發展領域的優先發展,更多的農村閑置勞動力,開始向專業技能要求更低的服務業轉移。受此影響,更多勞動力從事第三產業。從休閑農業的長遠角度考慮,休閑農業的發展更有利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更有利于農業社會經濟的現代化發展。第二,自經濟結構分析。目前國內經濟仍然以二元型為主,而不斷減少的耕地資源更是加速農村閑置勞動人口的增加。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問題,農村教育資源匱乏,導致閑置勞動力的人口素質普遍不高,這就需要更多的勞動密集型和技術要求不那么高的產業來吸納這些閑置勞動力。第三,從產業結構上分析。休閑農業目前還屬于邊緣類的產業,不僅具有農業經濟的發展特點,而且也具備旅游經濟的發展特征。所以,休閑農業能夠有效地將農村剩余勞動力進行轉移,而且還能夠激勵當地農民進行自主創業、創收;比如休閑農業與農村旅游產業的結合,就帶動了農村地區的交通運輸、餐飲以及紀念品等行業的發展,這也就為農村地區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我國農業部的統計,2014年,東部沿海地區,休閑農業與農村旅游園區共有近5萬家,年產值在1000萬以上的企業有3000家之多,年收入達900億元,解決就業人數300萬人,其中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人數就占到了53%。
4結論
作為第三產業的主推力——休閑農業,在提升居民人均收入和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漸突出。同樣,隨著城鎮居民對休閑農業需求的不斷增加,休閑農業在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實現農業經濟的轉型升級;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經濟和諧發展;轉移農村閑置勞動力,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等各方面,都將發揮著巨大的改善作用,同樣更有效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更有利于農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涂小詩.我國休閑農業產業化的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180.
[2]宋橋萍.安源區發展休閑農業紀實[J].江西農業,2017,(3):34-35.
[3]陳文.舟山地區休閑農業與旅游業耦合發展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38(1):232-236.
作者:張茂剛 單位:鄒平縣碼頭鎮農業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