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經濟下的農業經濟發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經濟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重視程度的提升,許多優惠政策相繼出臺,為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導致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影響農產品質量的同時也為害當地的生態環境。在此背景下出現了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其對保證農產品質量和改善生態環境方面意義重大。
發展生態農業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實現農業資源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整體趨勢正在向集約化和生態化邁進,然而在此過程中也出現了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的問題。為此,應不斷創新農業生產模式,實現農業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
1生態經濟和農業經濟協調發展面臨的困境
首先,在制定生態化農業發展制度之前沒有結合地區的生態環境承載力進行。一個地區發展的好壞直接受到政府管理能力和領導的影響。為此,應該不斷完善生態農業管理機制,保證生態農業的發展和資源保護。其次,農業經濟生態化發展的程度不高,在生態經濟發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明顯。現階段跨區域發展并不理想,在發展過程中受到資源配置協調等方面的限制。再次,政府需要提升農業旅游的經濟支持。生態旅游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地區不重視生態旅游,不能形成產業化發展模式,沒有將生態農業和生態化產品融合到生態旅游中。最后,技術推動作用不明顯。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發展,我國的生態農業實現了規模化擴大,也實現了農產品的多樣化,但是銷售模式和方式還是比較傳統,不能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就不能體現農產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在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缺乏技術創新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不重視對人才的培訓,導致技術創新不理想。
2生態農業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但是人均耕地面積比較少,必須重視對農業資源的利用,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證農民的增產增收。2.1改變供需結構在農產品生產之前必須對市場的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制定科學的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推廣方案,在生態農業發展優勢的基礎上創造一條龍的服務方式。此外,重視對綠色農產品的深加工和利用,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農產品,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推廣成本低且綠色環保的農產品。
2.2加速農業發展進程
生態農業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不足和弊端,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資源,針對不同地區的農業生產情況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此外,還應有效利用農業機械化設備,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和利用率,減少生態環境污染的同時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3轉變供給模式
現階段,市場需求情況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只有品質高、質量好的農產品,才能夠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為此,應該改變傳統的供給模式,不僅能保證農產品在國內銷售,而且通過農產品的高質量來提高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此外,生態農業能夠改善農產品的質量,為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奠定基礎。為此,應該不斷提高現有農產品的質量標準,使我國農產品能夠達到國際要求的品質,進而更好地拓展市場。
3生態農業基礎上的農業經濟發展路徑
3.1全面推進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生產效率
為了更好地推動生態農業的發展,需要加強對生態農業知識的大力宣傳與推廣,讓更多的農民了解生態農業,掌握生態農業的發展規律,使其在生產過程中可以有效開發和利用資源,同時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結合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和生產條件,采取有針對性的農業生產措施,從而實現對農業資源和地區資源的有效利用。在生態農業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考慮環境的承載能力,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
3.2完善生態農業生產服務體系
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處在于完善農業生產服務體系,重視對人才的培養。隨著國家對農村發展重視程度的提升,相繼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為優質農產品的大量出口奠定基礎,不斷拓展了海外市場,保證海外市場中農產品的競爭力。
3.3打破生產技術和成果之間的轉化限制
為保證生態農業更好地發展,相關政府應出臺一系列政策,打破生產技術和成果之間的壁壘,讓更多的生產技術轉化為實際成果。生產技術和成果轉化同步進行,可提高生態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讓農民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認識到生態農業的重要性,愿意積極主動地學習生態農業技術,為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還能提高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使其更快地占領國際市場,不斷擴大生態農產品的銷售范圍。在信息網絡和多媒體的幫助下,制定科學的生態農業銷售方案,為農民的生產提供數據支持和幫助。
3.4保證農業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
農業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也應該保護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能夠有效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率,滿足對農產品的需求。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更應該重視農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之間的協調性,只有優質的農產品,才能有良好的市場競爭力,才能更好地保障農產品的經濟效益。修復和改善已經遭到破壞的生態環境,有效保護沒有被破壞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實現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3.5加快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進程
我國農作物種類較多,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主要依靠人力,而隨著生態農業的出現,許多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應用其中,大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此外,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國的物聯網和自動導航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意義重大。
3.6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
為了促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必須重視對農民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培養出一批有文化和有技術的現代農民。此外,還應該吸引更多專業的優秀人才加入到生態農業發展中來,不斷創新農業發展方式。
3.7防治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污染
在我國農業生產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為此,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如實行輪流耕作制度、栽培綠色植物、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對生活垃圾進行環保處理,減少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總之,生態農業發展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改善農產品質量和保護生態環境都有重要作用。為此,國家應重視對生態農業發展的資金和技術支持,科學合理地開發生態農業發展中的資源。此外,制定更多的優惠政策吸引農民應用先進的生態農業技術,提高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為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奠定基礎。
作者:劉偉 單位:汶上縣郭樓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