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三產融合下的休閑農業發展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鋒,近年來,安徽鳳陽小崗村將目光聚焦到休閑農業上,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后開發了水果采摘園、農家樂等多種休閑農業項目。但從產業結構上來看,小崗村休閑農業產品類型較為單一,缺乏產業特色,在公共衛生間、分類垃圾桶等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方面相對薄弱,缺乏人才管理。小崗村應當充分結合地方相關政策,合理利用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農業,把握好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好時機,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鼓勵專業人才引進,重視人員綜合能力培養。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已經逐漸脫離窮困的局面,農業生產不斷發展,農民收入不斷提高,但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城鄉結構的二元化如果得不到解決,農村地區發展落后的情況必然是阻礙國家發展的一塊短板。2017年,黨的首次提出“鄉村振興”,即對“三農”問題提出的重要戰略;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就鄉村產業發展再次強調“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2016年,安徽省出臺了《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結合,培育休閑農業等特色產業。同年,安徽省各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實施意見》,把休閑農業作為拓展第一產業的重要抓手,根據“接二連三”的思路,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臺實施不斷細化休閑農業發展的規范和要求,在強有力的政策支持下,安徽省休閑農業迅速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產業鏈縱向一體化的表現,以產業鏈為重心將農業與第二和第三產業深化升級,整合各產業的資源優勢,不斷改善農業經營增效環境,拓寬農業生產銷售渠道,突破農業內卷化的限制,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休閑農業以第一產業為主體融合第三產業共同發展,打破傳統農業封閉低效的局限性,將農業生產延伸至旅游業,拓展了休閑、觀光和文化傳承的功能。休閑農業在城鄉融合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娛樂項目,已成為國內旅游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很多地區都在開拓地方特色農業市場,宣傳休閑農業文化,建立休閑農業產業鏈。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更愿意嘗試去農村地區體驗不同的生活氛圍,因此休閑農業吸引了城鎮居民回到農村體驗田園生活,感受鄉村文化,這是休閑農業發展壯大的機遇,也是推動三產融合與城鄉融合的一大助力。
小崗村休閑農業發展現狀
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隸屬于安徽省滁州市,位于鳳陽縣城東邊,自然環境優越,是國家AAAA級景區。小崗村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開端,大包干精神的發源地,擁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在國內外都有很高的知名度。2018年,小崗村接待旅游人數達102萬人次,旅游產業總收入達1.6億元。作為改革開放的先鋒,依托龐大的客流量和政策支持,小崗村抓住先機,將目光聚焦到休閑農業上,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打通農業流通的瓶頸約束,深化農業發展,先后開發了水果采摘園、休閑農業學習觀光園、農家樂和鄉村主體樂園等多種休閑農業項目。小崗村休閑農業得以迅猛發展,榮獲第八批國家農業科技園,現有2300畝現代農業產業園。小崗村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在鄉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進行多方向探索。農家樂是小崗村較早開發的休閑農業項目。2017年,大包干帶頭人嚴金昌的“金昌食府”作為當地農家樂的代表,將食、住、游的服務質量進一步升華,替小崗村休閑農業贏得了美譽。為落實小崗村休閑農業的發展計劃,提高產業吸引力和游客的體驗感,不斷舉辦休閑農業主題活動。僅2019年,小崗村就先后舉辦了萬人賞花游活動、櫻桃采摘節活動和葡萄采摘節活動。小崗村還通過政府與企業合作,建設農業產業園,借助農業產業園開發出農業教學的運營模式。通過各種采摘、觀光等活動形式,讓游客體驗原生態的農村田園生活和采摘趣味,帶給游客親密接觸大自然的感覺,充分展示休閑農業的魅力。小崗村休閑農業的發展不僅為地方鄉村旅游行業增加了娛樂項目,也推動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延長了地方產業鏈,優化升級傳統農業產業結構,并且傳承了小崗精神和文化,對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為農民收入提供了進一步保障。
三產融合背景下小崗村休閑農業發展的主要問題分析
同質性嚴重,缺乏核心競爭優勢。近幾年,休閑農業非常流行,由于其模式易于復制的特性,市場在逐步擴大的同時,同質產品也在逐漸遞增,不具備特色優勢的休閑農業必然會被市場淘汰。相比較其他農莊而言,小崗村仍然以傳統農家樂和采摘園為主要娛樂項目。從產業結構來看,小崗村休閑農業產品類型較為單一,娛樂項目相似,目標市場也大致相同,創新性不足,同質性嚴重,產業缺乏特色,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產業同質化是大多數休閑農業主體的通病,照搬現有的休閑農業模板,盲目跟風,對自己的市場定位不明確。休閑農業的持續發展必然需要與地方特色相融合,當產業與地方特色之間契合度不高或者地方特色體現不足時,這將很大程度上對產品價值造成一定影響,產品價值的降低將導致休閑農業產業的吸引力大幅削弱,直接影響客流量,給游客帶來的體驗感也差,游客二次消費的可能性也由此降低,缺乏特色,復制他人經營模式會讓產業發展陷入惡性循環,沒有與地方特色文化相融合,既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在帶動其他產業的能力也相對有限。
配套設施有待加強。
小崗村休閑農業以農家樂和采摘園為主要娛樂項目,由于農產品保質期較短,受基礎設施的影響十分顯著。小崗村所處地理位置遠離市區,從城區到小崗村之間交通和部分基礎設施還在不斷完善過程中,這也是影響小崗村休閑農業發展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環境衛生是產業發展的一個難題,農家樂等服務型產業面臨的垃圾與污水處理問題不可避免。小崗村在公共衛生間、分類垃圾桶等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方面相對薄弱,網絡基礎設施尚未實現全面覆蓋,消防和醫療等設施仍然有待提升。
專業人才欠缺,管理模式落后。
行業相關人才的缺乏是小崗村休閑農業發展受限的關鍵因素,小崗村在農業現代化種植、生產方式上仍然保留傳統方式,生產技術創新不足。并且小崗村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人才管理能力有待加強。由于小崗村所處地理位置的影響,外部人才引進相對較為困難,當地居民文化水平和所受專業知識培訓相對有限,因此行業從業人員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也就導致行業人才缺乏。行業發展所需高素質人才與當前人才缺乏的不平衡導致小崗村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矛盾,阻礙小崗村休閑農業整體發展。此外,小崗村休閑農業經營期限較短,行業正處成長階段,休閑農業行業相關人才的缺乏也是當前小崗村城鄉融合發展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資金鏈單一,融資困難。
產業發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小崗村休閑農業在發展過程中,從基礎設施建設到運營再到技術維護,同樣需要大量資金的保障。而資金缺乏是休閑農業中較為普遍的問題,由于農業生產周期長、風險大、回報率低等原因,加之農戶由于文化水平大多較低,對于金融融資相關知識了解程度不足,致使休閑農業的融資情況堪憂。同時農戶自身的出資能力有限,所擁有的資產大多只有宅基地和農耕地,無法實現抵押貸款,因此所能提供的資金支持顯然不足以保障休閑農業可持續發展。小崗村休閑農業的快速發展也因此受限。
三產融合背景下小崗村休閑農業發展路徑分析
找準自身價值和定位,打造品牌優勢。
小崗村應當充分結合地方相關政策,合理利用資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閑農業。我國各個地區都具有地方特色,每個地方政府所推行的政策措施也有所差異,在發展相關產業的過程中,盡可能避免生搬硬套,與地方特色和政策相違背,應當因地制宜,合理地分配地方資源,建設地方特色休閑農業,實現利益最大化。小崗村在發展休閑農業產業過程中首先應當著力于打造地方品牌,把握自身的價值和定位,明確發展方向,以此實現全面升級轉型。其次要著力于品牌推廣,主要通過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媒介促進小崗村與外界的信息交流,爭取把小崗村休閑農業打造為標志性品牌。
緊跟市場趨勢,加強產業設施建設。
小崗村休閑農業的發展應當把握好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好時機,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在信息化時代,首先應當確保農村地區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使網絡實現全面覆蓋,保證信息傳遞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同時應當提升農村道路設施,建設全程暢通的村道,設置規范統一的道路標識牌,化解城區到小崗村之間交通不暢問題。其次,加強休閑農業區域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營造整潔的自然環境,給予游客更良好的體驗感。再次,進一步完善地方鄉村醫療、消防等公共應急服務,增加村醫療中心醫生資源,加強消防配置,購入應急救護車輛,購入更多應急設備,將小崗村的公共安全服務制度貫徹落實到位,保障游客后續公共安全。對休閑農業設立基本準則,嚴禁一切從事不符合安全標準的經營事項。除此之外,建設休閑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為休閑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技術支持、人才培訓等扶持服務。
鼓勵專業人才引進,重視人員綜合能力培養。
小崗村的經濟發展需要依靠人才,彌補人才缺失的主要兩種途徑,一是通過財政扶持政策引進人才,留住人才,農村地區人口遷移始終是造成農村地區人才流失的關鍵原因,雖然農村地區有大量的土地資源,但高等學歷的人才大多都寧愿留在大城市尋求工作機會。因此,適當的薪酬與激勵制度在人才培養方面尤為重要,通過政府采取財政扶持等政策讓農村大學生返回家鄉,吸引人才回流農村,為地方休閑農業發展做出貢獻。二是通過培訓,在農村地區人口流失嚴重的常態下,農村勞動力逐年下降,對留守勞動人口進行專門職業培訓,如導游、農技人員和經管人員培訓,幫助他們提升職業技能,提高教育水平,以此來改善農村地區人才缺口問題。休閑農業人才培訓可以分為從業人員素質提升和即將從業人員技能培訓。從業人員培訓要有針對性的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對休閑農業從業人員能力的全面提升,深入推動休閑農業專業化發展進程。針對不同從業人員進行相應培訓,推行上崗考核制度,剔除不合格從業人員,激勵從業人員不斷提升能力。針對即將從業人員,培訓重點應當放在系統全面的職業技能培訓上,培養服務意識,為培養成為髙質量從業人員奠定基礎。
整合產業資源,拓寬資金投入渠道。
首先,政府應當出臺合理有效的財政政策,進一步吸引外部資金注入,為城鄉融合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大力吸收社會資金,整合農業生產結構,推動農業發展,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改善休閑農業融資環境。加快休閑農業產業配套設施的建設,提高調動資源配置效率,深入開發產業潛力,構建產業支柱,帶動社會資金投資的積極性。在保障農戶利益的前提下,借助旅游企業支持,通過農戶土地流轉等形式進行入資,共同進行休閑農業的經營管理,合法解決農戶資金投入問題。充分利用休閑農業優勢,吸引城鎮居民體驗農村生活,帶動更多資金投入,幫助補齊休閑農業資金缺口,實現城鄉融合。其次,加大財政補貼,對于經營狀況好的休閑農業主體,應當予以財政上的補貼政策,同時與相關銀行達成合作,直接與休閑農業相關企業進行對接,增大貸款額度,提升休閑產業發展能力,保障資金投入效率。
作者:李想 蘇耀庭 單位:安徽財經大學中國小崗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