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規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傳統城市旅游發展面臨瓶頸背景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市場前景廣闊,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迎合了都市人“回歸自然,放飛心靈”的心理需求,本論文以本溪縣為例淺談如何規劃發展休閑觀光農業。
關鍵詞:休閑觀光農業;空間布局
1規劃背景
休閑觀光農業是以農業生產活動為原型,結合區域特有的農業景觀和農村自然資源景觀,發揮地域農牧業生產經營活動和農村生活文化特色,來滿足游客“觀光、休閑度假、養生、體驗、購物”為目的的一種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旅游形式。
2現狀分析
2.1現狀情況本溪縣地處遼寧東部,隸屬于本溪市,全境總面積334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為“八山一水一分田”,總人口30萬人。縣內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歷史文化深厚、旅游資源豐富、產業特色突出、城市秀美靚麗,是遠近聞名的山水旅游縣和生態經濟大縣。近年來,以打造成“工業強縣、旅游大縣、農業特產縣”為發展目標。2.2現狀問題從產業結構發展內部看,主要存在整體空間發展布局不合理,產業之間聯系不緊密、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綜合管理能力不足、投資環境不合理等問題;從外部環境看,主要存在各層次思想認識高度不統一、規劃引導不到位、行業和相關監管部門管理不到位、政府扶持和投入力度不夠、融資渠道不開闊、企業運行負擔重等問題已制約了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3規劃范圍
本溪縣全縣縣域,面積為3344平方公里;其中重點是縣域內太子河、湯河沿岸地區。
4規劃目標
因地制宜地將發展縣休閑觀光農業與重新調整改善其農業生產結構、增加農業收入相結合,打造成為橫跨一、二、三產業的新興優勢產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一體的發展。依托本溪水洞、溫泉寺、湯溝、關門山等核心景區,處理好與各風景區的錯位發展關系,打造六大品牌“山水、洞穴、溫泉、楓葉、民俗、宗教”,原真和諧的山水景觀為養生提供先天的自然條件,溫泉小鎮的建設為養生提供服務設施,道教文化為養生注入文化靈魂,通過為核心風景區做好旅游接待服務配套,大力發展全區的鄉村旅游。
5空間布局
(1)依據本溪縣城鎮化戰略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對縣經濟區與旅游區的劃分,結合縣區位優勢、自然資源、歷史文化背景等條件,并根據休閑觀光農業的概念、特點及功能,將本溪縣休閑觀光農業的空間結構分為“四區”。北部休閑農業區。包括高官鎮和清河鎮,由于交通、資源等方面的原因,北部地區還不具備發展大規模休閑農業的條件,因此將其作為休閑農業資源保育區來考慮,目前規劃發展思路是開展原生態的自然觀光、文化體驗活動,打造創意休閑農業示范區。b.中部休閑農業區。包括小市鎮及草河掌北部地區,該區域地理優勢明顯,交通路網發達,經濟發達,人口稠密,農業規模相對較小,但農業產業類型多樣,特色突出,依托關門山景區、湯溝溫泉寺景區資源,已形成以花卉、特色蔬菜果品、淡水魚以及農產品物流配送和旅游業等為主導產業的都市型現代農業體系。中部地區將打造成以戶外運動、休閑垂釣、采摘體驗、民俗風情體驗、溫泉養生等現代都市休閑觀光農業度假區。c.東部休閑農業區。包括南甸子鎮、田師付鎮、堿廠鎮、東營坊鄉。依托鄉村旅游資源,充分利用人文歷史、民俗古跡,輔以園林綠化,挖掘鄉土風情的文化積淀,把農業生產、產品消費和休閑觀光場所結合在一起,由點串聯成線,形成具有地域特色鄉村旅游休閑基地。d.南部休閑農業區。位于縣域南部地區,以現有中草藥材基地、盆景楓樹苗木基地、百畝黑木耳產業園等為增長點,發揮特色產業優勢,通過引進技術,使觀光園內的農業品種立足新、優、奇、特,提高農業旅游的科技含量,開展“農”味科普教育,增加知識性、文化性和科學性。通過對比展現傳統農業文化遺產與現代農業科技成果,逐步形成現代科技農業展示區。(2)與此同時四個區域根據其自身特色形成各有側重的休閑觀光農業區域,其中以太子河、湯河沿岸的休閑觀光農業帶為主線,帶動四個區域農業的協調發展,并以26個精品休閑觀光農業示范點輻射面,全面推進全縣休閑觀光農業的發展。
6結語
分析研究區域休閑觀光農業,讓規劃先行,可突破傳統旅游發展的瓶頸,引領和推進全域旅游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姚元福,逯昀.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作者:張睿 劉洋 單位:本溪市規劃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