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思路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淳安縣依托千島湖一流的生態環境和已形成的千島湖大品牌,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主線,優化產業結構,推動規模經營,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但在圍繞“秀水富民”總戰略下,農業產業如何進一步轉型升級,加速推進農業現代化,使農業真正成為富民的產業,還需要不斷探索和思考。對此,筆者根據淳安縣的實際,就農業轉型升級提出一些思路對策。
1淳安農業產業現狀
淳安縣農業產業發展總體勢態良好,體現在茶葉、水果等主導傳統產業不斷轉型升級,增收增效明顯,品牌日漸響亮,同時食用菌、中藥材等新興產業亮點紛呈。茶葉:全縣茶園總面積19萬畝,采摘面積16萬畝,面積居全省首位。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下,依托悠久的產茶歷史,優越的茶園環境,依靠良種茶基地的發展、茶廠優化改造的推進、茶葉產品質量的提升、茶葉品牌的塑造等,淳安縣的茶葉經濟穩步增長。千島湖茶葉以其優良的品質,獲得了多項榮譽“,千島玉葉”茶先后獲得國際綠茶博覽會金獎、浙江省十大名茶等20多項榮譽(2009年入選“浙江省十大名茶”,2013年“千島玉葉”、“鳩坑毛尖”入選中國杭州十大名茶),品牌價值12.05億元。2013年首次委托專業品牌營銷咨詢機構就“千島玉葉”進行整體、全方位的品牌宣傳營銷策劃,提出“上游上品上上茶”的營銷定位。2014年,全年茶葉產量4254噸,產值6.1億元。水果:淳安縣水果種質資源豐富,主要樹種有柑桔、枇杷、楊梅、梨、桃、葡萄等。近年來,通過建立水果良種繁育中心、推廣水果優良品種、建立精品水果示范基地、開展技術培訓、攻關技術瓶頸、提供物化技術配套服務、積極送樣參展參評、出臺扶持政策等多項措施,優化提升了水果產業,豐富了水果品種,水果產業已形成“庫區柑桔枇杷楊梅庫外梨桃柿”一鄉一品或多鄉一品的區域化布局。千島湖水果的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千島湖枇杷、楊梅、桃在省農博會、省農業吉尼斯擂臺賽上多次獲獎。2014年全縣水果總面積14.37萬畝、總產量11.86萬噸、總產值4.21億元。食用菌:從2008年開始,淳安縣大力推廣利用桑枝生產食用菌,經過3年的培育發展,2011年產值突破1億元,成為又一個億元農業產業,并且成為資源循環利用與產業發展結合的典范。2014年全縣生產食用菌2154萬袋,產量(干鮮混合)5483噸,產值1.2億元。中藥材:淳安縣生產中藥材歷史悠久,主要品種有前胡、貢菊、鐵皮石斛、山茱萸、梔子,2014年生產面積8.65萬畝,其中木本藥材(山茱萸、梔子、杜仲等)面積5.6萬畝,草本藥材3.05萬畝,年產值2.56億元。中藥材產業中鐵皮石斛發展勢頭良好,近年來,淳安縣依托千島湖良好的品牌影響力、一流的生產環境、開放的招商姿態,吸引了較多的實力企業來淳安縣投資該產業。至2014年,全縣引進13家鐵皮石斛種植加工企業,企業注冊資金達到1.31億元,企業基地總投入3.25億元,基地面積1324畝。蔬菜:2014年,全縣蔬菜播種面積13.41萬畝,總產量24.44萬噸,產值約5.38億元。畜牧:2014年,全縣年末生豬存欄14.97萬頭,出欄22.18萬頭。家禽存欄43.47萬羽,出欄81.0萬羽。全年肉類總產量18428噸。漁業:全縣水產養殖面積61.58萬畝,總產量12887噸、產值22244萬元。
2農業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困難
2.1產業發展與保秀水的矛盾
在開展“美麗杭州”實驗區建設,堅決保護“一湖秀水”的大環境下,淳安縣在實現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贏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壓力較大。
2.2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
近年來,茶葉、水果等農業產業雖然形成一定規模,但總體來說,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特別是龍頭企業的規模、經營實力、對農戶及基地的帶動等方面不夠有力。
2.3農產品品牌影響力不強
淳安縣的農產品品牌普遍存在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強的問題,與千島湖名氣不匹配。借助千島湖的知名度,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需進一步努力。
2.4農業旅游融合不夠
千島湖是國家5A級風景區,風景秀麗,生態一流,旅游資源豐富。通過農旅融合,發展旅游觀光生態農業前景無限,但目前農業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不夠,無形中造成資源浪費。
2.5現代農業發展推進難度大
淳安縣地處浙西山區,耕地面積相對較小,而且田塊細碎。在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中存在土地流轉難、農業招商難、主體培育難等問題。
3思路和對策
按照縣委“秀水富民”的總要求,結合淳安縣農業的現狀和面臨的困難,農業產業發展要與保一湖秀水和諧共贏,同時要成為富民的產業,筆者認為必須結合淳安縣農業實際,科學把握農業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特點,勇于工作創新,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彩化農業建設上有舉措,有抓手,有作為,不斷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與生態融合,和諧發展,使之真正成為富民的產業。
3.1力促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和諧共贏
保護千島湖一湖秀水是淳安縣可持續發展的魂。農業產業化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保護好秀水,農業部門就必須緊緊圍繞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要繼續抓好“五水共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圍繞“治”和“用”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一是抓養殖業“兩分離”整治。在2014年規模養殖場整治關停的基礎上,對保留提升改造和新增的養殖場,要按照“雨污分離、干濕分離”的治理要求,對干糞進行有機肥加工,對養殖污水經無害化處理后,實行統一的液肥配送利用。二是抓種植業“雙控制”治理。重點是抓好化肥農藥雙控制,在控化肥上,主要是抓好有機肥、配方肥推廣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應用;在控農藥上,主要是抓好高效雙低農藥、生物農藥、物理生態防治及統防統治技術的應用。通過對農業面源污染全面控制,使全縣農業形成生產清潔、產品安全、廢棄物合理利用的格局。
3.2狠抓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基本思路是實現“兩個轉變,兩個升級”。
3.2.1實現“兩個轉變”即觀念思路兩個轉變。一是實現從農業生產單純滿足食用向食用與觀賞的結合轉變。傳統農業是為了保供給,單純滿足食用的產業,淳安縣是旅游勝地,農業要轉型升級,必需轉變觀念,把農業充分融入旅游產業,使農業種植全過程呈現“綠波、花海、碩果”的美景,從而實現既飽口福又飽眼福、既生產又環保的效果。二是從自主種植向連片發展轉變。在推進農旅融合發展進程中,抓好農業規劃,通過土地流轉,連片種植,營造大地景觀,為實現全縣景區化增色添彩。要順利地實現這兩個轉變,筆者認為重點要在彩化農業建設上下功夫。開展彩化農業建設,是淳安農業與千島湖一流生態環境相匹配的要求,也是打造全縣景區化的要求。彩化農業建設的總體思路應是:按照打造大景觀的要求,做好規劃,由點到線,再由線到面,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積極推進農業景觀化。具體來說,重點是在點上抓好下姜村農業彩化建設;在面上抓好淳楊線、千汾線、環湖沿線景觀彩化帶建設,結合淳楊線、千汾線、沿湖線農業產業實際,注重植物景觀改造提升,啟動打造“三園”景觀,即淳楊線茶園景觀,千汾線果園景觀和沿湖沿線田園景觀;謀劃編制全縣彩化農業規劃,讓農產品色彩化、景觀化。
3.2.2實現“兩個升級”即產業產品的兩個升級。一是以園區建設為平臺抓產業升級,要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載體,加大土地流轉,注重招商引資,建設一批高標準、成效好、設施優、功能全、示范帶動力強的項目,以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通過先進適用技術的應用,達到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益,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不斷提升茶桑果等傳統產業效益,做大藥菌菜等新興產業的規模,促進產業發展、農民富裕。二是以農旅融合抓產品升級,要把普通農產品提升為旅游農產品,通過農旅結合、品牌營銷,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實現富民增收。重點是加大農產品品牌宣傳力度,在茶葉品牌宣傳上,對“千島玉葉”龍井茶品牌要進行整合,以整體的、統一的形象,開展宣傳促銷。對鳩坑茶要研究制定發展方向、定位及標準,做大鳩坑茶自己的品牌。此外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及時淳安縣水果、食用菌、中藥材等農產品的產銷信息,增強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產銷對接。同時要積極參加省、市、縣舉辦的農產品展示、展銷、推介活動,提高千島湖農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將產品優勢轉化為商品優勢,提升農業產業效益。
作者:儲蘇銀 單位:淳安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