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桐城市富鋅農業產業創新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農業產業創新發展對于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桐城市富鋅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工作重點及保障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推動富鋅產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被譽為“生命之花”“智力之源”,鋅在人體生長發育、生殖遺傳、免疫、內分泌等重要生理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對桐城市土地質量化學調查結果,在桐城市掛車河下游的新渡鎮—雙港鎮、柏年河的青草鎮—嬉子湖地區查明大量富鋅土壤,鋅元素含量在80~200mg/kg之間,面積135平方千米,具有一定的開發富鋅產業的基礎條件。科學開發富鋅資源,加快富鋅資源開發利用,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效益,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展富鋅農業產業的重要意義
1.保障高端富鋅農產品有效供給充分利用桐城市豐富的富鋅土壤資源,大力發展生態富鋅農業產業,依托建設有特色、有基礎的水稻、蔬菜、茶葉等富鋅農產品生產基地,可以培植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富鋅農產品品牌,促進富鋅蔬果、水稻產量不斷增加。在大大增強有效供給能力的同時,扶持壯大一批主要從事富鋅農產品開發的農業企業,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富鋅農產品品牌,對建成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生態富鋅農產品生產基地具有重要意義。
2.帶動相關產業發展通過大力發展富鋅農業產業,以富鋅農業種植為依托,以富鋅產品加工業為支撐,形成集富鋅產品生產、加工、旅游為一體的富鋅產業走廊,帶動養生旅游產業等相關產業發展,不僅能夠全面推進農、旅、養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人民增壽,還可以加快桐城市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完善富鋅農業產業體系,輻射帶動富鋅農產品貯藏、加工、包裝、物流、運輸等相關產業,富鋅農業品牌效應得以顯現,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提高居民身體素質富鋅農產品可提高人體免疫抗病能力,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和中老年人營養保健,提高居民體質。
4.促進城鄉勞動力就業富鋅農業產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各個環節均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關聯產業發展可提供就業崗位,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脫貧致富具有一定意義。
二、發展富鋅農業產業創新的重點任務
1.開展科學論證充分利用現有地質勘探資料,掌握轄區含鋅及富鋅土壤的分布情況,利用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采集的土壤樣品,分析了解土壤的含鋅情況,確定富鋅土壤的區域范圍。邀請省內外地質、土肥、營養、水稻、蔬菜、茶葉等方面的權威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對富鋅土壤區農產品含鋅量、土地利用現狀等情況做更細致的調查、分析,根據富鋅土壤的分布,結合光溫水熱等資源特點、特色農業的種植傳統及區域,科學制定發展規劃并確定富鋅特色農產品的重點區域和品種。
2.制定產業發展規劃組織省內外權威機構編制《桐城市富鋅農業產業發展規劃》。為富鋅大米、富鋅大豆、富鋅薯類、富鋅蔬菜、富鋅茶葉、富鋅水產品以及富鋅畜產品等產業發展作出長遠發展規劃,指導桐城市富鋅農業產業科學較快發展。
3.加快富鋅產業開發編制《桐城市富鋅農產品產業開發管理辦法》,采取“五統一”制度。“統一準入”:建設桐城市富鋅農產品生產基地,由市政府授牌,選擇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統一授權生產富鋅農產品;“統一標識”:設計統一標識,由市政府授權企業在富鋅產品上標注;“統一標準”:制定種、養、加工業統一標準,嚴格標準化生產;“統一宣傳”:將桐城富鋅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統一宣傳口號,建設“桐城富鋅農產品生態綠谷”;“統一營銷”:由市政府統一組織桐城富鋅農產品生產企業參加各級各類農展和產銷對接等活動。利用各種媒體多形式、多角度、深層次地宣傳、推介桐城市生態富鋅農業生產企業、招商項目及鋅元素有益人體健康的知識,擴大富鋅農業的社會影響力。
4.開展生產技術研究著重開展各種作物對鋅吸收富集的差異性試驗研究,篩選適宜開發的優良農作物品種。積極研究富鋅農產品生產、加工技術,總結提出一套成熟的富鋅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富鋅農產品鋅元素保持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確保富鋅農產品質量。積極與科研院校對接合作,加大科研投入,不斷延伸產業鏈,提高富鋅產品附加值,提高富鋅產品生產效益。5.推進富鋅產業化經營建立公共品牌,培育龍頭企業,大力引導龍頭企業進入富鋅產業領域,支持興辦富鋅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對目前已有種植基礎的水稻、蔬菜等產品進行檢測、包裝,形成一批成熟的項目,搶占市場先機。積極搞好農業招商引資,吸引各地有開發意向的社會資金投資富鋅產業開發經營。
三、發展富鋅農業產業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保障一是建立組織工作機制。成立富鋅農業開發領導小組,領導制定產業規劃、組織協調推進;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承擔具體開發工作。同時在四河流域的富鋅鎮設立工作區,并制定大米、大豆、薯類、蔬菜等生態富鋅產業發展的規劃,建立一批生態富鋅試驗示范基地。二是完善考核機制。將富鋅農業產業發展工作列入農業和農村工作考核內容。將富鋅農業產業規劃目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和主要承擔人,確保最終規劃總體目標的實現。三是強化產業聯盟。成立富鋅農業產業發展顧問團,聘請國內外知名富鋅農業產業專家、知名品牌策劃專家、產業資本運營專家為桐城市富鋅農業產業發展顧問。組織桐城市相關富鋅農業企業成立桐城富鋅農業產業協會,促進富鋅農業經營企業健康有序發展。農業農村、財政、環保、文化旅游、自然資源和規劃等相關部門之間加強溝通與協作,以保障項目順利實施。
2.強化政策保障一是將富鋅農業產業開發計劃列入《桐城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桐城市“十四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二是將富鋅農業產業開發獎補政策列入桐城市促進現代農業發展“1+3+8”政策體系。三是桐城市政府根據實際,建立地方性政策支持體系,積極制定、完善和實施富鋅農業產業扶持政策,調整各種金融資金的投資方向,因地制宜地進行富鋅農業產業開發。
3.強化資金保障一是加大財政支持。每年安排科技惠民安徽科技專項資金扶持富鋅產業的發展。積極爭取各級項目資金,構建農業開發企業投入、財政資金補貼和金融部門支持等多渠道、多層次的富鋅產業投入機制。通過政府出資、引導社會資本等形式組建基金,用于富鋅農業產業宣傳推介、大產業招商、產業重大平臺項目等,通過市場化運作吸引社會資金加大投入。二是加強稅收激勵。引進富鋅農業產業綜合體、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在項目歸屬、稅收分成方面進行政策探索,實現利益共享、互利互贏。三是強化金融支持。加大對重點產業信貸投放力度,實施優惠利率并適當延長貸款期限。拓寬融資渠道,嚴控金融風險,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直接融資。引導銀行信貸資產向富鋅農業產業傾斜,制定金融機構支持富鋅農業產業發展的考核辦法和激勵機制。加大對中小企業金融支持力度,大力發展政策性、商業性、互助性融資擔保機構。
4.強化技術保障一是努力創新推廣方式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技術推廣方式創新,提高技術到位率。積極與農業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合作,依托其技術和人才優勢,解決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中遇到的技術難題,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建立標準化富鋅農產品生產體系、標準化農產品認證體系,以科技為富鋅產業保駕護航。二是大力培育多元化推廣主體。積極鼓勵和支持農業科研單位、教育機構、涉農企業、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技術團體等開展技術承包、技術轉讓、技術培訓、技術咨詢等服務。規范推廣行為,制定和完善農業技術推廣的法律法規,加強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管理,規范各類經營性服務組織的行為,建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信用制度,完善信用自律機制。
5.強化質量保障一是建設富鋅產品質量與標準體系。編制《桐城市富鋅農產品產業開發管理辦法》,建議成立產業聯盟,規范“五統一”制度,即統一準入、統一標識、統一標準、統一宣傳、統一營銷。全面提高功能農產品基地質量安全管理水平,制定富鋅農產品地方標準,促進富鋅農業規范化、標準化生產。二是建立健全檢測體系。成立桐城富鋅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并牽頭在各鎮(街道)新建富鋅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站),支持市內龍頭企業設立富鋅農產品檢測中心。在檢測儀器和檢測方法上不斷更新,逐步與國際接軌。
6.強化人才保障一是拓寬人才引進渠道。支持成立桐城市富鋅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加大吸引高層次人才力度。吸引國內外既有的富鋅農業領域人才資源,通過設立辦事處、聯合研發中心、聘請客座教授等方式,探索建立固定與流動、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靈活用人機制。支持規模以上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支持鼓勵農民工返鄉就業、大學生創業。二是培養應用型實用型人才。加強富鋅農業產業研究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新型置業農民,定期組織富鋅農業經營學習培訓活動。加強專業技能人才培養,鼓勵校企合作,支持桐城市技術職業院校開設富鋅農業相關專業和課程,以“產、學、研”結合的理念,建設“實踐創新基地”等,探索建立一套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桐城豐富人才資源優勢。
作者:李必好 單位:桐城市農業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