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藥學本科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從中藥學專業本科能力培養出發,以中藥學專業為研究對象,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目的是將中藥學專業本科生培養成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中藥學專業;本科;能力培養;教學模式;改革
中醫中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特色瑰寶,為全球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6年初《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的出臺,從國家層面上對中醫藥的發展進行了規劃,標志著中醫藥發展已列入國家發展戰略,中醫藥將迎來廣泛的發展空間。同時,我國高等教育也開始從“精英化”到“大眾化”的轉型[1],傳統的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要適應新形勢,就必然要做出改革。我校為師范院校,為地方經濟發展開設了中藥學專業,經過幾年的培養,在為當地醫藥企業培養大量人才的同時,我們也在認真反思中藥學專業的人才培養: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何提升畢業生的社會適應力?為適應這些變化,我們要從多角度來審視中藥學專業教育發展趨勢,創新中藥學人才培養的模式,為此我們開展了中藥學專業本科能力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一、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
我校自1999年開始招收中藥學專業本科以來,在以國家教育部的要求為藍本,參考各地中醫藥院校,如長春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齊齊哈爾醫學院、哈爾濱商業大學、云南中醫學院、溫州醫學院、南京農業大學等等,結合“通化醫藥城”的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在中藥學專業的培養上也是與時俱進的。重視學生高等素質教育的同時,強化學生的實驗技能和科研訓練,重視學生的實習、見習環節,建立多個實習基地,能夠讓學生學到生產的實際知識和內容,以學科交叉、理論與實驗并重,激發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潛力的開發[2]。
二、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的改革
2008年通化地區的醫藥企業就80多家,成為通化經濟的三大支柱之一,隨著企業的迅速發展壯大,我們在人才培養上就更應該強調理論基礎扎實、實踐動手能力強,拓寬專業知識范圍,以適應社會的需求。我校的中藥學專業在2011年被批準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專業。首先,夯實基礎,強化學科基礎。適量增加一些專業課的學時,增加實驗實訓室,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些西藥和與臨床有關的課程,如藥物化學、西醫學、臨床藥理學等。其次,增加中藥學專業前沿學科的講座,如分子生物學、中藥市場營銷等,而在學生的選修課中開設了中藥資源學、藥品GMP、中藥合理應用、藥物毒理學、中藥美容學、中藥與保健、中藥化妝品學等與本專業相關的課程,目的是讓學生對中藥學科領域了解更多,為今后的就業方向打下理論基礎。
三、教學方法的改革
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現代教學大多采用多媒體手段教學,但中藥學專業是個實踐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很多內容通過野外采集、實物觀察、動手操作的過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覺性,并有利于學生的自學和主動的探索。其中藥理學、中藥化學等課程被評為校級精品課程。藥用植物學被評為省級精品課程。根據中藥學專業的特點,以及某些課程的性質,在教學環節中采用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是多樣化的,比如啟發式、問題式[3]、討論式、模擬式、參與式教學,目的是充分調動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好奇心,并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研究。1.“將專家請進來”的教學方式。比如將醫藥企業的研發主管、生產技術專家、醫藥營銷精英請進校園課堂,為學生講授《新藥研究與開發》、《制劑設備與廠房設計》、《醫藥市場營銷》等課程部分內容,或是為學生做專題報告,講解新藥研發現狀、國家對醫藥企業的要求、各企業的營銷理念等等,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醫藥現狀。2.“帶學生走出去”的教學方式。將《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藥劑學》、《中藥制劑分析學》、《制劑設備與廠房設計》等課程內容預先設計成若干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醫藥企業或醫藥公司見習、參觀,從藥材入醫藥企業的第一步開始,到制備成中成藥成品,完成一次制藥過程,在此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并聘請企業相關崗位技術專家實地授課、指導,再由授課教師進行知識匯總。這樣對于枯燥的理論有了實際認識和結合。3.“本科導師制”教學方式。根據學生自己對學科方向的興趣愛好或是教師在教學的科研課題的研究方向,從大二年級由教師指導學生提早參與到科研課題研究之中,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很多專業知識。這種方式可以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也可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
四、實驗課程的改革
學生實驗的完成過程是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實驗課的教學更是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的實踐環節。目前開展的實驗課大多是驗證性實驗,教學環節都是指導教師預先做好實驗的各項準備,學生參照實驗講義,按部就班地完成,實驗過程能夠認真,肯定能得出預想的實驗結果。這種情況會影響學生的科學探索興趣,而且也限制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談不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各門實驗課相對獨立,沒有關聯。針對上述情況,我們也對實驗課的教學進行了改革。要求各任課教師認真重新編寫實驗教學講義,將驗證性實驗變為探索性實驗,重點強調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每個實驗前,以小組為單位查閱大量文獻,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并對實驗方案的可行性進行解釋說明,由任課教師把關,整個實驗過程,由任課教師對實驗安全進行把控,并對學生出現的各種問題或情況給予適當指導。我們從培養學生的本科能力出發,結合中藥學專業的學科特點,將實驗課有機結合,以長白山的藥用資源為基礎,如從某種藥材的采摘、篩選、提取到成分鑒定,還有藥理活性的研究,最后到中藥制劑的成品,通過這個過程學生把學過的課程系統地串聯起來,涉及的課程有《藥用植物學》、《中藥炮制學》、《中藥化學》、《中藥藥理學》和《中藥藥劑學》等,達到實踐與理論充分結合。從本質上來講,這個實驗過程就是一個較系統的中藥制劑制備的過程,也可以說是某種新藥的研發過程,本科生通過這樣的實驗過程就體驗到一個藥品品種簡單研發的過程,這樣的實驗課會使學生產生好奇、探索的興趣,也產生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學管理體系改革
建立校內實習基地,如長白山藥用植物實驗室,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業項目、與中藥學知識相關的技能大賽等活動,這些活動有利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積累。開放實驗室既為學生進行實驗技能操作訓練及科研活動提供了實驗場所,同時也為學生進行自主實驗提供了空間。充分利用學校的地區優勢,與地區各大知名醫藥企事業單位建立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由本院教師和企業帶教老師共同建立實踐教學指導委員會,制訂適合我校實際情況的教學實踐管理規章制度[4],對學生的實習、見實情況進行各指標的考核,并逐漸使制度規范化和科學化,保證實踐教學體系有效運轉。這些實習基地的指導力量較強,項目豐富,能較好地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借此機會,企事業的帶教教師可以了解本學院教師的科研動向,結合自身實際,優勢互補,加強雙方的合作;同時,增加了校企雙方彼此交流的機會,有利于各項工作的開展。
六、強化素質教育改革
傳授專業文化知識,不是我國高等教育的唯一目的。具體到中藥學專業本科生的培養上,要適應國家對醫藥行業的需要,在學好本專業的理論基礎的同時,更應全面提高本科學生的素質,做全方向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此我們努力營造校園氛圍,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長白山藥用植物社團,來提高專業知識能力。兩年來,組織中藥學專業本科生參加由通化市政府主辦的“長白山國際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論壇”大型學術會議。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中藥學專業本科的教學培養上發生很多變化,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本科能力,更快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
參考文獻:
[1]楊凌,蔡紹暉.藥學專業創新型與應用型人才分類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J].中國藥房,2013,24(12):1146-1148.
[2]祖強,蔡寶昌.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11):62-63.
[3]馬鳳余,彭代銀,金傳山,等.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J].藥學教育,2005,21(5):1-4.
[4]林麗,仇佩虹,杜友愛.獨立學院中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時代教育,2012,(09):43-44.
作者:武子敬 胡彥武 滕坤 關穎麗 薛長松 張立秋 單位:通化師范學院制藥與食品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