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從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培養的特點出發,點評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分析會計專業學生創業的優劣勢,基于現有傳統的培養模式,探討全民創業新形勢下會計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途徑,在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現狀下,高職會計專業實施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創業能力;途徑
一、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培養的特點
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主體,其人才培養直接面向產業一線,以就業為導向,側重于培養具有實際操作職業能力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主要為社會培養財會崗位一線工作的技能操作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專業課程教學以學生職業能力的鍛煉為核心,在教授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有針對性的實施適應未來就業崗位需求的實踐和案例教學,將“教、學、做”融為一體[1],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其宗旨是通過在校期間的專業理論和應用技能相結合的教育,使學生不但掌握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具備一定的會計專業領域實際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滿足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需要的技能要求。這種從市場的實際需求出發,以實用性為導向的培養方式,能夠極大地提高高職會計專業學生未來就業的競爭力。
二、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盡管高職會計專業的就業導向型人才培養一定程度上滿足企業的財會崗位人才需求,但由于社會發展十分迅速,日新月異,新型財會系統管理工具的出現和應用大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效率,會計基礎崗位有被削減甚至被新技術取代的趨勢,加之會計專業在各大高校的廣泛開設,新增就業人員越來越多,使得社會就業尤其是基礎操作型財會崗位就業形勢變得十分嚴峻。因此,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創業素質,包括職業道德素質、知識和能力素質以及人文素質的培養十分必要,不但有利于學生專業知識的積累和企業運作綜合能力的鍛煉,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還能拓寬學生的職業選擇,為畢業后投身于創業浪潮打好基礎。
三、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業的優劣勢分析
實踐表明,企業特別是初創企業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不斷發展壯大,關鍵在于實行科學的財務管理[2],在會計的基礎上,強調對資金在經營活動、籌資活動、投資活動、分配活動中的最優化運用。財務管理貫穿于創業的每個階段,是一切創業活動的首要前提,高職會計專業學生由于在校期間接受系統的專業課程學習和訓練,掌握會計和財務管理的基本知識,具備一定的會計和財務管理技能,在具體的創業過程中,財務管理觀念相對較強,能夠更好的對財務環節加以控制,優化財務管理過程,從而避免不必要的資金浪費,降低企業經營和財務危機發生的風險。然而,創業對創業者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一般來說,高職院校中會計專業學生由于在校所受教育的專業性和針對性,更多的會站在將來所可能從事的財會崗位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通常對商業模式、產品設計、業績目標達成、客戶需求體驗等全方位考慮往往不夠周全,思維局限性較大,這是制約會計專業學生創業成功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培養的過程中,一方面容易將專業知識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相割裂,另一方面,單一會計專業知識的浸染,學生知識的積淀片面化、教條化,無法將企業實際的業務操作流程與專業知識串聯起來,無法實現理實一體化的高度融合,無法很好的適應市場企業對人才綜合素質及能力的需求。四、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的途徑自從2015年國家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全民創業已經被納入國家的重要議程,并已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廣泛開展創業活動,培養優秀的創業者特別是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對我國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應該根據學生傳統的在校教育培養模式特點,綜合分析學生的優劣勢,從學生主觀素質和客觀條件出發,制定針對性和目標性強的系統的創業能力培養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創業意識
會計專業作為一門專業性強的學科,在校教育中,學生很容易陷入單一的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專業相關的實踐訓練,從而導致對社會大勢發展狀況不夠了解。針對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現實情況,國家提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號召,為學生創業提供各種政策便利。學校應該定時開展形式與政策宣傳,營造敢于創業的氛圍,強調創業作為學生未來職業的一種選擇的重要意義,使學生在主觀上形成創業意愿。
(二)訓練心理素質
創業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會計專業學生來說由于受眾多制約因素的影響尤其如此。學校在開展專業知識教育的同時,還要重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一方面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和認知視野,破除專業思維格局,另一方面能加強鍛煉學生的逆商,使其在逆境面前,形成良好的思維反應方式、堅強的意志力和擺脫困境的能力。
(三)倡導企業家創業精神
大學生創業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企業家精神。創新是企業家精神的靈魂[3],它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結果。創新貫穿于企業生產、采購、營銷、服務、技術研發、財務、人力資源管理等各個環節,不可一蹴而就,日積月累,方能有所突破。合作是企業家精神的精華。創業本質上是一項集體活動,對內只有充分搞好團隊協作,充分調動各成員的積極性,企業經營才能順暢。對外需要和各關聯單位形成合作共贏的關系,優勢互補,這樣才能建立長久牢靠的彼此信任的商業伙伴關系。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是開展創業的前提,創業能力是決定創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主要是指創業者在能否在創業過程中恰到好處地運用所擁有的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溝通能力、領導能力以及決策能力等。高職院校針對會計專業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可以考慮基于現有的特色的會計專業教學方案和教學資源,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具體實施:
(一)增加校內創業能力培養教學
現有的高職會計專業培養方案具有很強的就業性導向,主要著眼于教授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教學方式單一。在新形勢國家鼓勵創業的浪潮中,學校應該在傳統的教學中增加系統的創業教學內容,包括課堂創業知識的講授和課下創業實踐訓練。在課堂的教學案例中積極引進企業實操和運作流程大框架,幫助學生更加身臨其境的了解企業的會計應用。升級會計專業實訓,建設仿真企業工作環境的實訓室,改變現狀孤立的會計簡單實操,使學生在全模擬的企業工作環境下的進行會計運用實操訓練,從而增加學生真實企業情景的帶入感和體驗感。
(二)開展雙向校企創業能力培養合作
校內會計專業實訓雖然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操作能力,但實訓資料需要及時更新方能達到預期效果。國家一直鼓勵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產學研用,高職院校應該緊跟政策風向,做好產教融合,尋求開放、互動的產學合作新型辦學模式,開展創業教育,一方面讓企業走進校內,把企業真賬、高新技術、環境建設引入到學校中,讓學生能夠近距離切身了解和使用最新的會計專業的系統和技術;另一方面,學校還應該創造條件,通過和企業共建共享生產性創業實訓基地,把學生帶出校門到企業一線,使學生置于真正的工作環境和崗位,在實際的工作場景下,培養學生處理相應問題的能力。
(三)組織和參加創業技能比賽
創業過程涉及管理、法律、財務、經濟等多方面的知識,通過組織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參加企業模擬經營大賽,采取體驗式的互動方式能夠極大激發學生的學習各種知識的熱情,鍛煉學生全局觀念以及規劃能力。參賽者還能在大賽進行過程中充分挖掘和展現創業團隊領導力,科學決策力和風險承擔力,有助于學生自我識別創業者特征,評估自己的創業者潛力。
(四)注重創業師資培養,打造創業教學示范
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還要注重創業師資的建設,發現和培養一批既能進行傳統教學,又具有帶領學生開展創業教學潛力的“雙能”型教師,通過各項培訓,使教師免于陷入“專而不全”的格局限制,從而更好的進行創業特色教學,打造學生創業能力培養示范。
五、結論
機會只給有準備的人。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在校期間實施創業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不但有助于增強學生未來行業就業的競爭力,還將一定程度上緩解社會就業難的困境,學校應該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根據會計專業培養特色,同時積極拓展和升級各種培養途徑,形成一套符合學生發展、市場需求的創業能力培養體系。
參考文獻:
[1]姜麗娟.“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會計專業中的實踐探索[J].商情,2014(10).
[2]張居虎.創業者財務管理能力的重要性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7(8).
[3]楊興時.中國傳統文化視角下的企業家精神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0
[4]張娟,趙艷麗.基于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構[J].科技創業月刊,2012(10)
作者:文茜 崔德志 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