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消化內科患者的臨床診斷及用藥情況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為了提高消化內科的臨床診斷水平,提高用藥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本院消化內科的臨床醫務工作者在臨床工作中開展臨床診斷方法和合理用藥方式的回顧性分析,在臨床工作中歸納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取得了較為顯著的臨床研究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本院消化內科收治的6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60例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齡24~72歲,平均為(45.35±5.24)歲;其中10例患者有高血壓病史,8例患者有糖尿病史,7例患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2例患者有胃大部分切除術史。
1.2方法
回顧性分析60例消化內科患者的臨床診斷方法及用藥方案。患者在入院后,接診醫生應詳細詢問患者的病史、臨床癥狀、臨床癥狀發生的起始時間、以及藥物過敏史。以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基礎,選擇性使用尿常規、血常規等實驗室檢查及B超、胃鏡、腸鏡、CT、X線片等臨床檢查手段,結合相關的檢查結果及數據,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診斷。
1.2.1CT的檢查方法CT檢測時對患者腹部進行平掃,層厚層距均為10mm。如果對檢測結果不滿意可以采用1.5mm層厚的加強掃描,為患者注射增強對比劑。增強對比劑為100mL碘海醇,注射的速度保持在2.3~3.5mL/s之間。
1.2.2X線片的檢查方法X線平片檢測采用多功能DR機,患者在檢測過程中保持臥位,對腹部進行平片檢查。
1.2.3胃鏡的檢查方法患者在檢查前至少要空腹6h以上,利用一條直徑約1cm的黑色塑膠包裹導光纖維的細長管子,其前端裝有內視鏡,由嘴伸入受檢者的食道-胃-十二指腸,借由光源器所發出之強光,經由導光纖維可使光轉彎,醫生從另一端則可清楚地觀察上消化道內各部位的狀況。必要時,可由胃鏡上的小洞伸入夾子做切片檢查。
2結果
2.160例消化內科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
臨床醫師根據CT、X線片、胃鏡、腸鏡、鋇餐、細菌培養等臨床輔助性檢查的診斷結果,對60例患者的病情進行了診斷。診斷結果如下:慢性胃炎15例,潰瘍性結腸炎13例,消化性潰瘍7例,膽系疾病7例,功能性胃腸病7例,腹腔器官良性腫瘤6例,胰腺炎5例。
2.2臨床用藥情況
本次回顧性分析的60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現了不合理用藥情況,占總例數的15.00%。9例不合理用藥的患者中,藥物使用時間過長2例,藥物拮抗1例,藥物重復使用3例,藥物聯用導致不良反應2例,劑量不合理1例。
3討論
3.1消化內科患者的臨床診斷
消化系統疾病的類型復雜多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現誤診現象,貽誤了患者治療的最佳時機,嚴重時可能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在消化內科的臨床診斷中,醫生應該詳細詢問患者的一般癥狀,以患者的臨床癥狀為基礎,綜合使用各種輔助性檢查手段。目前而言,尿常規、血常規等實驗室檢查及B超、胃鏡、腸鏡、CT、X線片等檢查手段都可以為消化內科的臨床診斷提供有力證據。這需要臨床醫師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充分利用輔助性檢查的結果,對患者的病情做出科學的判斷。
3.2消化內科患者的臨床用藥情況
消化內科的臨床治療中,聯合用藥的情況較多。從本次回顧性分析的結果上看,消化內科仍存在著不合理用藥的情況。不合理用藥情況主要表現在患者用藥時間過長,用藥劑量不合理,藥物拮抗,藥物重復使用,聯合用藥不合理導致不良反應等。消化內科患者的不合理用藥,不但會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嚴重時甚至會損傷患者的臟器功能,必須在臨床工作中加以重視。對此,臨床醫師應加強與臨床藥師的業務交流與合作,嚴格遵守臨床合理用藥的相關規定,提高臨床用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促進臨床治療效果的提高。
作者:王麗萍 單位:敦化市中醫院消化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