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內部控制質量與混合所有制改革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內部控制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部分,它影響著企業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內部控制具有抑制大股東掏空行為、預防財務舞弊、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營造積極的營商環境等作用。因此,企業會不遺余力地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此外,國企從內部可以改善內部控制,從外部引入非國有股東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混改一直都伴隨著國企的發展,在其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促進企業內部控制的發展。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內部控制;云南白藥;非國有股東
一、引言
內部控制一直都是企業經營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核心問題,通過內部控制企業上下齊心協力,合作共贏,可以順利完成企業的經營目標,此外還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保證企業持續的發展。幾十年的經濟發展過程中,企業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其內部控制也存在許多的問題,其中部分國有企業代理成本過高、制度僵化等問題被人詬病。國有企業在我國扎根多年,由于其具有一定的行政性、需要完成一定的政策性目標、受政府管控等特點,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問題。已有研究表明,非國有股東有利于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雖然國企改革從1978年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距今已40余年,在諸多方面都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在內部控制、經營治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十九大報告為國企改革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是新時代國企改革的道路。未來還需要繼續在國企混改領域深耕,進行高質量的股權多元化,有效發揮非國有股東的治理作用,促使國有企業推陳出新,實現長遠發展的目標,促進國家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內部控制質量的影響
(一)內部控制影響企業高管的薪酬敏感性
部分上市公司高管人員的薪酬過高,成為人們熱烈討論的話題,因為他們過高的薪酬與企業的業績并不匹配,與之相匹配的是其管理層的權力。已有研究發現,管理層權力越大,高管的薪酬越高,當公司業績增長時,高管的薪酬也大幅增長,然而當業績下降時,高管的薪酬并沒有出現大幅下降的情況,其邊際增加量遠大于邊際減少量。但是,很多研究都發現,內部控制質量越高,可以有效約束管理層的權力,抑制高管薪酬和業績不匹配的現象產生。信息不對稱是高管薪酬過高與業績不匹配的重要原因,企業的股東、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并沒有實實在在經營公司,而是聘請職業經紀人代為管理。因此管理層為了利益可能會隱瞞對自己不利的信息,當企業業績上升,表現出良好的勢頭時,管理層就會歸結為自己的努力,經營有方,但是當企業業績下滑時,管理層則會找借口逃避責任,比如外部競爭壓力過大、國家政策影響、經濟周期下行等,就會導致獎優不懲劣。而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就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及時披露企業的相關信息,提高財務報告的質量,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企業經營情況更加透明,企業的相關利益者更加了解真實具體的公司情況,有助于厘清管理層的貢獻與責任,控制代理成本。已有研究表明,國有企業的代理成本普遍高于混合所有制企業和民營企業,因為國有企業還要完成一部分政府下達的指標,受政府干預程度較高,企業的虧損不僅僅是經營不善導致的,還可能是政策性虧損,兩種虧損難以區分,也難以評價高管的貢獻與責任,因此,高管薪酬與公司業績的敏感性較差。
(二)內部控制影響企業融資
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內部控制會營造和傳遞出企業經營安全的信息,有利于使債權人更加信任企業,放寬融資條件,降低融資壓力和成本,但是有明顯內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債權人會明顯感知到風險增加,會提高融資成本,在借款合同中增加更多的條件,以此保障自有資金的安全。首先,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企業信息不對稱,降低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和財務報告的質量。債權人難以獲得足夠的信息對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各方面做出判斷,察覺到風險升高,債權人會拒絕貸款或者提出更為苛刻的借貸條件,比如,要求企業尋找有經濟實力的個人和單位提供擔保,抵押變現能力強的資產,降低企業信用等級等。債權人提高融資成本來保障自身的利益,彌補不能獲取足夠信息的缺陷。其次,內部控制缺陷會影響企業治理效率和盈利能力等,降低融資效率,提高融資成本。內部控制機制可有效保障公司治理的合理結構,同時內部控制機制的持續有效運行是以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為基礎的。內部控制缺陷可能會導致企業的生產、銷售和管理等環節的混亂,難以有效監督管理人員、業務人員和銷售人員等的各種行為。沒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資源得不到合理配置,經營效率變低,還有可能出現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虛構采購品價格,用殘次品冒充合格商品入庫,虛報各種相關費用等行為,嚴重損害了企業的利益。最后,內部控制缺陷會影響既定目標的實現,而既定目標與企業債務融資成本密切相關。內部控制有實現五大目標的訴求,包括經營合規性、資產安全性、信息完整性、經營效率性以及企業發展戰略性。
(三)內部控制影響企業盈余持續性
內部控制缺陷會導致企業內部人員在不符合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利用制度漏洞,改變會計政策,開展相關的盈余管理行為,進而導致會計誤差。這些會計誤差會繼續影響各期的利潤,可能會使報告使用者做出錯誤的決策,使企業的盈余持續性變差。此外,不適當的會計政策可能會影響收入的確認,能力不足的員工可能會提前確認收入或延遲確認損失,導致有別于實際情況,反映出錯誤的相關信息,影響企業的盈余持續性。當企業的內部控制缺陷被識別時,股東和潛在投資者會認為企業經營狀況不穩定、風險抵御能力不高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投資決策,導致融資成本變高,利潤降低,股價降低,盈余持續性也進一步降低。如果內部控制缺陷得到修復,一方面,可以減少有意或者無意的會計估計誤差,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另一方面,良好的內部控制可以有效識別并控制風險,使經營狀況更加穩健,提高企業盈余持續性。
(四)內部控制影響企業創新
內部控制對企業創新的影響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結論:一是內部控制可以促進企業創新,二是內部控制會抑制企業創新。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降低實施創新活動的風險。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可以通過目標設定、全面預算、風險評估等程序使創新活動不偏離創新目標,提高創新活動的效率。高水平的內部控制活動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從而解決創新資金的問題,內部控制可以促進信息的有效傳播,及時披露相關信息,提高財務報告的質量,有利于投資者判斷企業的盈利能力等情況,更詳細地了解企業的創新情況,降低股權融資成本,及時為創新注入資金,并且也減少了債權人和金融機構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避免因資金不足或融資成本過高而錯過創新的成長機會。從這兩個方面來看,良好內部的內部控制可促進企業的創新。創新活動投入的資金大,研發時間長,高風險與內部控制的目標背道而馳。企業的內部控制趨向于穩定,衡量企業的投入與產出之間的關系,要求創新活動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實現一定的效益,但創新活動的不確定性太大,無法實現短期內的收益,風險厭惡型的管理層很可能就會放棄創新。此外,內部控制煩瑣的程序,一系列的控制方法可能會消耗研究人員的熱情,降低創新效率。從這個角度考慮,內部控制抑制了企業的創新。
三、混改如何影響國有企業內部控制質量
已有研究表明,非國有股東在國有企業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時可以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首先,國有股東一般為政府機構、國有企業等,會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如稅收、就業等,有時候并不會把提高企業價值和獲取利潤放在經營目標的首位。但是非國有資本開辦企業的首要目的就是獲利,具有“逐利”的天性,因此他們往往會更加關注企業的業績指標和投資回報,有更強的驅動力促使企業完善并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以追求更多的利益。其次,國有企業董事會成員大多由政府直接任命,占據優勢地位,可能為了一己私利對企業進行掏空、受賄行賄、非法牟利等,引發腐敗問題,如微商集團國有資產短時間內巨額減值,根本原因是以原董事長許家貴和原紀委書記張皓等為首的管理層人員的腐敗。但是,非國有股東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保全資產,會加大監督力度,更加完整的內控制度會監督資金的流向、生產銷售等環節以及人事任命等,來保護公司財產的完整性,推動內控制度更加行之有效。最后,國有企業的高管人員的薪酬不只受企業業績的影響,還會被社會目標所影響,受政府干預較多,對于非國有控股公司而言,國有控股公司管理層權力更大,因此部分國企高管人員的薪酬會出現偏高的狀況。而良好的內部控制制度會更加有效及時地披露企業相關信息,減少溝通成本,公司內部與外部都可以及時交流與監督,更加準確地對管理層的業績進行考核,分清高管的貢獻與責任,更加有利于薪酬的合理化,降低代理成本。非國有資本會努力推動良好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建立更加合理合規的績效考評制度,提高代理效率。云南白藥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國企混改的成功案例,新華都實業和江蘇魚躍分別于2016年12月12日和2017年6月6日對云南白藥注入資金。2016年混改的第一階段,新華都實業向白藥控股增資254億元,占白藥控股50%的股份。2017年,混改的第二個階段,江蘇魚躍向白藥控股增資56億元,占白藥控股10%的股份。兩次增資后,白藥控股的股權結構更加合理,由原來的云南省國資委一股獨大變得更加制衡。混改前的一股獨大情況容易產生代理問題、決策質量下降、所有者缺位等現象,股權制衡共享控制權可以有效避免“一言堂”的問題,推動企業市場化。而且,為了保障非國有股東對企業的治理作用,切實維護各方的利益,白藥控股選舉了新一任董事會,成員一共有五名,云南省國資委和新華都實業各派出兩名,江蘇魚躍派出一名,董事長由新華都實業派出的人選擔任。由此可以看出,白藥控股內部不再是國資委絕對控股的局面,變成了無實際控制人的公司,三方都有一定的話語權,白藥控股的治理結構更加合理。此外,混改之后也對監事會進行重組,新華都實業和江蘇魚躍都各自派出一名監事和職工代表,更有效地監督企業的董事會、管理層以及各職能部門的運行,保護好各方的相關利益。健全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內部控制有效運行的基礎,混改之后的白藥控股為內部控制有效運行提供了保證(見圖1)。
四、建議
第一,已有研究證明,非國有資本持股比例過低時,難以有效發揮其治理作用,持股比例過高時,可能會造成國有資產的流失。因此,不僅要關注引入非國有資本的多樣性,還應該注重非國有資本的話語權,形成制衡的混合股權結構,避免一股獨大,在董事會中委派人員參與相關決策、行使相關權力以及承擔相應義務。第二,如果市場化對國有企業更有益,譬如一些商業競爭類企業,那么就應該加大混改力度,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激發國企的活力,促進國企健康發展。第三,混改后要發揮內部控制的有效作用,除了健全完善企業相關的制度和國家法律法規、加大監督力度和實施力度外,還應該優化相關的治理環境,如減少政府的干預、引入市場機制、提高產品的競爭力。第四,完善高管人員的薪酬決定機制,健全考評系統,高管人員的薪酬與業績呈同方向變化,避免出現薪酬與業績不符的情況。同時完善薪酬激勵機制,降低高管人員的薪酬黏性,把獎優懲劣落到實處。第五,媒體發揮輿論監督作用,跟進企業混改進程,及時報道相關信息,監督混改順利完成,避免混改成為表面功夫,將其落到實處。同時,混改國企學習借鑒非國有股東的管理經驗、內部控制制度等。第六,已有研究表明,混改對國企內部控制的促進作用在市場化低的地區和地方性國企更加顯著。因此相應地區的政府部門可以大力推進市場化程度低的地區和地方國企參與混改,提高內部控制的質量。第七,政府機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管是必不可少的,地方政府完善企業的外部監管,發揮引導和監督作用,促使銀保監、紀檢監察機關、審計機關等有效履行職責,督促企業及時公開反饋公司內部控制真實的相關信息。
參考文獻:
[1]董小紅,孫文祥.企業金融化、內部控制與審計質量[J].審計與經濟研究,2021,36(1):26-36.
[2]曹越,孫麗,郭天梟,等.“國企混改”與內部控制質量:來自上市國企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20(8):144-158.
[3]王亞男,戴文濤.內部控制抑制還是促進企業創新?—中國的邏輯[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9,34(6):19-32.
[4]宮義飛,謝元芳.內部控制缺陷及整改對盈余持續性的影響研究:來自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8(5):75-82.
[5]林鐘高,丁茂桓.內部控制缺陷及其修復對企業債務融資成本的影響:基于內部控制監管制度變遷視角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7(4):73-80.
[6]劉運國,鄭巧,蔡貴龍.非國有股東提高了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質量嗎?—來自國有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會計研究,2016(11):61-68.
[7]羅正英,詹乾隆,段姝.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高管薪酬契約[J].中國軟科學,2016(2):169-178.
作者:宋文玥 單位:四川師范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