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文明中農村物流經濟展望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農村物流的發展,有利于促進我國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我國國民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本文從生態文明建設入手,分析了生態文明建設下的農村物流經濟,探討了農村物流經濟發展轉變的策略。
關鍵詞:生態文明;農村;物流經濟
我國物流業處在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階段,這對農村物流的發展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農村如何發展好物流業,使物流業在農村打下一片天地,并將現有的農村物流經濟發展體系進行轉變與完善,是物流也是經濟界的一大話題。中央文件2014年明確提出了要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建設,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這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發展農村物流產業的重要意義
農村物流為農村生產、生活以及其它經濟活動提供物流方面的支持,這種支持和服務是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服務環節。農村當前物流業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大的方面,即農業產品的物流、農業原料的物流、生產工具的物流,以及農村一般性生活品的物流等,它們共同構成了目前我國農村物流業的現狀,也進一步促進農村區域經濟的發展,更有利于我國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二、生態文明建設下的農村物流經濟
眾所周知,當今社會物流產業的迅速發展推動了整個社會的進步,但是與此同時也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物流的運輸環節造成大氣、水體等污染,噪聲振動干擾,物種的異地引入,大量能源的消耗;物流的保管環節造成大氣、土壤、水體等污染,產生固體廢棄物;物流的裝卸搬運環節造成噪聲、大氣污染等;包裝環節造成資源消耗,產生固體廢棄物;大型物流設施的不斷發展造成空間資源的占用;還存在相關加工產業的環境污染。在生態文明建設下,發展物流經濟需要以生態文明理念為指導,促進經濟、社會、自然的有機結合,一方面既要滿足人類對高質量物流的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促進社會、自然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農村物流的發展需要以生態文明、以綠色經濟為導向來進行發展。
1.生態文明建設下的物流是循環型物流。生態綠色物流與傳統物流所不同的是,它不僅僅重視正向物流,而且還采用逆向物流。正向物流,顧名思義很容易理解就是正向的物流,是從上游到下游,從資源開發到運輸到市場的物流;而逆向物流則剛好與正向物流相反,它是反其道而行之。它是從下游返回到上游,從市場到產品返回再利用的物流。逆向物流可以有效拓寬物流業的服務體系,改善物流業的服務現狀,拓寬了物流產業的產業面。更加具有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也促進了物流業本身和生態環境的雙重發展。
2.生態文明建設下的物流是共生型物流。生態文明觀念指導下的農村物流是生態的綠色的物流。它完全遵循了我國所大力倡導地科學發展觀、生態文明和綠色中國。是一種平衡了生態效益與物流業經濟效益的科學合理的新型物流。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局面,使生態環境與物流發展相互影響相互共生,是一個共生的物流。
3.生態文明建設下的物流是資源節約型物流。實現了生態與經濟的共贏和共生還遠遠不夠,新型的生態物流還注重資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好鋼用在刀刃上,利用過程中杜絕浪費,減少低效率使用,盡可能地減少了甚至是避免了一部分資源的浪費問題。
三、我國農村物流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近些年來,我國農村物流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是和城市物流經濟的發展還存在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缺乏健全的農產品市場體系,農村地區農產品市場數量不足,城鄉之間農產品市場的規模和數量差距大,城鄉農產品市場的聯系不緊密,沒有完善的配套設施,不利于健康、有序的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形成;農村物流企業的規模小,組織管理體系不健全,缺乏先進的管理技術,因此在市場中綜合實力較弱;農村地區物流產業的基礎設施落后,對市場物流信息的獲取渠道少,影響了農村地區物流經濟發展的效益;農村物流產業的相關技術水平低,缺乏先進的配套設施,例如運送農產品的保鮮保濕設備等,影響了運送產品的質量,造成經濟損失;物流產業的發展成本高,而農村地區收入低,經濟水平有限,資金的缺乏限制了農村物流產業的發展。面對這些現狀,需要不斷轉變農村物流經濟發展方式,促進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生態文明建設下,農村物流經濟發展轉變的策略
1.構建農村、農業和農產品物流的一體化發展體系。農村當前物流業主要由農業產品的物流、農業原料的物流、生產工具的物流,以及農村一般性生活品的物流等組成。其中農產品的物流可以說是農村物流業的第一大組成部分,主要包括農產品的整個商貿環節,及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農業物流包含了整個農產品在生產前、生產過程中以及生產后的所有物流活動,既包括農村第一產業的物流,也包括第二、三產業的物流活動。轉變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需要根據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為指導,發展科學的、綠色的農村物流經濟。要從農村經濟的全局出發,構建農村區域經濟發展的綜合物流體系,使農村各地方的物流產業有組織、有計劃的發展。還需要從農村農業和物流經濟發展的經濟效益出發,合理規劃農村物流各環節、各部門之間的分工與合作。不斷構建農村、農業、農產品物流一體化發展的體系,將農村物流和城市物流相結合,實現城鄉兩個區域農村物流經濟的共同發展。
2.統籌城鄉物流的一體化發展。農村物流經濟發展的轉變離不開城市物流的發展。首先,要正確處理農村物流與城市物流之間的關系,農村物流發展的重點就是實現農村地區經濟的全面發展,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實現城鄉在物流行業的規劃、資源配置、生產流程等環節上的一體化。其次,要實現城鄉物流行業的共同發展,必須了解城鄉物流發展之間的差距,了解農村物流發展中的問題。我國農村物流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是:農村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一部分地區的基礎設備情況嚴重發展滯后,極大地影響了我國農村物流產業的發展;農村物流信息系統的構建緩慢且效率低下。因此,要實現我國城鄉物流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加強對農村物流產業發展的資金、信息、技術的投入,實現我國城鄉在物流技術、信息以及管理等資源的共享。
3.加強農村物流產業和其他產業的關聯。要實現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全面發展農村地區的第一、二、三產業。物流產業在分類上屬于第三產業中的服務業,但是物流產業的生產、包裝、銷售、運輸等各個環節又與其他產業緊密相連。因此,加強農村物流產業和工業、農業、第三產業的聯系,是農村物流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以此促進農村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的協調發展。首先,農村物流行業要根據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的調整而進行調整,促進農村物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使農村物流產業轉變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現代化物流。其次,農村物流的主要客戶來自第三產業,因此要做好對第三產業的市場調查,分析市場對物流業的需求,根據具體的需求制定完善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提高農村物流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村物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開拓農村消費市場,促進農村物流消費。我國農村人口眾多,農村消費市場廣闊,開發農村消費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會促進農村物流業的發展。農村消費市場和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關系。要不斷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高質量的物流服務,刺激消費。農村物流產業要不斷優化整合農村社會各方面的資源,完善農村消費市場的物流服務網點,不斷建立起遍布整個農村地區的物流服務網絡體系,實現農村物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語
農村物流經濟的發展不僅有利于推進我國的新農村建設,還有利于國民經濟的增長。面對農村物流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要用生態建設的思想不斷探索轉變農村物流經濟發展方式的途徑,構建農村、農業和農產品物流鏈式的產業發展格局,充分搭載物流的一體化平臺發展城鄉經濟縮短城鄉差距,開拓農村消費市場,促進農村物流消費,這樣才能促進我國經濟又快又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作生.農業科技人力資本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作用及價值評價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1.
[2]王金田.中國農業經濟增長的空間效應分析[D].中國農業科學院,2013.
[3]崔鵬.中俄制度創新的經濟績效比較研究[D].吉林大學,2014.
作者:雷鳴 單位:廈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