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化與縣域及農村經濟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1信息化與縣域經濟的發展關系
(1)信息化有利于縮小區域之間的差異性。江蘇省百強縣的發展體現出的是由蘇南的經濟發展帶動蘇北的經濟發展,實現了“相鄰區域發展中,先富帶動后富”。在縮小區域之間的發展差異性時,信息化起到了區域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在縣域的集群發展,有利于在相鄰區域實現產業鏈。
(2)信息化有利于獲取競爭優勢。信息化在縣域經濟中獲取競爭優勢,主要體現在有助于對本地特色經濟的宣傳,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使縣域特色經濟面向全國、面向世界,有利于開拓市場。
(3)信息化有利于突破資源稟賦的局限。浙江海寧以“中國皮革城”享譽中外。但是,可以發現海寧是皮革的銷售、批發基地,卻不是原材料的生產、加工的基地。研究發現海寧利用信息化,打造皮革物流基地、建立網上皮革商場等方式,使全國各地的皮革原材料匯聚海寧,造就了海寧“皮革城”的聲譽。由此也可以看出,信息化有利于突破資源稟賦的局限。
(4)信息化有利于實現縣域的科學發展。百強縣的評價體系包括“競爭力、縣域科學發展”,縣域科學發展包括“相對富裕度、相對綠色指數以及人文環境”。通過位于前10名的縣級城市的發展,可以發現信息化提高市民的閱讀量,從而提高市民的人文環境,有利于提高區域綠色GDP。
1.2信息化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關系
(1)信息化有助于縮小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由于區域發展的不均衡,各區域存在著信息不均等,使各區域存在著不均等的發展機會。通過農村信息化建設,開辟了農民獲取信息的渠道,有利于縮小城鄉之間的“信息鴻溝”。
(2)信息化有利于農業信息、技術的共享。傳統農業信息、技術共享主要體現在某一地區,農業農村信息化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了區域之間的信息和技術的共享。
(3)信息化有利于降低農產品的市場風險。通過信息化,通過對農產品市場反饋信息的分析,預測農產品的價格和農產品的產量,來決定農產品的供給種類和數量,有利于農產品降低市場風險。
(4)信息化有利于就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農村的信息化,農村富余勞動力可以通過招聘網站等的招聘信息,選擇相適應的工作崗位。
2如何以信息化促進縣域及農村經濟的發展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實施農村信息化,需要政府做到“硬件”與“軟件”相匹配,制訂一系列的惠農政策,提高農村信息化的普及率。
(2)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在我國,既懂信息技術又懂農業科技和經濟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比較少,而農村信息化所需的人才可以通過引進或者培養,需要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
作者:萬旭仙 任珂珂 單位:麗水職業技術學院 中原銀行開封市迎賓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