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經濟發展農村經濟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要性
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是整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源頭和戰略重點.中國是有著世界上最多的人口,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更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農村經濟的發展是按照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三個階段來演變和推進的.當今中國經濟的發展方式的轉變,是通過不斷的發現和解決結構的矛盾來獲得一定的發展動力,進而調整經濟結構,最后實現城鄉之間的統籌發展.而減小城鄉之間的貧富差距,應該主要依靠農村經濟發展方式的自身的轉變,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創造力,來緩解城鄉之間的對立.
2農村經濟發展轉變存在的問題
農村經濟發展轉變過程當中存在許多的問題,比如農村勞動力過剩,農民收入水平偏低,農村基礎設施較差,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等等,總結下來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含量低.農業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產業競爭力不夠,農業機械自動化水平低,從而效率低下,無法形成規模.第三產業比重低,產業鏈短,產業關聯度不夠,依然沉溺在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從而無法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雖然政府提供了有效的引導,但是因為容易資金斷鏈、技術斷鏈等一系列問題,往往沒有展現應有的活力,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第二,人力資源缺乏,自主創新能力不夠.鑒于農村經濟落后的產業效應,導致農村中的知識分子會更傾向于外出打工,這樣以來出現高效益農產品的機會越來越小,長此以往,由于缺乏可靠的人力資源,農村經濟發展將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中.而且,當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經濟的發展越來越依靠科技,農村經濟建設當中嚴重薄弱的自主創新能力就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這主要體現在:農產品技術含量低,高科技術產品少;農產品成本高,競爭力低.而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農業技術的落后,所以加強農村基礎教育,提高農產品自主創新水平,提高農產品競爭力已經迫在眉睫.第三,存在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農村的經濟增長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工廠污染的排放,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負擔.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農業生成手段對資源的不合理的過度利用,超過了生態環境自己調節的能力;第二,對工廠位置沒有進行合理規劃和環境管理滯后;第三,污染治理遠遠不夠導致的污染.第四,農村干部素質偏低導致農村經濟發展缺少有效的引導.只有高素質的領導班子才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然而更為普遍的是,農村干部威信低,能力弱,凝聚力差,而且高齡化嚴重,這樣農村經濟缺乏有效的引導,快速發展很難實現.
3農村經濟方式轉變的策略
轉變農村經濟發展方式必須用戰略的眼光、創新的思維、非常的舉措,全方位推進.只有堅定不移地轉變方式,才能開創農村經濟工作的新局面.第一,提高科技水平,依托科技發展現代化農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只有依托科技農業經濟發展才有出路.中國是一個人口超級大國,人均農業資源稀缺,資源環境壓力大,傳統的農業已經不再具有競爭力,不能實現和工業化、城鎮化的協調發展.只有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在有限的資源當中創造更多的價值,才能有效的緩解資源壓力和經濟快速發展之間的矛盾.農業現代化不能死板硬套發達國家的方式,只能根據中國的國情尋找一條有自己特色的農業化道路.這就要求政府建立正確的市場導向,加強有利于科技發展的制度建設,大力培養富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各類人才,推行因地制宜的創新方案.第二,調整農村產業結構,構造多元產業體系.長期以來農村經濟結構比較單一,種植業和養殖業的思想在農村根深蒂固.但是隨著經濟飛速發展,以及城鄉之間的經濟的相互融合,這種現象已經有了明顯的改善.通過農村發展的實踐已經證明,傳統農業經濟并不能滿足共同富裕的要求,必須結合非農業產業才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也就是說要大力推動三個產業的協調發展.第三,加快農業經濟的城鎮化,優化農村經濟結構.城鎮化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吸收多余的農村人口;能夠有效的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改善地域產業結構;城市文化向農村文化擴散,影響和提高農村文化水平,它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城鎮化并不是簡單的把農村戶口變為城市戶口,它是由人們的生活、文明程度以及現代化程度決定的.城鎮化具體包括人口職業的轉變,產業結構的轉變,土地以及地域空間的轉變.城鎮化要真正的做到產業化,經濟的發展要有產業的支撐,如果沒有產業的發展,就沒有穩定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達不到城鎮的要求,也就不是真正的城鎮化.城鎮化要求人口向城鎮轉移,要有專業化的產業,要由第一產業(農業)向第二產業(工業)、第三產業(服務業)和第四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轉變,并且這些產業帶動農民進程發展,提高農民素質,從而實現了真正的城鎮化.第四,改善生態環境,貫徹科學發展觀,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就是說在資源可以被重復循環利用的前提之下去發展經濟,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堅持走不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的“三化”協調發展之路.轉變發展觀念,制定相關政策強化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短缺和環境壓力的問題,要求企業合理開發資源,并且鼓勵生產者在生產的時候考慮回收利用,生產者應該嚴格按照要求對廢棄物進行處理.對貫徹循環經濟好的生產者進行獎勵.將城市和農村的環境作為一個整體來治理,統一部署,統一規劃,真正實現農業經濟和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
作者:常麗峰 單位:赤峰市農牧業機械化研究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