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效農業對農村經濟的影響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幾年,中國的經濟總額一直是處于持續增長的階段,農村經濟占中國的經濟總額比重非常大,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與中國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連。因此,中國的政府部門非常關注和重視農村經濟,“三農”問題一直是關注的重點,在由于農村發展的限制因素比較多,阻礙了農村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展高效農業對于提高農村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高效農業進行了論述和探討,以此為出發點闡述了農村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高效農業在農業經濟中的作用和影響,與在于提升農村人民的生活水平。
關鍵詞:高效農業;農村經濟;影響應用
0引言
隨著中國農業經濟的不斷發展中,無論是在生產的技術上還是管理的觀念上,都有了一定的進步和突破,但是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影響著農村經濟,需要盡快地解決。高效農業的提出,無疑成為了農村經濟的新的突破點,能夠有效的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加快農業經濟的增長速度,為中國能夠建設全面的小康社會奠定的堅實的基礎,針對于高效農業中國進行了分析。
1關于高效農業的相關闡述
1.1高效農業的定義
隨著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人民對于農業經濟的要求越來越高,這是與農村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息息相關的問題,還能夠促進農村經濟的增長。高效農業的理念有提出,要以農業市場為背景和基礎,結合先進的科學生產技術,充分的利用資源和環境,實現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戰略最優化,來提高農業生產的多重效益,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1.2高效農業的效益
所謂的高效農業的多重效益,一般是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個方面著手分析的。首先,經濟效益是在高效農業的建設中,給人民群眾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現階段,生產者對于農業生態系統非常的重視,這是農業發展的基本要素。其次,社會效益一般是指,大量的農產品的輸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滿足和提高,達到了生活的基本需求,高效農業的實施和應用,不僅促進農業經濟的提升,也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這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最后,生態效益是對生態環境進行保護,在高效農業中會加入許多的環保理念,避免了農業經濟發展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2中國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中國的農民文化素質不高,思想意識低下
從現階段的中國農業數據發展來看,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存在一定的欠缺,亟需提升,直接影響了思想和意識,在生活方式上也比較落后,導致在農業的創新和生產上養成不好的工作習慣。這也是阻礙農村經濟的關鍵因素,農村的經濟效益很難得到提升。
2.2農村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
現階段,中國對于農村建設的發展問題非常的重視,在整個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理念。但是由于農業地區的分布比較廣泛,以至于有些地區的基礎設施比較薄弱,再加上生活上比較艱苦,生活條件艱苦,因此在農村經濟的整個發展過程中,發展的比較緩慢綜合效益提升不大。
2.3農業的生產方式落后
基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現階段中國農村的生產在運作和方法上一直處于落后的階段,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率非常低,農業機械化和自動化的程度落后,使用傳統的農耕方式在農村還是比較的普遍。農耕主要還是靠農民自己,缺乏結合先進的農業機械,至今還沒有掌握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農村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始終是制約農村經濟的關鍵,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效率。
3高效農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
3.1提高了糧食的綜合生產力
實施高效農業,能夠合理的利用農業資源,有效的加以組合,更好的服務于農業生產。不但能夠改善農田的生產條件,還能夠抵御自然的災害,實現農業的規模化種植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的提升糧食產量,保證糧食的安全和高品質。
3.2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
中國的人口一直居于世界前幾位,眾多的人口導致耕地的面積相對較少,二者的比例不協調。想要保證糧食的產量,在耕地面積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要采取一定的方案,找到可行的辦法,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發展高效農業,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機械水平,實現了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和利用率。
3.3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素質
高效農業的實施,不斷能夠優化土地利用,與此同時又能夠保護周圍的環境,對于秸稈進行粉碎,能夠提高土壤的肥沃,還能夠減少資源的浪費,保護生態環境。發展高效農業,還能夠推廣農業種植的相關技術,讓農民掌握更多的農業生產知識,農民的素質也會有所提高。
4發展高效農業加強農村經濟建設的相關策略
4.1有效利用現有的資源
人們的發展和日常的生活必然要,依靠當下的資源和自然條件,現有的資源也是農業生產的必然條件,每個地區的自然條件都不相同,具備的資源也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因此,相關部門要進行充分的調查,有效地利用當地現有的資源,實現更好的發展,適何宜的利用當地的各項資源,是發展高效農業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提高農村經濟的重要手段,有關部門要根據實地的考察,合理的開發當地資源,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和資源條件,運用科學的辦法,適度的進行開采,不能破環當地的生態環境。
4.2堅持以市場導向為原則
發展高效農業的過程中,要需要看市場的導向,如果農產品的銷量不好,那么高效農業的經濟社會效益就很難實現。因此,在發展高效農業的時候,應該對于市場需求足夠了解,做詳細的市場調查,根據市場需求,確定產品的生產方向,產品的種類的數量,同時還要對產品的質量進行把關,使農產品能夠在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實現高效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的不斷提升。
4.3重視發展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的發展要依賴于先進的科學技術,要重視和提供農場品的質量。發展生態農業是進行高效農業的必經之路,例如秸稈的改變,土壤的肥沃,對生物產品進行多加工,提高產品產量;又例如推行種植和養殖的有效結合,不僅能夠提高產品的品質,還能開辟農民群眾發家致富的新道路。總而言之,發展生態農業,能夠實現對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當地的農業資源,降低環境污染,提高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對于人民的健康無疑也是一種保障。
4.4發展特色農業
相關的部門要因地制宜,通過當地的環境和根據市場的需求,發展具有特色的農業,并且以這種產品為主要的產品經營,適當的延長食物鏈,進行大量的加工,進而開發出有特點的農產品。可以根據當地的土地資源,種植一些農作物,推出具有當地特色的相關產品,在此基礎上擴大市場,最大限度的占有市場,同時,還要走農業產業化的道路,找到適合市場發展需要的產品,形成產業化生產經營者,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益。
4.5農村生產結構的轉型和提升
隨著中國政府對農村經濟的重視,還有不斷的推進和改革,農村的產業結構也發生可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過程中,勞動者和勞動工具的關系已經上升到了產業結構的問題上,在這種新的形勢下,高效農業的出現可以調整產業結構,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向和方式。當地可以充分的利用各項資源生產特色的產品,招商引資,帶動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并促使在農業方面的產品數量不斷增多,改變農業的生產結構,適應市場發展。
5結語
綜上所述,高效農業對于中國農村經濟具有深遠的影響,在日常的工作中相關部門要對此加以重視和關注。針對中國農村經濟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的解決,有效的發展高效農業,提高土地和各項資源的利用率,走生態農業與現代農業相結合的發展道路和經營模式,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生產效益的統一。
參考文獻
[1]趙雪萍,楊樂天.發展綠色高效農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J].安徽農學通報,2019,25(Z1):86-87.
[2]吳群.高效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向與思路[J].經濟縱橫,2014,(9):24-27.
[3]滕明雨,簡小鷹,張磊.如何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1):17-22.
作者:趙凌志 單位:長春市農民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