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日益發展,各行各業也獲得了快速發展。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經濟在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是經濟增長點中的一項最重要的指標,同時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為此,我們應該立足于當前的國情,全面加快農業化發展進程,以此來提高農業綜合水平。
關鍵詞:農業經濟;發展;途徑
1新形勢下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健全的農業經濟結構
我國農業經濟難以獲得快速發展是由于缺乏健全的農業經濟結構而造成的,現階段,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應該大力革新農業設施,從而既能夠大大地提升生產效率,同時還能夠促進農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就當前而言,我國大多數偏遠地區仍然在采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加之受到了自然環境與地區差異的制約,因此,難以有效地將科學技術應用其中,從而造成了整體經濟的滯后。此外,部分老舊的農業設施不但未能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而且還制約了農民對先進科技的接受程度,最終降低了農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1.2農業生產方式發展緩慢
大多數地區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造成了農業生產方式的緩慢發展,另外,由于難以對農業加工生產條件加以充分利用,僅僅將農產品制作成食物進行銷售,思想缺乏創新,因此,嚴重地影響到了整體農業經濟的發展[1]。此外,我國的農業生產人員基本以農民為主,他們的文化程度偏低,難以及時接受最新的信息文化,很少應用科學技術,因此,無法有效地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1.3缺乏資金投入
政府未加強對農業的管理以及忽視了農業的發展是造成農業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另外,資金嚴重不足是制約農業發展的根本原因。農業設施均是由農民自己出資購買的,政府并未投入大量的農業資金,從而較易引發資金短缺等問題。此外,大量農民決定放棄土地到城里務工,這主要是由于只依靠種地無法獲取高收入,不能符合日常的生活需求,因此,農村農業生產勞動力,尤其是青壯年開始大量流失。
2.1加大政府的監管力度
要想充分地發揮出政府職能,就應該先調整其監管機制[2],另外,監管機構還應該重點培養監管人員,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同時還應該構建出合理有效的激勵體制,從而能夠有效地提高監管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就一些貪污受賄的人員而言,政府部門一定要嚴處,以此來保證資本政策的全面落實。
2.2創新科學技術
在農業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應該對科技的創新與優化以及新技術的研發引起重視。科技創新是確保農業經濟實現穩定發展的重要前提。首先,應該實時創新監管體系,從而能夠為農業經濟創建良好的發展條件。其次,應該積極拓寬資本途徑,大量引入社會企業、組織力量,進而不僅能夠為農業發展帶來各種各樣的新技術,而且還能夠為農業發展奠定技術基礎。最后,加大對科學技術人才的培訓力度,定期針對他們組織開展相應的科研活動,以此來提升其專業素養、業務和技術水平[3]。
2.3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產業結構
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產業結構能夠使我國所有區域的農業生產均朝向多元化發展,從而既能夠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同時還有效推動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4]。另外,我國傳統農業的種植作物基本均以糧食為主,因此,我們應該改變此種情況,將之前單一的種植品種轉化成多種類型作物的種植,然而,由于各個區域的地質條件、環境和農業資源均有所不同,因此,各級政府必須對當地的農業生產特點加以充分了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由此可以看出,對農業經濟產業結構加以調整也是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一種有效措施[5]。
3結束語
綜上所述,農業經濟發展屬于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因此,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不管是政府還是社會組織,都應該對此引起高度重視。另外,還要積極創新經濟發展理念,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產業結構,以此來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段秀珍.新形勢環境下發展山東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農技服務,2017,34(17):108.
[2]韓永香.試論新形勢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有效途徑[J].農業與技術,2017,37(16):169.
[3]何永家,徐丹.新形勢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探究[J].中國市場,2017(2):48-49.
[4]彭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與農業經濟增長關系研究[J].經濟師,2018(11):84-85.
作者:徐靜靜 單位: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審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