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班級管理中音樂介入的有效途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培養幼兒良好學習品質有助于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音樂教學有其獨特的趣味性、游戲性、規則性、整合性,將音樂有效融入到一日活動中,對促進幼兒學習品質方面具有優勢。本文闡述了如何將音樂活動有效融人班級管理中,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品質和行為習慣。
關鍵詞:幼兒班級管理音樂學習
1開展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促學習品質
1.1音樂欣賞———專注力
音樂欣賞要求幼兒傾聽。早點后我們組織幼兒進行音樂欣賞活動,引導其安靜傾聽樂曲,一方面舒緩幼兒情緒,另一方面能幫助幼兒全情地投入到下面的活動中去。我們收集一些適合幼兒欣賞的樂曲如:《少女的祈禱》《晨曲》《春之歌》等作品,這些樂曲或悠揚或清麗,或舒緩或沉穩、或明朗或跳動。在欣賞樂曲《少女的祈禱》活動中,孩子們沉浸在柔緩、舒適的節奏旋律中進行感受和想象“老師,這首樂曲聽著很舒服”“樂曲的旋律很有規律”“像有一群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當幼兒的思維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一樣事物上并能保持一段時間時,這對幼兒專注力的發展是有益的,久而久之,在這樣的欣賞、感受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自我學習自我控制的能力。
1.2歌唱、律動———表現力、創造力
《指南》提出:“讓幼兒自主選擇,用適宜自己表現的方式去模仿或創造,成人不做過多的要求。”在日常活動中我們努力組織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在以幼兒為主體的基礎上,充分挖掘給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具有個性地展示自己,并鼓勵其創造。如,在律動《打噴嚏的小老鼠》活動中,由于這首樂曲有些幼兒已經聽過所以當欣賞樂曲時小部分幼兒就能跟著樂曲哼唱。樂曲的節奏清晰明朗,在圖譜的提示下孩子們很快就想出了很多的動作:打噴嚏、曬太陽、擦鼻涕、小老鼠走路等,每個幼兒的動作都不一樣,他們對音樂的理解、表達都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們一個盡情展示、表達的空間,尊重并欣賞他們的獨特性。活動最后孩子們很樂意一起來創編動作,完成作品,最后經他們討論還進行了分了角色樂曲律動游戲,孩子們都玩的很開心。在幼兒的世界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和表達有其獨特的理解和想法,我們應尊重并鼓勵幼兒去大膽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當孩子們對自己的表現有了自信,才會去嘗試性的進行初步的藝術創想。
1.3樂器演奏———合作能力
打擊樂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活動之一,但如果要很好的“演奏”樂曲,卻需要彼此間的配合、協調。如果孩子們只顧著玩自己的樂器那就很難出現和諧之音,這就需要孩子們之間有一定的合作能力。如,在演奏《rockyou》,嘗試樂器分類演奏,根據樂曲旋律請幼兒演奏不同的樂句,雖然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嘗試,但在活動中孩子們個個都非常投入,能按照要求來完成合奏,甚至連平時最調皮的小宇都在提醒旁邊的小伙伴哪段是他們的演奏,集體的合作意識油然而生;在演奏《數高樓》時,由于是第二課時我們采用演奏的方式進行,孩子想出了很多的點子。有的說可以請女孩子歌表演男孩子演奏、有的說可以分樂器進行合作演奏……最后我們嘗試了部分孩子的想法,孩子們相互合作演繹了《數高樓》。
1.4音樂游戲———反應能力
反應能力是思維和行動的外化表現,有人說反應能力是天生的很難通過后天的培養來提升。其實不然,我們都知道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而音樂游戲更是一項需要幼兒調動各方面的感知覺、思維力、辨別力、專注力的活動,對于幼兒來說無疑是挑戰性的。音樂游戲就是有這么大的魔力吸引幼兒全情投入,在游戲中運用他們的知識經驗、分辨不同的音樂性質、扮演不同的音樂游戲角色。在這過程中幼兒的所有行為都是反應力的生成和表現。
2融入到一日生活活動,固行為習慣
2.1音樂指令
良好的行為習慣應是幼兒自覺、自發的行為,是幼兒內在情感驅動下主動完成的行為體驗。那么首先我們需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使之產生美好的情感。讓音樂“說話”,借助幼兒喜愛的、靈動的音樂來告訴幼兒現在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不失為建立良好活動常規的手段。如,晨間區域后我們用短而快速的波音提示孩子們進入介紹、講評環節,講評結束后給孩子們一首《小星星》的時間來整理玩具;再如課間、搬椅子、如廁等環節我們用相應的爬音、和弦組合或簡單的樂曲來做提示。孩子們在音樂的指令下既發展傾聽能力、分辨能力,無意中促進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久而久之也形成了班級規則的一部分。
2.2課間管理
在課間活動環節,可以結合奧爾夫系列音樂如:《猜猜現在誰出場》《藏起來》《跟我一起拍》等,播放相對輕松、童趣的樂曲,請幼兒欣賞、游戲。孩子們根據自己當下的意愿如廁、喝水、游戲,避免了盥洗室的擁堵,解決了喝水排長隊的等待,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們慢慢地學會了自我調節和統籌安排,即觀察周圍的活動情況再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幼兒關注他人、集體的意識。
2.3古詩吟唱
古詩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瑰寶,是古代文人的智慧結晶。我們利用日常活動時間,帶領幼兒一起吟唱古詩,給予幼兒文學藝術熏陶,同時尋找、挖掘古詩中能培養幼兒行為習慣、情感態度的隱藏價值,融入到班級管理中。如:在餐前我們可吟唱《憫農》讓幼兒感知糧食的來之不易懂得為什么要珍惜糧食;在吟唱古詩《靜夜思》時感受詩人的思鄉之情從而引發幼兒談論自己家鄉、了解家鄉、萌發愛家鄉的情感。讓幼兒有意識地去關注他人、關注集體、分享讓自己覺得快樂的事,培養幼兒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情感。
參考文獻:
[1]陳躍輝.幼兒音樂教學中的人文教育探析[J].管理科學文摘,2008(03).
作者:姚倩 單位:江蘇省昆山市朝陽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