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炭經濟運行策略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問題
我國的煤炭產業已經保持了多年的高速發展。近年來由于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高,由于粗放型的增長模式而導致的弊端逐漸顯現出來,諸如無序的競爭以及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均引發了一些深層次問題,并產生出不少矛盾。我國煤炭產業經濟運行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不少地區對于煤炭資源的開發、煤炭產品的加工等綜合利用程度不高。不少地區并不具備煤炭綜合利用技術,對資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洗選、煉焦、發電等;而對于一些具備較高的科技含量,且順應清潔能源產品和技術理念的開發模式,如工業型煤以及煤焦油深加工等,不具備雄厚的技術實力,難以達到產業化發展。
2、綜合利用程度低
在煤炭資源的開發中,不少地區沒能意識到與煤共生、伴生的礦產資源,從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費和破壞。在不少煤礦中,這些可利用資源,至今難以引起相關部門足夠的重視,浪費嚴重。
3、環境與生態的破壞
煤炭的生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很嚴重的環境問題。由于煤炭產業的發展而滋生的環境問題與生態問題屢屢涌現。以產煤大省山西省為例,該地區已經成為中國生態環境最差的地區之一。不少地區地表大面積塌陷,大氣煙塵污染嚴重。
4、產業結構不合理
不少地區的煤炭產業往往是平均規模小、礦井數量多,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從而導致市場競爭主體過多,產業整體難以健康發展。由于經濟利益的追逐,小煤礦發展速度過快,裝備水平整體偏低,安全隱患居多,阻礙了煤炭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5、安全形勢嚴峻
由于煤礦分布點多面廣,布局不合理,礦井基礎差,安全欠賬嚴重。不少企業為了壓低成本,難以做到及時對設備進行更新維修,造成礦井隱患增加。煤礦往往缺乏安全管理人員,人才素質低,不具備應有的安全意識,不能接受正常的安全教育培訓,這些狀況均引發了煤礦安全隱患增加。
(二)原因
產生以上一系列問題的原因,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在計劃經濟的背景之下,煤炭產業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體制、機制等深層次的矛盾。再加上價格機制,稅制政策沒有能夠即時適應市場機制的發展要求,為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阻礙。具體的原因分析如下:
1、煤炭產業運行管理機制僵化
許多地區的煤炭資源開發往往遵循了粗放型發展模式,即大規模開發—大規模煤炭輸出—煤炭產品增值加工的模式。這種模式難以適應當前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理念,造成國有煤炭資源資產大量流失,部分地區煤炭開發秩序混亂。
2、傳統的發展觀念的桎梏
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傳統的發展觀念沒能具體注重煤炭產業發展的質量和環境質量,產生“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錯覺。長期以來,許多地區慣于以煤炭資源大規模開發為先導,犧牲了資源和環境。
3、煤炭價格機制的缺陷
我國的煤炭資源存在價格與價值嚴重背離的情況,煤炭產品的價值難以在流通過程中被兌現,阻礙了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煤炭價格機制的缺陷表現在:煤炭價格沒有反映煤炭的完全成本。此外上下游不同行業的比價不合理,煤炭價格的內部比例也存在不合理的情況。
二、我國煤炭產業經濟運行存在的對策
(一)強化煤炭產業的宏觀調控機制
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市場機制在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方面存在著無法克服的缺陷。由于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最終目的,致使不少煤炭企業忽視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政府必須進行大力的宏觀調控和管理。此外,要對煤炭生產的總量進行科學控制,使得煤炭供求平衡,做到合理和有節制的開發。
(二)推進煤炭產業結構優化
只有對現有的煤炭產業結構做出調整,才能實現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我國不少產煤大省的產業結構屬于一種超重型結構,完全建立在對資源初級加工與資源開發上,難以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振興與繁榮。而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的產業結構必將導致多種社會經濟問題與環境問題的滋生。因此,應該摒棄那些區域經濟發展高度依賴自然資源基礎的模式,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增強煤炭產業綜合實力。
(三)提高準入門檻,完善稅費政策
煤炭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應該對煤炭行業的企業提高準入門檻。可以通過仿效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招標投標制度,優化配置資源,防止煤炭資源的浪費。我國現有的資源稅是基于計劃經濟基礎,難以體現國家的所有者經濟權益。由于事實上現行的煤炭資源稅沒能有效地實現與煤炭企業占用的煤炭資源的掛鉤,雖然按照煤炭質量優劣確定稅額,但是遠遠未能遏制住煤炭企業搶占資源的現象,造成了稅額與資源質量優劣沒有直接關系,不利于調動煤礦的高效率、低污染生產。
(四)完善煤炭價格機制
馬克思指出“商品出售價格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價格規定的。如果商品低于它的成本價格出售,生產資本已經消耗的組成部分,就不能全部由出售價格得到補償。如果這個過程繼續下去,預付資本價值就會消失。”只有構建科學化的合理煤炭機制,才能對煤炭作為一種資源的價值性屬性、稀缺性屬性和成本收益性屬性進行明晰化和確定,從而在更深的層次上實現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我國不少地區的煤炭資源在經歷了多年大規模開采后,生存環境惡化、生態環境失衡、生活質量下降,造成十分驚人的隱形經濟損失。因此,政府與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投資力度,使得相關地區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此外,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從而使地方政府的財政能力得到平衡。還可以通過建立環境保護基金,并且大幅度提升排污費征收標準,鼓勵企業進行污染治理,并注意專款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