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炭經濟發展預測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近年來,我國煤炭工業一直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煤炭經濟發展呈現以下幾種特點:
1.經濟發展強勁需求帶動煤炭產量快速增長。近五年國民經濟保持了GDP兩位數的高位增長,在這種大增長形勢之下,作為支撐中國國民經濟能源生產總量76%和社會消費總量69%的煤炭產業,也必然出現了驚人的發展速度。2008年,全國原煤產量完成27.16億噸,同比增加1.93億噸,同比增長7.65%。比2002年的14.15億噸,增加13.01億噸,年均增長11.47%,高于全國GDP年均增長11%的水平。由于政府對煤炭產量的調控措施得當,6年來,煤炭工業以平均每年近2億多噸的增幅,保證了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國內煤炭市場連續6年保持供需基本平衡,全國社會煤炭庫存也保持相對合理的水平。
2.安全管理法制化程度不斷提高。2008年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三個明顯下降”。除了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同比下降外,事故總量明顯下降。全國煤礦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19.3%和15.1%。26個產煤省(區、市)中,事故死亡人數下降的有20個。同時,較大事故明顯下降。煤礦較大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34.1%和34.4%。
3.國家煤炭產業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強。新時期國家將密集出臺有關煤炭產業調控政策,煤炭產業政策調控的總體方向是:堅持節約優先、立足國內、煤為基礎、多元發展,構筑穩定、經濟、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主要取向包括:一是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的規劃管理,提高煤炭資源有效供給保障能力;二是建設大型煤炭基地,建設以煤炭生產為基礎的產業集群;三是培育和發展大型煤炭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煤炭生產集中度;四是加大煤炭資源整合力度,調整改造中小煤礦;五是開發利用煤層氣,促進煤層氣產業化發展;六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清潔利用;七是發展高效煤炭轉化技術,提高煤炭資源利用效率。
4.煤炭大基地建設勢頭不斷加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6年批復了包括神東、陜北、黃隴(華亭)、晉中、晉北、晉東、魯西、兩淮、冀中、河南、云貴、蒙東(東北)、寧東13個大型煤炭基地建設規劃。明確13個大型煤炭基地由98個礦區組成,保有煤炭資源量/儲量8528億噸,占全國的83.5%。大型煤炭基地內煤類齊全,在保有資源量/儲量中,動力用煤占72%,煉焦用煤占16%,無煙煤占12%。建設13個大型煤炭基地規劃公布之后,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煤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山西、內蒙古、陜西等8省區煤炭產量超過億噸,神華集團、中煤能源、大同煤礦等35家大型煤炭企業產量超過1000萬噸,神東等13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超過20億噸。國有及其控股大型煤炭企業的煤電、煤化工、煤建材等產業鏈延伸取得重大進展,有些企業非煤產業產值已超過煤炭主業產值。
5.煤炭行業的戰略地位在穩步上升。煤炭作為我國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在過去以至未來可預見的幾十年內,煤炭仍是我國的重要能源。近幾年來,黨和國家對煤炭行業越來越重視,特別是2005年《國務院關于促進煤炭工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等重要文件不斷出臺,國家對煤炭產業采取了一系列空前的重大舉措,煤炭工業的重要性進一步得到社會的認可。
二、對未來幾年我國煤炭經濟及市場運行的預測
綜合近年來煤炭行業經濟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預測得出:
1.目前我國煤炭運輸通道仍然較為緊張。我國煤炭調出地主要集中在晉陜蒙地區,而煤炭消費地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這決定了我國“西煤東運”、“北煤南運”的總體流向和以“三西”煤炭市場基地為核心,向東部和南部呈扇形分布的格局。目前我國煤炭運輸主要依靠鐵路、公路、內河航運和沿海航運。2007年,全國鐵路運輸煤炭15.44億噸,占全國煤炭生產量的60.9%,占貨運總量的比重達到了49.3%。但是,當前我國主要煤炭生產基地鐵路外運能力仍然不足,許多企業不得不依靠公路運輸。
2.用電需求增速將回落,優質動力煤供應仍然偏緊。面對世界性的經濟下滑,全國的電力需求同比將有較大回落。預計2009年全社會的用電量增速為6%~8%。與此相對應的電煤的需求增速也將放緩,但是對于優質動力煤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這是因為電力新上大型機組的用煤標準大多按照發熱值高的優質動力煤設計,燃燒優質動力煤可以大幅提高其裝機的經濟使用效益,而且,優質動力煤業可以降低一定的運輸成本,減少維修和污染排放,因此,未來5500大卡以上的優質動力煤將依然緊俏,而4700大卡以下的低熱值動力煤供應將較為寬松。
3.鋼鐵產量急速回落,煉焦用煤影響較大。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內鋼產量連續出現環比負增長。按9月份日均產鋼計算,全年預計粗鋼產量5.1億噸,比上年增長4.3%,增幅回落11個百分點。受下游需求減緩以及供給增長較為穩定影響,煤炭的市場價格有一定的回落空間。預計到2009年,供需狀況進一步寬松,合同煤的價格將與市場煤的價格逐步接軌,其中,優質動力煤供應仍然緊張,而煉焦用煤則要耐心等待鋼鐵行業的復蘇。
4.煤炭進出口政策將可能調整,煤炭出口將可能增加。2008年1~8月份,中國煤炭供應持續緊張,為了保證國內煤炭供應,國家采取了提高煤炭出口稅率的辦法以抑制煤炭出口,根據財政部門通知,8月20日起,中國對煉焦煤出口暫定稅率由5%提高至10%,對其他煙煤等征收出口暫定關稅,暫定稅率為10%,臨時關稅政策囊括了所有的煤炭品種。這樣,出口稅率調整后,再加上出口配額的限制,煤炭出口還不如在國內銷售利潤更高,致使煤炭出口量進一步減少。由于中國煤炭資源豐富,隨著中國煤炭生產能力的提高,煤炭市場供應形勢的緩解,并出現了較大區域的煤炭產品庫存積壓、市場供過于求的嚴峻形勢,為了推動煤炭工業的發展,中國的煤炭進出口政策有可能要適當調整,降低煤炭出口稅率,減少國內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壓力,推動煤炭出口,煤炭出口量將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5.煤炭價格市場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中國雖然在煤炭購銷方面實行了市場化改革,但是,實際上煤炭交易價格并沒有真正完全實現市場化,仍然存在著比較明顯的煤炭價格“雙軌制”,即重點合同和非重點合同煤炭價格的較大差異。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2009年煤炭價格市場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重點合同和非重點合同的價格差距將會減小,市場煤價格將可能繼續小幅度下滑,逐步接近重點合同煤炭價格,調整的結果重點合同煤炭價格將和市場煤價格基本趨于一致,逐步消除仍然存在的煤炭價格“雙軌制”。
三、煤炭經濟發展對策
自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形勢急劇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世界經濟發展速度急劇降低,各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我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預計2009年我國GDP增長速度降至8%以下,國內煤炭消費的增長速度會降至4%~5%。煤炭生產調控面臨很大壓力,煤炭行業和企業自律能力較弱,政府調控措施力度有限,煤炭產能過剩將逐漸顯現出來。煤炭供需關系一旦發生變化,將對煤炭價格產生較大的影響,煤炭價格快速增長勢頭必將受到遏制。另外,隨著煤炭資源和環境方面的稅收、收費和基金等政策措施的實施,煤炭企業的利潤將大為降低,規模以上煤炭企業絕大多數將處于微利或虧損狀態。因此,我們對煤炭經濟面臨的嚴峻形勢要有清醒認識,不能掉以輕心,必須早認清形勢,早研究對策,早采取行動,爭取順利渡過難關。
1.控制投資,審查在建項目。國有及國有控股煤炭企業,特別是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要根據煤炭經濟發展形勢,認真清理和科學決策建設項目,對尚未開工的煤礦建設項目要緩建,對煤礦改擴建和小煤礦收購改造要慎重決策,嚴格控制煤炭產能增長。對銀行貸款建設項目要進行全面清理,客觀評估項目還貸能力,嚴格控制企業貸款規模。要遵守國家財政制度,不挪用企業生產資金和流動資金貸款搞基本建設。
2.繼續培育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促進多元化發展。大集團戰略對于資源共享而言是一有效率的機制,企業內部可以充分共享在財務資源、人才資源、技術資源、市場營銷、管理、品牌、信譽等方面已形成的明顯優勢,實現“1+1>2”的協同效應,集團化的企業往往能呈現出專業化公司難以比擬的優勢。大集團戰略表現為經營的多元化或一體化。多元化經營可以幫助企業在某一產業不景氣的時候,通過其他領域來開拓市場,降低經營風險。一體化經營則能夠使企業市場交易內部化,降低交易費用,發揮企業的規模經濟效應,從而提高企業盈利水平,降低經營風險。
3.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機械化水平。發展煤炭工業,必須走安全高效的現代化道路。為此,煤炭工業必須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機械化水平,減少單位產量用工人數。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煤炭行業有550萬職工,人均煤炭產量低,勞動強度大,安全事故突出,同發達國家相比有差距。安全生產將成為煤炭工業是否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條件。現代化煤礦呼喚提高一線礦工素質和管理隊伍專業化水平。在當前經濟形勢下,煤炭企業要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要立足本身,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工作,進一步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規律,大膽創新,積極改革,建立和完善煤炭經濟運行機制。努力開拓煤炭出口業務,積極參與世界煤炭市場的分配,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實現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