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美術課堂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的意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核心素養教育是21世紀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核心理念。在美術課堂教學實踐中緊緊圍繞核心素養開展教學活動,是基礎美術教育環節的重中之重。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與美育
美育是蔡元培在建設我國近代教育體系時提出的指導方針。他認為,在教育中貫徹美育,重要作用在于“不顧禍福,不計生死,以熱烈之感情奔赴之。凡與人與人同樂,舍己為群之德,屬于此類,賴美育之助者也。所以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④。可見,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美育能夠通過鍛造人的心靈美,從而約束人的行為,使人在社會中的行為能恰當、得體。蔡元培提倡的美育思想是否適用于當前的教育?其與核心素養之間是什么關系?這一系列問題指向了美育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系。為進一步對該問題進行闡釋,首先,筆者將蔡元培的美育思想與核心素養兩者在具體課堂教學中的執行策略進行對比。在蔡元培看來,美育應該是“進而及中學校,智育之課程益擴加;而美育之范圍,亦隨以俱廣。例如,數學中數與數常有巧合之關系。幾何學上各種形式,為圖案之基礎。物理、化學上能力之轉移,光色之變化;地質學的礦物學上結晶之勻凈,閃光之變幻;植物學是上活色生香之花葉;動物學上逐漸進化之形體,極端改飾之羽毛,各別擅長之鳴聲;天文學上諸星之軌道與光度;地文學上云霞之色彩與變動;地理學上各方之名勝……無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原素,一經教師之提醒,則學者自感有無窮之興趣”⑤。《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將核心素養內涵界定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⑥。由此,筆者認為,核心素養是美育思想在當前時代的另一種表達方式。當下,我國社會追求樣式的不斷翻新與觀念的不斷變革的周期日益縮短。這一變革的深刻之處在于對人才的要求已不僅僅停留在懂得什么,強化環境適應能力與知識轉化能力,已經成為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基礎教育階段成為鍛煉學生相關能力的重要階段。美術是強化人的心靈與意志的重要手段。美術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藝術作品呈現的不僅是色彩與畫布,而且是其背后的深層內涵。基于此,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貫徹核心素養,成為塑造現代公民的重要步驟。
二、核心素養作為人文精神塑造的因素
學者周國平說:“人文精神是教育的靈魂,它決定了教育的使命、目標和標準。沒有人文精神,教育就沒有靈魂,就是徒有其表的教育。”⑦筆者認為,要在教育中體現人文精神,教師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如何獲取知識的思維,而且要讓學生懂得如何靈活使用這種思維。審美教育就是育人。這種育人不是將學生培養成滿足社會上某種需要的人,而是幫助他們打開一扇窗或開啟一扇門,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鑒別自己所見、所聞。美術作品是實現審美教育的有效手段之一。作為審美教育實踐的重要平臺,初中美術課堂教學肩負起了引導與培育學生的重要責任。當然,學會與懂得欣賞美術作品不僅僅是培養學生對于“美”的認識,教師應該看到這一實踐在更大范圍內的作用,借助藝術作品實現德育與智育的結合。以上的動機是與核心素養的內在要求相一致的。因此,可以將核心素養視為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一個重要標準。新時代,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初中美術教育就應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教師應將初中的美術課堂教學活動與課外的參觀活動、藝術實踐活動相結合,努力書寫新時代初中美術教育的新篇章。
三、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核心素養實踐
呂鵬教授說:“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是以視覺形象為我們的素養之源。”⑧在藝術理論中,視覺形象作為一種表征,必然與一定的理念相對應。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懂得如何“閱讀”這種理念,即是學生能夠學會如何透過美術作品了解其背后的美術史、美術現象、文化現象、藝術表現形式等信息。2017年年底,教育部印發《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其中包括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而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還在進一步的研究中。高中階段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的課堂實踐,現階段的主導范式是問題搭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選擇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盡管初中階段學生的學情與高中階段存在較大差異,但是筆者認為,問題搭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這一思路,也可以作為初中階段美術課堂教學開展的主導范式。因此,筆者做以下三個階段的課程設計策略探索。首先,知識與技能。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中適當開設一定課時的技法練習課程,使學生掌握一定的技法,懂得繪畫的表達語言,從而為閱讀同類作品做好知識儲備。其次,開展藝術競賽活動。在每學期的一定階段設置主題,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美術技能針對該主題進行創作,并在全校舉辦展覽,增強學生對于美術課程學習的熱情與興趣。最后,參觀與體驗。教師對于美術課堂教學的理解需要積極突破以往的思維,將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如,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民俗館和民間藝人的工作室等場所,進一步增強學生對于藝術的理解。教師甚至可以將美術教學搬到美術館或博物館進行,使學生能夠在多樣化的教學情境中接受美育。
結語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國初中階段的教育是培養新一代全面發展的青年的重要陣地。一線的初中美術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堅決貫徹核心素養,以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助推基礎教育改革。
作者:王海英 單位:甘肅靈臺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