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解脲脲原體感染泌尿系統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材料與方法
1.1標本來源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送檢的尿液標本2231份,采用培養鑒定、半定量計數和藥敏一體化的方法進行支原體分離培養和藥敏試驗,并檢測9種抗菌藥物對解脲脲原體的抑制作用。患者年齡18~75歲,其中男481例(21.6%),女1750(78.4%),均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或不潔性行為史。
1.2標本采集
尿液標本采集前夜>6h未排尿,患者清潔外陰后,留取中段尿液2~5mL置于無菌試管中,即刻送細菌室培養。
1.3試劑
支原體培養鑒定藥敏試劑盒(珠海麗珠試劑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2084920),試劑條配有3大類9種常用抗生素藥敏檢測孔,分別賦有高、低2種濃度藥物,強力霉素、米諾環素為8,4mg•L-1,交沙霉素為8,2mg•L-1,克拉霉素、羅紅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均為4,1mg•L-1,支原體數量≥104CFU作為陽性診斷標準。
1.4檢測方法
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將標本培養瓶和藥敏試劑條同時在37℃溫箱培養24h(解脲脲原體)和48h(人型支原體)。藥敏試劑條鑒定小孔內的培養液由清亮黃色轉為清亮紅色者為陽性,不變色為陰性。藥敏試驗結果判定:高、低濃度微孔均未變色,表示敏感;高、低濃度微孔均變紅色,表示耐藥;低濃度微孔變紅,高濃度微孔不變色,表示中介。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版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感染情況
2231份標本中支原體感染775份,陽性率為34.7%。其中單純解脲脲原體陽性標本628份,陽性率為28.1%;單純人型支原體陽性標本116份,陽性率為5.2%;混合感染的標本31份,陽性率為1.4%。
2.2性別分布情況
628例單純解脲脲原體感染的患者中,男98例(15.6%);女530例(84.4%)。二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年齡分布情況
628例單純解脲脲原體感染的患者中,年齡<18歲75例(11.9%),年齡18~45歲318例(50.6%),年齡46~64歲185例(29.5%),年齡≥65歲50例(8.0%)。
3討論
隨著新型抗菌藥物、激素和(或)免疫抑制藥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以及泌尿系統介入診療技術的開展,泌尿系統支原體感染發病率逐年增高,病原菌譜也發生了明顯改變,其中解脲脲原體成為其主要的病原微生物,但在臨床上往往容易被忽視,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解脲脲原體是較為常見的支原體。由于沒有細胞壁,形態無定形,不能被革蘭染料所染色,姬姆薩染色也不能將支原體與標本中的碎片顆粒區別,支原體培養是診斷支原體感染的金標準。本研究所用的試劑盒為培養、鑒別、定量、藥敏一體化試劑盒,提供一種快速、簡便、準確的檢測方法,對2231份尿液標本進行支原體培養,陽性率為34.7%,其中解脲脲原體陽性標本659份(單純解脲脲原體陽性標本628份,混合感染的標本31份),占支原體感染的85%,因此,解脲脲原體是泌尿系統支原體感染中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本研究結果表明,泌尿系統解脲脲原體感染的患者中以女性多見,年齡主要分布在18~45歲之間,因此,中年女性患者是泌尿系統解脲脲原體感染的主要人群。解脲脲原體對青霉素及頭孢菌素類天然耐藥,而對干擾蛋白質合成及DNA復制的藥物敏感。因此,臨床上將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和喹諾酮類作為治療的一線藥物。由于抗菌藥物的濫用及治療的不規范等諸多因素,解脲脲原體對上述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問題日益突出。本研究通過對628例泌尿系統單純解脲脲原體感染的藥敏試驗結果分析發現,解脲脲原體對四環素類藥物強力霉素和米諾環素非常敏感,敏感率平均達98.2%;大環內酯類藥物敏感性差異較大,克拉霉素最為敏感(85.4%),其次是交沙霉素(62.3%),阿奇霉素和羅紅霉素的敏感性僅為34.1%和20.7%。可能是由于阿奇霉素和羅紅霉素臨床使用較普遍,故耐藥性較高,而克拉霉素和交沙霉素臨床使用較少,故仍有較高的敏感性。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最高,可能與其臨床應用較為普遍及解脲脲原體拓撲異構酶基因突變有關。因此,在我院泌尿系統解脲脲原體感染的治療中應以四環素類為首選,大環內酯類藥物的使用必須以藥敏結果為依據,喹諾酮類藥物治療可能無效。此結果與YE等報道一致。綜上所述,治療泌尿系統解脲脲原體感染,應及時進行支原體培養和體外藥敏試驗,這樣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并根據藥敏結果指導臨床用藥,可以提高療效,避免盲目用藥,防止耐藥菌株產生,為臨床醫師治療泌尿系統解脲脲原體感染提供有力的依據。
作者:陳吉林 石玲 謝華 趙光本 王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