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全子宮切除術護理泌尿系統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65例,年齡28—45歲,平均38歲。手術方式:經腹全子宮切除術。隨機分為兩組,護理組35例,對照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等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
術前完成各項檢查,進行心理護理,做好陰道、腸道及皮膚準備。術中、術后加強體位護理和留置尿管護理,同時密切觀察呼吸、心率、體溫、血壓等生命體征變化,留意患者的疼痛主訴。針對術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進行有規劃、有目的的護理。
1.2.2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護理
(1)加強護理人員的無菌觀念,保證整個導尿過程的無菌、通暢和密閉。在更換引流袋或是放尿液時都要細心操作,防止病菌侵入機體。
(2)縮短置管時間:通過促進膀胱功能的恢復來縮短置管時間,減少泌尿系統受感染幾率,可加強腹肌和膀胱肌的鍛煉來實現膀胱功能的恢復。首先要跟患者講明原因,取得配合,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盡早進行鍛煉,做收腹及提肛運動,每次為10-15min,每天至少做3次。
(3)減少反復置管的幾率:選擇管質較軟,易于國定而不易脫落的導尿管;掌握好拔管的時機。拔管前先徹底消毒會陰部和尿道口周圍,并將氣囊內液抽凈,可在術后24h膀胱充盈的情況下進行。
(4)加強相關的健康指導:保持會陰清潔,可在術后適當使用潔陰洗劑清潔外陰并用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與尿道口接觸的導尿管部分,大小便后要及時清洗外陰與肛門。囑患者多喝水,保持每日的尿量大于2000ml,可使尿路自動清潔,為減少刺激,盡量穿棉質清潔內衣。
(5)盡早發現感染征兆:護理人員要積極詢問病情并仔細觀察,早期發現感染征兆。
1.2.3泌尿系統感染診斷標準
當患者出現以下情況時,則診斷為敏系統感染:(1)尿離心后,鏡檢白細胞為5—8個/HP;(2)尿液細胞計數,白細胞大于10ul;(3)尿培養菌落數>105/ml。
1.3數據處理
應用SPSS軟件,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治療后護理組發生泌尿系統感染例數為3例,占8.6%,對照組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的例數為11例,占36.7%,兩組對比具有顯著性差異。
3討論
全子宮切除術術前常規留置導尿,可使術中膀胱空虛防止術中臟器誤傷、術后因麻醉及手術刺激等因素引起尿潴留,泌尿系統感染的幾率較高,延長了患者的住院時間,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其中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導尿管的操作,插導尿管的侵入性操作,往往使尿道粘膜損傷,為細菌的入侵增殖創造了條件,容易使尿道和膀胱感染。導尿管相對于人體為異物,長期留置刺激了尿道和膀胱粘膜,使正常的生理環境遭到破壞,尿道及膀胱防御細菌的能力下降,因此造成感染。對于感染的干預護理,必須從根本原因出發,在具體的操作中不斷完善護理措施。本文研究顯示,對于經腹全子宮切除術后防止泌尿系統感染給予有針對性的干預護理,患者泌尿系統感染發生的幾率明顯下降,說明了護理措施具有一定的效果。該套措施在促進膀胱功能恢復的基礎上,從各個方面考慮,全面提高護理質量,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作者:馬萍 單位:江蘇省溧陽市中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