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數字化民間藝術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河北民間藝術資源保護的現狀分析
由于河北民間藝術資源的豐富性,做好河北民間藝術資源工作是極為關鍵的,然而在實際的保護過程中,卻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總結來看,有幾個比較顯著的問題。第一,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涉及藝術的傳承,而民間藝術的傳承則需要后人的支持和認同。當前由于無人繼承,而導致傳統藝術的失傳和流失,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而且年輕一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也越來越淡,所以從事民間藝術保護工作的熱情和支持也變得更少。第二,民間藝術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制度上的保障都不夠完善,由此導致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沒有做到位。另一方面,民眾對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工作并沒有大力支持,而是對藝術的認識不深,很難真正重視民間藝術的珍貴性和濃厚的歷史文化價值。第三,由于歷史的發展以及當今時代的巨大變遷,民間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尤其是對傳統文化形式的影響更為顯著。經調查發現,河北民間傳統的民族圖案和手工藝品由于時代的發展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由于現代日用品的普及,這些傳統的民間藝術品實用性變得越發不明顯了。另外,除了少數的幾處古建筑得到了重點的保護,其他絕大多數建筑都被現代房屋所替代了。再看民間藝術表演,由于其內容的歷史性,也多為失傳,而那些流傳下來的藝術表演,其內容的豐富性也大為降低,藝術形式更是呈現出單一的趨勢。
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里,網絡的力量是很強大的,借助網絡和計算機能夠實現民間藝術資源的數字化保護。2010年,國家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程”納入了“十二五”規劃中,這就表明了數字化保護手段的可行性。對于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也是一樣的,數字化技術能夠實現民間藝術資源的數字化和信息化,通過計算機和云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就能夠解決當前許多文化遺產保護的問題。數字化保護手段在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中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數字化保護可以降低維護工作的成本
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工作由于涉及面廣,而且藝術形式和內容的豐富性等因素所致保護成本較高,需要耗費的人力和物力較多,而且需要周期性的維護和保護。而數字化手段則可以免去這些困擾,數字化的實現可以極大地降低維護工作的成本。數字化保護就是將民間藝術的各種資源形式,通過數字化處理,轉化為二進制的信息。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與計算機之間的互通,經過信息化處理后,就能夠將所需要的內容存儲在計算機中,而且便于信息之間的相互交流。這樣既省去了舉辦藝術展館的成本,也降低了文化資源保護的成本。
2.有利于民間藝術資源的傳承
民間藝術的失傳很大原因是后繼無人,主要是年輕一代對傳統藝術的不了解以及民間藝術宣傳力度不夠。而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民間藝術的保護,可以將民間藝術資源與網絡相關聯。通過網絡這一有效的媒介,能夠使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到、認識到傳統民間藝術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利用數字化手段,民間藝術就能夠在手機、電腦、電視等現代工具中查詢和了解到,當代人很容易就能夠認識到真正的民間藝術。隨著推廣程度的加深以及宣傳手段的豐富化,就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認可,就能夠有效地起到保護民間藝術資源的目的。3.便于交流民間藝術資源。數字化后的民間藝術資源的優勢就在于能夠實現更大范圍內的文化交流,通過信息化渠道,既能實現傳統藝術的推廣和宣傳,也能夠實現傳統民間藝術與當代文化的交流。民間藝術要想傳承下去就需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在當代文化的背景下,既適應時代的變化,也不會失去原本的文化氣息。所以,只有通過文化之間的交融,才能使得傳統民間藝術更加適應時展的需要,促進當代文化的繁榮發展。經過數字化手段處理之后,有利于交流民間藝術資源,一方面節省了時間,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能夠及時得到反饋,也為多元化的文化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民間藝術資源數字化保護的具體措施
對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極為必要,也迫在眉睫。為了保護好珍貴的文化資源,就必須做好相關的保護工作,同時更為重要的是,要順應時代的發展,用新的技術方法來開展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工作,相信能夠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可見,數字化這一手段就是理想的保護方法。在形式上,數字化保護方法可以是多樣化的,如建立數字博物館、文化資料庫、藝術交流平臺等;在內容上,可以是多元化的,既容納傳統的民間藝術,也可以實現與現代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相互交流。所以,數字化保護方法是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的,而要實現對民間藝術資源的良好維護,關鍵還是要落實具體的保護措施。
1.民間藝術資源的收集
數字化保護民間藝術資源的第一步,是要大范圍地收集民間藝術資源,這就需要對文化發源地和文化之鄉等處進行仔細的調查。在實地的考察過程中,不僅要重視文化藝術的內容,即傳統文化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而且也要關注民間藝術的多樣化形式,如社會風俗、社會禮儀等,這些方面同樣洋溢著濃厚的民間藝術氛圍。將民間節慶時的場面拍成紀錄片,并儲存在計算機中;傳統的手工藝技能的記錄也可以采用數字化記錄的方法,這樣就能夠將珍貴的傳統民間技藝保護起來。收集的過程中要詳細而且全面,要將民間藝術的文化和歷史價值體現出來,小到一件手工藝品,大到一次節慶場面,都具有濃厚的民間藝術氛圍。
2.民間藝術資源的整合和分類
收集后的豐富民間藝術資源,要進行系統的資源整合和分類,由于藝術種類繁多而且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所以分類和整合是極為關鍵的。一方面,整合和分類文化資源是為了方便管理,另一方面則是利于后期資源的檢索和查找。在民間藝術資源數據化保護的過程中,整合和分類是極為重要的,不僅僅要將各種藝術資源轉化為數字化的信息,便于儲存,而且也要有規律分門類地進行儲存。比如,就民間藝術這一大門類而言,就可以分為民間手工藝品、非物質形式藝術、習俗文化等多種門類。因此,整合和分類有利于系統地認識和保護好民間藝術資源,而且有規律、有計劃地進行整理能夠進一步體現出文化與歷史發展的關系。
3.民間藝術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
數字化保護民間藝術資源的形式也有很多,總的來說是將統一整合和分類之后的民間藝術資源通過數字化處理,并借助網絡平臺來實現民間藝術的宣傳、儲存、推廣以及深化等。可以采用的形式,如成立民間藝術網絡以及利用論壇、BBS等網絡平臺來促進大眾對民間傳統藝術的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同。隨著后期的不斷努力,將會有更多的民間文化內容加入到民間藝術的數據庫當中,由于河北民間藝術的豐富性,相信在得到廣大民眾的支持之后,一定可以使數據庫資源得到迅速的積累。總而言之,民間藝術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將會使得這些珍貴的民間藝術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對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工作也要更進一步。一方面,要更加深入研究河北地區等處具有代表性的民間藝術,另一方面,要開發出新的技術手段來實現對民間藝術資源的保護。但更為重要的是,要讓民眾更加了解到民間藝術保護的現狀以及意識到藝術資源的珍貴性。只有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民間藝術資源保護的隊伍中,才能真正起到文化保護的目的。
作者:杜京明 崔慧敏 武立君 單位: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