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非遺傳承與藝術類高職教育改革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寶貴財富,采取一系列的保護措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發揚,這是非常必要且關鍵的。時代在進步,人們的核心教育觀念已經發生了重大轉變,如何承擔光榮使命,引導學生認真學習、突破自我、大膽創新,未來,去創造美好的新生活,這是高職教育教學工作者們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本文針對非遺傳承與創新中藝術類高職教育的改革做出了具體的探究,希望能為學生們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雙向發展帶去積極的影響。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類;高職教育;創新;改革;研究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述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民間性、民族性、傳承性、地域性等特點,已有不少項目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1]。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的整理,將非物質文化遺產永久性的傳承下去,需要獲得更多人的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并且,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因此,藝術類院校針對本地非遺特意組織了挖掘、創新、傳承等活動。將優秀的民俗文化發揚下去,能夠促進國家的向前發展,將生活智慧、人文精神集中起來繼續流傳,其價值難以預估。
二、非遺傳承與創新中藝術類高職教育改革的可行性
(一)地域特質相互契合
藝術類高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學生提供優質服務,讓他們更好的就業,成就自己的輝煌人生。學校除了培養學生就業能力以外,還要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社會責任感,指引他們更好的突破自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一般情況下,藝術類高職院校會利用自身優勢,強調文化差異以及地域特色,組織個性化的實踐活動,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就與地域特質相互契合,因此,不斷穿插在藝術類高職教育教學體系中、團體活動中,就能被學生接受,使其成為實力最強的傳承者。學生們了解了非遺文化,找到了與自己專業基本一致的特色元素,主體作用發揮出來,可以進一步的促進非遺傳承與創新。
(二)融合先天教學條件
以前,藝術類高職教育中的課程設計偏專業化,新課程背景下,第二課堂、選修課程的開設,引起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考察課程是否具有地域特色,然后,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發揚,這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的最好途徑之一[2]。與專業課程、必修課程相比較,非遺傳承與創新中,應該針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補充,評價的方式進行轉變,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要比一味灌輸的效果好得多。學生們掌握了非遺技藝,通過實踐活動收集非遺素材,在不斷的考察中,就能提升審美水平,擁有藝術氣質,確保今后的發展更加順利。啟發了學生的自學意識,用非遺文化促進了教學效果的優化,專業教師不妨利用自身優勢,給予學生創作靈感,同時安排好教學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在文化繼承中求得發展,在努力創新中走向成功。
(三)獲得地方政府支持
非遺傳承屬于一種特殊的藝術表達形式,而非遺文化則是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流傳下來的稱為藝術技能的東西。保護區域性非遺,地方政府必須發揮重要作用。藝術類高職院校推廣非遺文化的過程中,可以加入工藝類非遺的教學內容,或者說,建立專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教學體系,確立創新的目標,促進學生廣泛就業。風土人情類的非遺文化,還能帶動地區經濟的平穩增長,地方政府足夠重視它,并且起到關鍵性作用,那么,藝術類高職教育中非遺傳承與創新就會變得更加簡單,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繼而實現持續發展的目標計劃。
三、非遺傳承與創新中藝術類高職教育改革的建議
(一)充分發揮創新作用
藝術類高職教育階段,是傳播文化、傳授技能的關鍵時期,教師們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學術造詣,在實踐中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可以滿足他們更多的學習需求,從而開拓創新空間,體現創新教育的存在價值。
(二)培養大批人物主體
高職學生就是非遺文化絕佳的傳承主體。這是因為,高職學生思想非常活潑,基本都是擁有創新意識的杰出青少年,他們對傳統文化、民間藝術、手工工藝有很濃郁的學習興趣,所以,只要教師提供機會,學生就敢自主創新[3]。另外,藝術類高職院校學生都接受過好的專業化教育,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他們本身具備較強的領悟能力,會持續引導他們創新,并且收到意外驚喜。教師可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場所,讓學生參與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不受利益約束,他們能將全部精力都投放在非遺文化的保護中。傾向于區域性非遺文化的交流學習,促進了非遺文化研究工作的有序推進,在深入中,學生發揮創新作用,主動承擔歷史使命,在不久的將來,藝術類高職教育一定可以迎來更加輝煌的明天。
結束語
總而言之,藝術類高職教育中針對非遺傳承與創新的研究,需要學校領導、教師們付出更多努力,組織一系列的實踐活動,去啟發學生探索意識,增強學生傳承能力,爭取做到有的放矢,達到寓教于樂的最終目的;還需要學生主動參與非遺文化交流、非遺文化保護活動,明白它的傳承意義,努力奮斗為最有實力的創新主體。
參考文獻:
[1]趙安.非遺視域下南通高職院校藝術傳承教育研究[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0(17)114-114.
[2]歐亞梅.高職非遺傳承與創新設計專題實踐教學啟示——以湖北非遺工藝美術項目為例[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7,30(05)88-89.
作者:張囡 單位:陜西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