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自媒體時代公民媒介素養提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選擇、辨析信息的能力不足
伴隨著網民規模的日益增長,自媒體的使用者也在不斷擴大。正如胡正榮所說的個人差異論強調“受眾因其各自的個性特征所具有的選擇性心理會與媒介訊息的內容產生一定的相互作用”。公民接觸媒介的種類不同,接觸媒介的目的也不明確。傳播學認為文化水平的高低在公民選擇何種媒介類型上有比較明顯的作用,文化程度低的多選擇傳統媒體廣播、電視,而文化程度高的,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都會接觸。其中,自媒體的使用青少年占有絕對地位,但在利用信息方面,公民在網絡上多是獲取娛樂信息、游戲等,不懂得整合資源提升自己的能力。由此看來,人們對信息的理解和使用呈現出多元化特點,使不少用戶會因為自己的媒介素養能力不足而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這就使大眾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成為信息的受益者,而成為信息時代信息的泛濫者。
2.解讀、批判信息的能力不足
在這個信息時代,作為信息接受者所要面臨的問題不僅僅是利用媒介獲取信息,而是如何對所面臨的信息做到理性、客觀地理解。自媒體時代每個公民都可以成為事件的報道者,相對于傳統媒體來說,非專業性學習,全憑自己的喜好而進行信息編輯。公民只根據自己的主觀偏好編寫信息,使得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具有偏向性,這就需要受眾們具有解讀和評價信息的能力,對信息進行判斷。媒介的批判力是公民媒介素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然批判信息不代表一味地否決信息,而是對報道的真假以及對受眾的影響等方面進行批判性解讀。公民可能受利益和價值的驅使或因自己的偏見對新聞事件進行虛假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的報道,因為人們沒有對信息進行深度的解讀和批判而成為信息的受害者,而且在信息的編碼和解碼過程中,難免有記者和受眾的主觀偏好因素,導致信息傳播的偏向性,這都需要公民有一定解讀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運用、傳播信息的能力不足
自媒體時代每一個公民都是欣賞者,他們也可以成為傳播者,這就使受眾和傳播者之間幾乎沒有界限可言。但是,不能讓人們失去傳播者所具有的特征,令人們在休閑時忽略了媒體應有的屬性。自媒體時代,人們傳遞信息的散播言論更方便快捷,而又因為網絡虛擬性和匿名性的特點和媒介把關弱化,從而使人們的言論偏向那些色情、暴力等低俗的信息,甚至一些尖銳的言論在網絡上蔓延。
二、提升公民媒介素養的對策
1.專業的媒介素養教育
世界媒介素養教育專家DavidBuckingham提出媒介素養教育應該更多地將重點放在如何使媒體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完成社會化的準備。所以說,自媒體時代青少年媒介素養教育尤為重要。相對于傳統媒體人員的專業化教育,自媒體時代也應對大眾做出相應教育。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應該讓媒介素養教育課程走進課堂,對中小學生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修養等方面著重培養。當然道德倫理方面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形成一個系統化的課堂教學。對于大學生來說,要展開適合大學生群體的活動,以靈活多變的形式吸引學生的眼球。可以多舉辦一些專題辯論、講座、征文等活動促進自媒體時代公民媒介素養的傳播,也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制作新聞,制作屬于自己的新聞進行評選活動,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新聞信息的理解。
2.與傳統媒體相融合
自媒體時代新聞報道的缺失主要“在傳播者方面表現為去職業化和去專業化,即內容制作者并非以制作這些新聞信息內容為職業,其制作流程、內容表現形式等方面也可能是非專業化的”。所以說,自媒體應該與傳統媒體相融合,共同營造有序和諧的傳播環境。自媒體時代的新聞報道者和記錄者多為普通大眾,所以他們在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比傳統媒體更加占有優勢,但是他們在新聞制作等方面的技術沒有傳統媒體嫻熟、專業,所以他們作為新聞的見證者和第一時間所采集的圖片信息等與傳統媒體相融合,廣大公民提供信息再由專業人員進行制作和跟蹤報道進行信息傳播。當然,由于自媒體的網絡化層面可以讓受眾們隨時隨地都可以觀看新聞報道的因素,傳統媒體的新聞視頻等也可以在自媒體平臺上播放,達到一個完美的互動傳播合作。
3.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
提升公民的媒介素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要對那些傳播虛假新聞、惡意編造低俗信息的行為給予相應懲罰,所以應該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雖然現在也有一些相關的網絡傳播法律,但是這并不能全面遏制不當消息的傳播,所以應該有針對性地制訂完整的法律法規。當然,相關的政府、組織和傳統媒體在予以支持和引導的同時還應該進行相應的監督。自媒體平臺對新聞傳播速度和影響力不容忽視,而且它的言論自由程度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自媒體平臺上傳播的惡劣信息要給予監管。自媒體時代公民媒介素養的高低決定了自媒體傳播形態和影響力,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促進了民主化和社會化進程的發展。不可否認的是,自媒體在公民新聞中占有很高地位,它的地位在當今社會是不可忽視的。自媒體時代公民媒介素養存在的一些問題要重視起來,所以我們要開展系統、全面地適應自媒體發展的素養教育形式。相信媒介素養的不斷提高可以建構一個社會主義和諧并為公民利益服務的平臺。
作者:林影 楊智雅 單位:黑河學院中文系 哈爾濱師范大學斯拉夫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