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媒機構對媒介素養教育的參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李軍林
媒介素養教育起源于英國,美國緊隨其后。到目前為止,西方傳媒發達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芬蘭等,都已經將媒介素養教育正式納入到正規的教育課程體系之中。亞洲傳媒發達的國家,如日本和韓國,也已經普及了媒介素養教育。中國的臺灣和香港地區,媒介素養教育也比較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學習和借鑒這些國家和地區媒介素養教育的先進經驗,建構起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模式就成為可能。
政府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高度重視
西方國家的媒介素養教育都有一個從民間呼吁到政府關注的過程,學校媒介教育的普及最終在政府的干預下,得以全面展開。正如美國學者德弗勒•鮑爾洛基奇所言:雖然媒介自成一個行業,但他們已經深深地滲透到我們的社會之中,在有限的程度上,他們已經成為我們教育體制的一個部分。加拿大媒介素養教育之父約翰•龐金特也曾說過:媒介素養教育應該是一種草根運動,教師應成為宣傳和推廣媒介教育的主導力量,但官方的教育機構必須給予明確的支持。
英國政府在推動媒介素養教育的進程中作用巨大。早在20世紀70年代,英國就形成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媒介素養教育運動。1988年,英國教育部將媒介教育納入正式教學體系中,并規定在小學階段和中學階段要進行媒介教育。2003年,英國政府將原先掌管通信、廣播的機關與電視委員會和傳播標準委員會合并為通訊局,用以管理媒體,負責確保民眾在電視、廣播等媒體使用上的權益。同年12月,英國國會通過《通訊法案》,明確通訊局所承擔的媒介素養教育方面的職責。美國加利福尼亞州20世紀末就通過了一項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法案,以抵制影視暴力的影響。各級政府成立專門的機構制定媒介素養教育的相關政策,來推行媒介素養教育。美國政府還制定了《媒體評級分類手冊》,對媒體進行評級,以幫助廣大學生正確使用媒體。加拿大政府制定教育法規,指定媒介素養成為課程體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并與媒介素養教育中間組織簽訂協議,確認媒介素養教育的基本綱要,組織實施。日本政府對媒介素養教育也高度重視,政府曾多次召開青少年媒介素養調查研究的會議,并于2006年將電視節目制作納入課堂教學,大力推行一系列媒介素養教育活動。一些地方政府還出資支持媒介單位建立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基地,承擔本地區媒介素養教育的任務。澳大利亞政府一直重視媒介素養教育,在全球化大潮中,尤其注重提升國民的跨文化媒介素養的水平,1994年,政府出臺了《鑒于公民:公民課與公民素質教育》,明確指出了公民素養教育包括跨文化媒介素養教育,并致力于提高公民跨文化媒介素養的知識和技能。我國臺灣地區政府也在2002年10月,出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對媒介素養教育進行了明確具體的規定,2003年5月,成立了“媒介素養教育委員會”,專門負責研究、推動和評估媒介素養教育的規劃和政策。
應當說明的是,上述國家和地區政府媒介素養教育的對象主要是中小學生,包括大學生,甚至是全體公民。也就是說,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媒介素養教育是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我國媒介素養教育還處在初級階段,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雖然已經起步,但進展緩慢,究其原因,僅有媒介素養教育研究者和研究會等中間組織的努力遠遠不夠,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是不可或缺的。我國政府應從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社會的穩定和諧、國家和民族前途的高度,來正確認識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問題。結合其他先進國家和地區的經驗,我國政府在推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方面,主要承擔三方面的責任:一是政策支持。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媒介素養教育政策,包括總體目標、基本原則、指導方針和具體措施,確保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到大學課程體系之中,從而使媒介素養教育在各級各類大學廣泛推行。日前教育部公布了8門公共藝術類限選課程,其中的《影視鑒賞》就與大學生媒介素養密切相關,可以認為是政府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舉措之一;二是資金支持。發達國家和地區政府無一例外對媒介素養教育予以資金支持,如日本政府出資支持電視臺、電影公司等建立影視資料檔案館、影視制作與編輯學習室等,滿足民眾媒介素養教育的需要。我國政府也應當加大對媒介素養教育研究的投入力度,同時加大對媒介素養教育中間組織的培植力度,出資支持社會團體、民間組織以及新聞傳媒機構承擔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任務。從而避免政府孤掌難鳴局面的出現;三是組織、協調、監督和評價。好的媒介素養教育政策,一定要有具體的落實措施,這就需要政府的組織和協調。政府應當組織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如高校、社會團體、家庭、媒體等,協調各方面的關系,共同落實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任務。與此同時,政府還應當監督媒介素養教育政策的執行,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情形的出現。另外,政府還要建立和完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評價和激勵機制,對媒介素養教育的結果進行考評,并獎優罰劣。
高等院校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具體落實
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重任具體由各級各類高等院校組織實施。縱觀西方發達國家媒介素養教育的情況,基本上由各級各類學校具體實施。如英國在1988年將媒介教育納入正式教學體系中,并規定在小學階段和中學階段要進行媒介教育。美國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結合時代特點,對每個階段媒介素養課程的內容作了詳細的規定。在加拿大,媒介素養課程不僅是必修課程,而且有一批優秀的媒介素養教育資源,如《媒介素養資源指南》、《遭遇媒體》等優秀教材,供教師選擇利用。政府還規定,媒介素養教育必須修到一定學分才能畢業。在我國香港和臺灣地區,媒介素養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學。不僅如此,在傳媒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媒介素養教育已經逐漸滲透到各級各類學校的語言、文學、藝術等不同學科,進一步凸現出了媒介素養教育的廣闊空間。如美國在自己的母語課程中,增設了媒介素養教育的條款,馬薩諸塞州英語語言藝術標準指導原則明確指出:要用有效的英語語言藝術課程標準,發展來自各種媒體形式的讀寫能力。電腦、電視、電影、錄像和廣播是現代世界中廣泛運用的傳播模式。所有學生都要學習如何有效使用這些媒體為不同目的獲得信息,并向他人交流這些信息。其他各州的英語語言藝術標準對于媒介素養的要求都有類似的規定。所有這些規定最終在美國母語課程中得到具體落實。
我國媒介素養教育起步較晚,教育的對象主要是大學生,因此高校成為了媒介素養教育的主力軍。即使如此,發達國家和地區中小學媒介素養教育的經驗仍然值得我們借鑒。首先,應當在高校中成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會,特別是傳媒類專業發達的重點大學,讓他們牽頭組建全國性媒介素養教育的專門研究機構,而其他高校成為這一組織的成員單位,共同承擔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研究和實踐的重任。其次,要在各級各類高校開設媒介素養教育方面的課程。這既可以是涵蓋媒介素養教育基本內容的專門性課程,如《媒介素養教育概論》,也可以將媒介素養教育的內容融入到其他課程之中,如效仿美國,在中國母語《大學語文》課程中增加媒介素養教育的內容。再次,要大力培養媒介素養教育師資并充分拓展媒介素養教育資源。優質師資是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因此,高校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師資培訓政策,設立專門的師資培訓項目。確保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師資隊伍自身有正規的媒介素養教育經歷和媒體實踐經歷。同時,還應加大媒介素養教育資源的開發力度,高校可以自行組織開發,也可以與媒介機構,或者從事媒介素養教育的中間機構聯合開發教育資源。再次,要改革和創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路徑。如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虛擬媒體環境,實現交互性學習。也可以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創新教學方法,如教學的“多媒化、個性化、合作化”,以及學習的“自主化”,無疑對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有一定幫助。還可以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中心,作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學的實習基地,讓他們更好地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最后,要建立和完善媒介素養教育的考核和評價機制。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課程與其他課程不同,它有較強的理論性,還有更強的實踐操作性。所以,僅憑一張試卷來決定考生媒介素養的成績,顯然不能反映學生的真實情況,因此,應當建立多元的考核評價體系,如以學校考評為主,社會考評和個人自評相結合的考評體系。
傳媒機構對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深度參與
傳媒機構不僅是媒介信息的制作播出機構,也應該是全民媒介素養的教育機構。在加拿大,成立了由廣播、電視、網絡服務供應商和政府共同資助的“媒體意識網”,在世界上首次為媒介素養開辟了情報交易場所,推出了媒體素養教育網絡職業培訓項目。加拿大廣播公司還出版了《在盒子里》的媒介素養教材,內含由六個媒體包組成的系列資源,為媒介素養教學提供了方便。媒介機構還制作了許多有關媒介素養教育的影視節目在全國播放,并創辦了“電視、我、兒童萬歲”的有關媒體和生活方式的教育節目,借助傳媒的力量,大力傳播媒介素養教育的理念和內涵。在日本,各地報刊社廣泛參與媒介素養教育活動,報業協會成立專門部門致力于這項工作。一些報社向兒童敞開大門,讓他們了解新聞的采訪、編排、制作、傳播過程,提高他們對媒體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最基本的信息采集和選擇的能力。日本廣播協會還為一些學校自己制作的校外活動節目提供播出平臺。成立針對中小學生的廣播電視俱樂部,讓學生體驗媒體的真實生態。在英國,BBS電視臺的工作人員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以及影像資源,編輯出版了一系列媒介素養教育的教材,如《怎樣正確認識電視》、《廣告里所隱藏的秘密》以及《比網絡游戲更重要的》等,為該國的媒介素養教育添磚加瓦,搖旗吶喊。應當說明的是,傳媒發達國家的新聞傳播法律法規體系完善,新聞傳播自律道德規范嚴格,從而較好地保證了傳媒機構正確履行社會責任,自覺承擔全民媒介素養教育的導引任務。
我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任務主要由大學來完成,但仍然需要媒介機構的深度參與。一方面,當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全媒時代,媒介已經深深滲透到每一個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另一方面,大學媒介素養教育偏于理論,即使有實踐,更多屬于模擬性實驗。而媒介則是真刀實槍地制作和傳播信息。鑒于發達國家和地區媒介素養教育的成功經驗,我國傳媒機構在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過程中,至少應該在三個方面繼續努力。一是營造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良好媒介環境。媒介組織及其從業人員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以及新聞傳播道德規范,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素養、法律道德素養以及專業素養,生產出具有時代氣息的精品力作,營造出健康向上的媒介氛圍。從而對大學生媒介素養的提升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二是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優質資源。各級傳媒機構可以根據自身媒介的特點,編寫一些通俗易懂的傳媒教材,也可以建立媒介素養教育陳列室,或者是媒介素養教育基地,定期向大學生開放,使大學生在總體上了解媒介機構的運作。三是拓深與大學合作的力度和廣度,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實戰機會。大學媒介素養教育主要強調理論的系統性,在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方面顯然不及傳媒機構。因此,各級媒介組織應當為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提供實習基地和實戰機會,如由報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提供采訪設備,由大學生自己采集、編輯新聞,然后在報紙期刊發表,在廣播電臺或電視臺播放,以提升大學生媒介信息的制作能力。也可以由媒介機構邀請大學生作為業余新聞閱評員,對媒介信息的編排形式和內容進行全面監督,以此提高大學生的信息批評能力,形成媒介機構、大學和大學生的三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