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融媒體時代的電視新聞編輯媒介素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黨和人民喉舌的電視新聞編輯,在融媒體時代,具備堅定政治立場的媒介素養應該成為編輯的基本標準和要求。本文闡述了媒介素養的作用與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我們提出了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提升的建議。在新聞發展新時代的背景下,高素質的新聞編輯和新聞工作者可以滿足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公眾對信息傳播的更高閱讀要求。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新聞編輯;媒介素養
一、前言
隨著融媒體的不斷深入發展普及,新文化、新思想的不斷出現,對當代人的思想產生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的廣播電視新聞編輯,肩負起動員和鼓勵人民完成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的歷史使命,政治應該成為電視新聞編輯的基本標準和要求。電視新聞編輯要注重更新個人的專業素養、在新媒體技術下利用自媒體編輯,創建編輯風格,注意詳細的新聞更新,結合新舊媒體,結合利用新舊新聞媒體的優勢,并不斷完善保持新聞媒體的生命力。
二、媒介素養的作用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媒體原有的傳播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信息環境變得復雜性。由于發展環境的變化,電視新聞編輯迫切需要提升個人的媒介素質,以保證電視新聞可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如今,由于信息化時代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信息化技術的廣泛使用和智能手機的大量普及,傳統電視新聞從媒體整合時代開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在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之下,普通用戶的需求被重新下了定義。信息的編輯工作者需要以更迅速、更有效地新聞媒體,并運用更加完善的科學技術思想,以主動適應新媒體創造的不斷變化的時代環境,新聞的編輯人員同時也需要提高處理新聞數據的能力。另外,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于媒介傳播的各種信息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和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性回應能力。其發軔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英國,最初的目的是訓練青少年抗拒現代流行文化所提供的“低水平滿足”,保護本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念。后來,隨著大眾傳媒業的迅猛發展,教育重心逐漸轉向幫助青少年提高信息識別能力和有效運用現代傳媒的能力。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這一教育內容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得到了教育部門和學者的廣泛關注與深入研究,之后逐漸形成共識,應盡可能將媒介教育納入到國家正式教育體系以及非正規教育與終身教育之中。
三、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媒介素養
(一)新聞的甄別能力由于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各種線上線下媒體平臺以及各種信息的迅速增長,當今的電視新聞媒體面臨著日益較為嚴峻的環境。電視新聞編輯人員需要在集成媒體時代的環境中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甄別,并不斷完善新聞整理能力。新聞編輯人員也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提高綜合素質修養,以適應更加復雜的新聞編輯工作,從而可以確保新聞內容客觀,真實和可靠,同時也有助于確保電視新聞能夠向社會提供良好的社會風氣和價值觀念。例如,我們的新聞電視臺目前的一則新聞,已成為向社會互相傳頌學習的價值觀念。2020年8月26日晚上六點半左右,濟廣高速K132處菏澤方向行車道內有一個輪胎橫在道路中間,過往車輛紛紛緊急避讓。這時,一輛北京牌照的商務車果斷停在了應急車道上,兩位駕乘人員下車后合力將橫在路上的輪胎搬移,隨后駕車駛離。指揮中心值班人員對他們“占用應急車道”的行為點贊。因為這二位駕乘人員有著服務社會的意識。
(二)服務社會的主動意識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眼下的媒體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聞讀者的需求也隨之出現很大的轉變。在當前融媒體時代的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要意識到主動服務受眾的重要性,明確新聞內容的定位,分析研究受眾的需求。借助電視新聞的創新,制作出更多可以引發社會關注、具有社會影響力、受到受眾認可的電視新聞節目。前不久,我們報道過一則新聞: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碼頭,是全球領先,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也是全球首個“氫+5G”智慧生態碼頭。在這里,延續了幾十年的集裝箱碼頭作業和管理模式被徹底顛覆,融合了物聯網、通信導航、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全球新一代自動化碼頭悄然崛起。自投產以來,該碼頭持續創新、不斷超越,用中國“智”造、中國創造接續實現了“五大突破”“十大創新”。這個當今世界上智能化程度最高、效率最快的自動化碼頭,為世界港口自動化碼頭建設貢獻了低成本、短周期、全智能、高效率、零排放、更安全的“中國方案”。
(三)多方面的技術能力在新媒體的影響,電視新聞行業的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編輯不僅要更新原有的新聞制作理念,還要提升個人的技術水平,在傳統新聞電視技術的基礎上掌握新媒體條件下電視新聞制作技術,需要多方面的技術能力。技術能力是保證電視新聞可以更好適應新媒體發展環境的基礎條件。新聞編輯要在真實還原事件的基礎上,借助個人的文學素質和專業技術素養對信息進行編輯加工,保證電視新聞的內容更加豐富,更具有吸引力。現在網絡上比較流行的是直播帶貨的平臺與技術。這不,我們電視臺前不久也報道了這樣的新聞:《刷新記錄!央視名嘴直播帶貨》伴隨著一聲鑼響,2020年8月28日晚,“新消費•愛生活——山東消費年”活動拉開帷幕。央視名嘴康輝、倪萍、鞠萍等主持人現身濟南,為山東好物“代言”,直播賣貨。“歡迎鞠萍姐姐來濟南!”“倪萍老師回山東為家鄉帶貨,愛了愛了”“康帥代言,不買不行!”直播間里網友呼聲此起彼伏,紛紛搶著下單。經過3個小時的直播,買遍中國山東站實時銷售數據達到14.57億+,刷新了央視新聞客戶端直播帶貨銷售歷史榜單,自豪滿滿,倪萍、鞠萍、康輝更是現場拍手慶祝。為了提升新聞報告的技術水平,我們山東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的升級工程驗收通過。山東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今天通過專家組驗收,符合、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規范和要求。平臺由山東廣播電視臺自主研發,整體的創建過程需要依據真實有效、共通共用的原則。有效的整合新聞工作中的各項流程,真正地達到“多種生成、多元傳播”的目標。截至2020年9月30日,全省已完成和基本完成130家區縣平臺、114家區縣客戶端建設。在山東省縣級融媒體中心省級技術平臺驗收報告上,九位專家一致認定,這項成果具有技術創新性,達到了國內的領先水平。
四、融媒體時代下電視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提升
(一)提高數據掌握分析能力新聞編輯者需要對事件內容的相關信息有完整的了解,并且要合理的分析新聞內容,從而獲得有關新聞的背景信息。在當今信息化時代的大背景中,信息內容變得越來越繁瑣多樣,信息的傳遞速度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信息的數量每天都在速度的增長。因此,電視新聞編輯人員必須不斷完善和提高媒體化專業知識,并增強他們分析新聞內容優劣的甄別能力。盡管如今各種媒體平臺都在不斷地擴大發展規模,但是,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各種媒體新聞泥沙俱下,使得電視編輯人員需要有增強自身的判斷力,嚴格明確自身的職業道德,以便分析和完善信息內容,選擇適應社會大眾發展的信息并做好工作,向社會傳播有價值的新聞。此外,新聞編輯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注重對正確思想的傳遞,發揮新聞的傳播引導作用。在新聞編輯撰寫之前,新聞編輯要多方面獲取新聞相關信息,全面了解新聞事件的發生背景。在此基礎上,找到新聞的突破點。新聞是為了向公眾客觀地傳播新聞事件發展過程,再現事件的相關內容、表達真實的面目,對于事件的細節要準確敘述。敘事的內容要真實發生在社會生活中,不能有虛構成分,帶有主觀色彩。
(二)拓展新聞的視角與深度電視新聞編輯需要主動拓展文化視角。一是要讓電視新聞形成有價值的新聞,還要保證客觀真實,具有導向作用,保證新聞的內容新穎、有特色。比如,我們電視臺報道,我省的一名小學老師送全班學生每人一首藏頭詩。老師希望給孩子們埋下詩歌的種子。暑假臨近結束,山東濰坊青州市一小學六年級十班的44位同學很快就將踏入初中的校門,他們收到了來自老師田亞南的一份特殊的畢業禮物。田亞南送給他們每人一首藏頭詩,每首詩詞中,都巧妙蘊藏著每個同學的名字,這份私人訂制的禮物費了田亞南不少心思。有的是宋詞,有的是元曲。每一首在寫的時候都查閱了很多的資料。二是要保證新聞主題的思想性,要順應時展的潮流,貼切黨和政府的主導思想,依據群眾的真實需求,深深地根植于人民,牢牢地服務于群眾。
五、結語
在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自媒體領域的發展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聞編輯的工作人員必須要提高自身專業化水平。在新聞發展新時代的背景下,高素質的新聞編輯和新聞工作者可以滿足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公眾對信息傳播的更高閱讀要求。因此,新聞編輯必須明確自身職責,努力完善專業化科學技能,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國亮.融媒體時代編輯記者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編輯,2019(4):43-47.
[2]周建倫.探究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J].西部廣播電視,2019,7(13):178-179.
[3]李琳.新時期時政新聞編輯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思考[J].傳媒論壇,2019,2(13):64-65.
[4]周惠婷.記者編輯在電視新聞策劃中的角色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3):142.
[5]史玉玲.淺析信息爆炸背景下電視新聞編輯媒介素養培養對策[J].藝術科技,2019,32(13):247.
[6]王歡.芻議新媒體下新聞采編人員提升素養[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8):645.
[7]周丹.新聞編輯媒介素養的提升路徑[J].記者搖籃,2020(1):44-45.
[8]黃凱霞.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17,000(007):136-136.
[9]繆和友.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提升策略[J].電視指南,2017(7).
[10]于水.當前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的轉型[J].電視技術,2019(17):37-38.
[11]陳蕾.融媒體時代如何培養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意識[J].傳媒論壇,2019,002(001):57.
作者:劉亞楠 單位:山東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