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傳統媒體領域的廣泛使用加快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在給傳統媒體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媒體的發展方向以及提高了新聞編輯的要求和標準。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時代對新聞編輯工作造成的沖擊,在順應媒體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采取更多可以提高新聞編輯媒介素養的措施,更好的滿足新媒體行業持續發展對高素質新聞編輯的需求。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措施
在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各種新聞信息傳播途徑更加廣泛,信息傳播也更加迅速和便捷,這不僅改變了新聞編輯工作內容,也為新聞傳播方式的轉變奠定了基礎。傳統的新聞編輯工作模式早已無法適應新媒體背景下新聞編輯行業發展的需求,因此,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必須意識到加強自身媒介素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新聞敏銳性以及獲取新聞線索的能力,進而提升自身在新媒體時代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一、新媒體時代給新聞編輯工作帶來的挑戰
(一)新聞編輯對信息的控制力下降。
原有新聞編輯工作以信息管理為主,負責各種新聞信息的采寫編輯工作,因而,新聞編輯對信息的控制力較強,甚至有信息的決定權。但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多,拓寬了受眾新聞信息的選擇空間,改變了受眾在新聞信息傳播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單純的新聞信息接收人員,而是具有新聞信息采寫編輯以及新聞信息傳播者的雙重角色,可以對各種新聞信息發表自己的評論與觀點,這極大的削弱了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對新聞信息的控制權。在現實生活中,因微信公眾平臺以及微博等新媒體大范圍傳播某一新聞信息而讓新聞編輯工作人員徹底失去新聞信息的控制權,以至于新聞編輯工作人員處于被動報道的局面,降低了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效果。
(二)新聞編輯工作人員的專業性下降。
在傳統媒體中,大多數新聞報道會通過強調和突出獨家報道等方式來提高對受眾的吸引力,也從側面體現了新聞編輯所具備的高水平的專業能力。新媒體的出現提高了媒體行業的市場性與競爭力,許多新聞媒體為了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而改變新聞信息內容的側重點和降低新聞信息的標準,比如,部分新聞媒體報道的社會民生新聞總數量不斷下降,娛樂新聞在新聞報道總量中的比例不斷提高,此外,新聞編輯工作相關規章制度以及工作流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例如,娛樂周刊在報道明星花邊新聞時,并不會在第一時間還原事實的真相,而是會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方式來加快明星花邊新聞的發酵速度,吸引更多的受眾來關注和探究這一事件,從而達到炒作的最終目的。
(三)新聞編輯的社會責任意識開始變淡。
新聞編輯是影響甚至決定新聞傳播效果的重要因素,傳統新聞傳播以拓寬受眾了解新聞事件的途徑以及引導社會輿論為主要目的,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效果大打折扣,增加了新聞傳播目標實現的難度。雖然新媒體提高了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針對性、靈活性以及便捷性,但也模糊了現實世界與媒體世界之間的界線,增加了新聞編輯人員工作的難度,例如,許多新聞編輯喜歡傳播各種犯罪等消極事件,對構建和諧社會以及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產生了消極阻礙作用。
二、提高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媒介素養的措施
(一)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潛在價值,重視深度報道。
新聞編輯工作人員應加強新聞編輯專業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在真實完整的報道社會新聞事件之后,還應深度剖析新聞事件發生的內外原因以及人們的反思。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還應加強各種新聞事件的審核力度,提高新聞事件的真實性以及公正性,避免新聞報道失實情況的發生,有助于提高新聞編輯在新聞信息傳播中的發言權與權威性。此外,新聞編輯還應正視新媒體的優勢與特點,主動加強新媒體技術的研究,為新聞傳播方式的改革升級指明方向。
(二)提高新聞編輯的專業能力以及新聞敏感度。
我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數量龐大,極有可能出現許多媒體重復性報道同一新聞事件的情況,這時,新聞編輯應重點考慮新聞報道方式、新聞報道切入點,盡可能的挖掘出一些其他媒體沒有發現或者忽略了的內容。新聞信息對傳播時間要求較高,換而言之,媒體完成新聞傳播所需要的時間越短,其社會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越強。
(三)提高新聞編輯與受眾的互動性。
新媒體為受眾發表對新聞信息的看法提供了平臺,實現了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良性互動與溝通,有助于提高受眾對新聞信息傳播的參與度,加快積極健康新聞輿論的形成速度。因立場、價值觀、經歷等的不同,受眾可以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來分析新聞信息,提高了新聞信息評論的全面性和科學性。例如,微博等新媒體在報道公益性新聞的過程中,受眾可以確認和證明公益救助新聞的真實性,消除其他受眾對新聞事件真實性的懷疑。
三、小結
新媒體的誕生在提高新聞信息傳播途徑多樣化以及其與受眾互動性的同時,也改變了新聞編輯工作職能,促使新聞編輯工作人員通過學習新媒體技術、激發新聞敏感度、提升媒介素養等方式來提高新聞編輯工作水平和工作效果,充分發揮新聞編輯對引導和監督社會輿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鹿梅.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國傳統媒體新聞編輯轉型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6(06).
[2]龐霞.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及新形式下新聞編輯的職業素養[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6):32.
[3]姜瑞娟.網絡新聞編輯的媒介素養分析——從網絡新聞編輯受者與傳者的雙重角色來分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8)
作者:郭玲 單位:渠縣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