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培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不容樂觀。表現在缺乏自律性、信息辨別能力不足、缺乏網絡道德意識等,培育大學生與新媒體時代相匹配的網絡媒介素養,需要個人、社會、學校三方共同努力。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媒介;媒介素養培育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對各種信息的辨別、認知,以及生活中參與媒介信息的能力。大學生作為新媒體的主要力量,其不可避免地要受新媒體的影響。新媒體具備方便、互動、虛擬等特征,大學生要想與新媒體環境相適應,能夠認知媒介、接受媒介信息,并主動參與、運用媒介,進而服務社會,就要對媒體有更深入的認識。
一、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培育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媒介能力,積極應對復雜的媒介環境
大學生需要綜合的媒介能力,即需要具備辨別信息、篩選信息等的能力。遇到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大學生要遵守自身的道德底線,不給社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但大學生具備的這些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在后天的學習、生活中獲得,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接受后天的媒介教育。
(二)有利于幫助大學生適應社會,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學生是半個社會人,遇到學業、擇業、生活等壓力。在面臨著這些壓力的時候,有一些大學生就會產生波動情緒,其人生就會處于迷茫狀態。具有虛擬性特征的新媒體網絡的出現,將大學生帶入了一個虛擬和自由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大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泄自己的情緒,而此類情緒一般又是比較消極的情緒。如果他們無法正確、合理地發泄自己的情緒,就會使自己脫離正常、健康發展的軌跡。同時,網絡的虛擬性會使部分大學生沉迷網絡,難以與現實生活相適應。提高大學生的網絡媒介素養,不僅可以讓大學生對網絡有更好的認知性,避免沉迷網絡;還能夠充分利用網絡有利的一方面,幫助他們不斷完善自身,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有利于高校應對多元價值觀的沖擊,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現代社會大環境中,多元價值觀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大學生處于大量信息包圍中,只能疏導不能禁止。因此,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勢在必行。即提高大學生主動分析、識別信息的能力,讓他們成為信息的“主人”。價值趨向多元化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相對弱化,大學生更容易受多元價值觀的影響。“媒介素養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重視程度。”[1]提高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能夠幫助高校應對多元價值觀的沖擊,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信仰,重塑高校主流價值觀教育,進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二、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
(一)對媒體依賴性增強,缺乏自律性
新媒體具有“新”優勢,使得大學生對新媒體過度地依賴,甚至沉迷其中,無法自拔。“部分大學生由于過度沉迷于網絡交往,選擇社會化媒體作為主要的精神棲息地,期待在社會化媒體中建立成功的關系網絡以彌補現實的不足。”[2]大學生對新媒介的依賴性,使大學生將大部分的時間消耗在網絡上。大學生對手機的依賴超乎想象。由于與身邊的同學交流較少,大學生極易形成自閉心理。大學生長期沉迷網絡,這就從側面反映出他們對媒介的依賴性較強。
(二)對海量媒介信息辨識能力不足
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參與媒介的范圍越來越廣,一些網絡媒介平臺的準入機制較低,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表信息言論,由于大學生思維、閱歷等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辨別能力不足。部分大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跟風散布謠言,引起網絡秩序的混亂,嚴重者則會擾亂社會秩序。西方國家對我國采取的文化滲透行為,欲通過不斷地文化和價值觀滲透,以腐蝕我國民眾的思想。他們搶占媒體陣地,通過媒介輸出西方價值觀,來吸引大學生逐漸認同西方的文化和價值觀,從而削弱大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大學生對媒介海量信息的辨識不夠,也是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之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三)缺乏網絡媒介道德意識
當前,在新媒介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很多人在利益面前,容易喪失道德底線,傳播相關不健康的網絡信息。再者,大學生缺乏道德意識,就會失去道德最基本的約束力,就會導致大學生上網的時候出現行為失范。
三、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培育路徑
(一)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
大學生受網絡媒介的影響至深。改變大學生過度依賴網絡媒體的現狀,從內在的因素來講,就必須發揮學生的自律作用。第一,學生從自身做起。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第二,要與身邊的同學、朋友、家長等多交流感情,與他人交流不僅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還能夠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第三,長時間的玩手機、電腦等網絡媒介,勢必會使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出現問題。因此,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需要發揮學生的自律性,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
(二)發揮社會媒介“把關人”的作用
當前,網絡媒體環境紛繁復雜,社會媒介是媒介素養教育的重要部分,對于培養大學生媒介素養具有保駕護航的作用。發揮社會媒介“把關人”要做到:其一,網絡媒介信息泛濫,需要社會媒介把關人能過濾不健康的信息;同時,要對媒介信息進行規范、管制和監督。其二,社會媒介應該宣傳正能量的信息,引導大學生正確地對待負面信息,不能被這些負面信息所影響。社會媒介“把關人”的作用不可小覷,只有網絡媒介環境得到凈化,才能更好地開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
(三)發揮學校德育作用
學校是媒介素養教育開展的主要陣地。目前,有些國家已經將媒介素養教育列為學校的教學課程之一,并作為國家要求的必修課修學分。因此,要使大學生提高媒介道德意識,就必須發揮學校的德育教育。黨的報告中提到:“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老師首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為主旋律教育。要警醒學生,從國家、社會、個人層面都要把“德”貫穿其中。其次,思政課堂要加強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思想,進而從思想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參考文獻(注釋)]
[1]劉朋.媒介素養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7(2):45.
[2]楊克平,劉存地,汪洪.論社會會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網絡素養能力結構的調整[J].湖北行政學院學報,2014(6):27.
[3].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EB/OL].
作者:李雪萍 單位:貴州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