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媒介融合環境下的體育解說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媒介融合環境下的電視體育解說與傳統媒介環境下的電視體育解說存在差異,同時還存在基礎業務水平不過關、體育專業知識匱乏、新媒體平臺傳播力不足、互動性亟需提高、理智與激情不平衡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些對策,以期對媒介融合環境下的體育解說發展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關鍵詞:媒介融合;電視體育解說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高,再加上中國在奧運舞臺不斷取得良好的成績,人們對于體育賽事更加關注,體育解說就是在這一社會背景下逐漸興起、發展的。體育解說的出現是為了給觀看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使其觀看體驗更佳。體育解說員用專業、理性的語言對體育比賽進行講解,可以促進觀看者對體育比賽進程的了解,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穩定觀看者的情緒、避免過激行為。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媒介融合進程不斷加快。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電視體育解說的發展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但機遇與挑戰是共存的,要促進電視體育解說發展,必須加快解決其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1傳統媒介環境下的電視體育解說
許海峰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冠,實現了中國奧運史上金牌榜“零的突破”,這是我國體育史上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突破,標志著中華體育事業新的飛躍,自此人們開始越來越多地關注體育賽事。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也為體育賽事在中國的普及、推廣作出了貢獻,2022年的冬奧會將在中國舉辦,這也會使中國人民更加關注體育賽事。體育賽事越來越受人們關注,體育解說的受眾也逐漸增多。電視是集視聽語言于一身的媒介,麥克盧漢提出“媒介即人的延伸”,電視不僅是人視覺的延伸,同時還是人聽覺的延伸,這也正是電視媒介的優勢所在。與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相比,電視的信息傳遞快、覆蓋范圍廣、視覺沖擊力極強、有聲有色。這就決定了電視的形象感、現場感極強,并且可以使受眾有一種在場感。這種觀看體驗對體育愛好者來說是絕佳的,它為受眾營造了一種現場感,即使不在現場也可以切身體會到比賽現場的那種氛圍。在電視體育解說中,解說員可以有更多的發揮空間,不像是在廣播中,解說更多是對現場的描述,電視體育解說中解說員可以根據現場的情況自由發揮,還可以加入自己的評價,可以有效滿足觀看者的需求。這些優勢使電視體育解說處于一種壟斷地位。但是,隨著媒介融合的不斷發展,電視體育解說的發展面臨著巨大挑戰,在新興媒體面前,電視的時效性相對較低,保存性和可選擇性也較低。因此,電視體育解說必須進行創新,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2媒介融合環境下電視體育解說存在的問題
媒介融合最先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伊契爾•索勒•普爾提出的。1983年,他在《自由的科技》中提出了“傳播形態融合”,主要指各種媒介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趨勢[1]。我國學者蔡雯將媒介融合定義為“在以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科學技術的推動下,各產業在經濟利益和社會需求的鼓舞下通過合作、并購和整合等手段,實現不同媒介形態的內容融合、渠道融合和終端融合的過程”。目前,國內外對“媒體融合”的定義有所差異,大體上可以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狹義上指的是各種媒介形態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態,這種新的媒介形態具有多種媒介形態的功能,廣義上指的是媒介及其相關要素的結合,它不僅指內容、渠道上的融合,還表現在媒介所有權、人員構成等方面的融合。本文所探討的媒介融合指的是廣義的媒介融合,即多方面的融合。在這一環境下,電視體育解說的發展存在很多問題。
2.1基礎業務水平不過關
體育解說員這一職業對普通話的要求雖然沒有新聞聯播播報員高,但還是有一定要求的,可有些解說員普通話水平堪憂,有些甚至吐字不清;還有些解說員普通話水平雖然可以,但對于語言的把控能力不過關,整場解說完全不能調動觀眾的激情,很多時候解說跟不上畫面的節奏,這種情況下解說員的處境非常尷尬,畢竟解說員的存在意義就是解釋和補充體育畫面,解說如果脫離畫面,其解說效果可想而知。另外,作為體育解說員,肯定要對比賽雙方隊員有深入的了解,如雙方之前的比賽情況、知名教練員、運動員的基本情況,這些都要在解說之前做足功課,不能出現絲毫的差錯。但是,有些體育解說員卻出現把知名運動員名字、年齡、身高等基本信息搞錯的情況,這種低級錯誤在網絡時代會被無限傳播,對解說員自身也是致命的打擊。
2.2體育專業知識匱乏
電視體育解說員很多都是高等院校播音系畢業的學生,雖然聲音條件很不錯,但對于體育知識的了解卻少之又少。體育作為一門交叉學科,知識體系龐雜,想要做好體育解說員肯定離不開體育專業知識[2]。但是,在眾多電視體育解說員中,很少有人對體育發展歷史十分了解,甚至有人對一些專業名詞都不太了解,只知道一些項目的基本規則,每場解說都大同小異。體育解說員不需要對所有項目都了如指掌,但至少應該對自己所解說的項目如數家珍,如項目的發展歷史、著名運動員的基本信息、專業術語等,最好還要有自己對項目獨到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吸引觀眾。如果解說員所提供的信息全部都可以直接在網絡上搜索到,想必觀眾也不會浪費時間去聽體育解說,體育解說員只有不斷為觀眾提供新鮮、專業的知識,才能更好地滿足觀眾對電視體育直播的需求。2.3新媒體平臺傳播力不足雖然電視體育解說播出平臺主要為電視,但在媒介融合的環境下,多媒體聯動至關重要。但現階段,電視體育解說利用新媒體傳播的力度明顯不足。在每場解說開始之前,相關頻道可以利用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進行宣傳,解說可以在多平臺進行直播。當下,抖音、快手等APP深受用戶喜愛,體育解說也可以在這些平臺播放。4月6日晚,央視新聞派出“國家級段子手”朱廣權與淘寶網紅一哥李佳琦強強聯合,發起了一場支持湖北復產企業的公益直播活動,售賣各類極具湖北特色的食品。當晚的公益直播銷售額超4000萬元,累計觀看人次超過1.2億。這次直播就是一次成功的案例,電視體育解說也可以借鑒這種方式,考慮在電視和網絡直播平臺上同步播放。2.4互動性亟待提高黃健翔曾說:“電視體育解說的功能是陪觀眾看球?!奔热皇桥阌^眾看球,肯定就離不開與觀眾進行互動,但是電視體育解說的互動性不強,較多的互動是解說員與評論員之間的互動,體育解說員與觀眾之間基本沒有互動[3]。這就導致觀眾的需求無法得到及時反饋,解說員只能全程自己講自己的,未必能夠使受眾滿意。媒介融合環境下,各類視頻App都有彈幕、留言、實時互動的功能,電視體育解說也應該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增加體育解說員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增強觀眾的參與感。
2.5理智與激情的平衡問題
電視體育解說員在解說時要盡量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對比賽做出適當的評論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適當的評論才能正確引導和啟發觀眾,提高他們的欣賞能力和水平。但體育比賽本身又是富有激情的,體育解說員要處理好這對矛盾。體育解說員除解說員的身份外,可能還是體育愛好者,他也會有自己喜歡的隊伍和運動員,這樣在解說過程中就要克制自己的情緒,但是還要做到有激情,中間的度就很難把握。2006年世界杯,黃健翔在解說中高呼“意大利萬歲”,充分表達了對意大利的喜愛。這種喪失理智的情緒失控會引起觀眾反感,甚至可能會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放大,最后引起政治糾紛。體育解說員在解說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對運動員在場上的行為和表現進行評價,評價必須是客觀的,這就要求必須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不能摻雜個人情感,更不能僅憑主觀臆斷。
3媒介融合環境下電視體育解說的應對策略
3.1加強解說員綜合素質的培養
體育是一門“雜學”,各個領域的知識都有涉及,這就要求體育解說員是“雜家”。體育解說員需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除此之外還要對業務知識、文化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要了解相關的政策和規定,不僅包括體育領域的政策、規定、項目規則,還包括新聞政策、規律等。只有對各個領域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解說時才能有話說,才能做到多視角去分析,從而避免“卡殼”。同時,解說員的語言表達能力一定要足夠強,不要求普通話多么標準,但需要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同時要對心理學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求。這就要求電視臺注重解說員綜合素質的培養,但絕大多數體育解說員理論知識的主要獲取來源是平時的生活經驗,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不夠系統,甚至有些知識連科學性都談不上。電視臺可以在平時多搞一些專業培訓,也可以相應的增加一些考核,解說員在平時也要不斷學習、多看書、多思考,不斷積累專業知識,在解說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于泛泛而談,更要追求解說的深度,以達到幫助觀眾更好地欣賞和觀看比賽的目的。
3.2培養互聯網思維
在媒介融合的今天,電視體育解說要跟得上時代潮流,不斷進行創新,體育解說可以在電視上和一些互聯網直播平臺同時進行直播。體育解說員還要有一定的互聯網思維,根據用戶的特點,做出適當的調整,但這種調整肯定不能是一味地迎合受眾[4]。朱廣權如今是我們都喜聞樂見的央視新聞主播。從一名嚴肅的新聞主播到如今國家級的段子手,他開創了一條優秀的創新之路。體育解說員也可以從中學習借鑒,探索適合體育解說員的創新道路。同時,在保證專業的前提下,還可以利用一些文明的網絡流行語言拉近與觀眾的距離,讓自己更接地氣。在解說過程中還要注意與觀眾進行互動,不能只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要注意觀眾的反饋,可以適時解答觀眾的一些疑問。
3.3把握傾向性問題
在電視體育解說中,傳者與受者的情緒情感交換貫穿整個過程,傳受者的情感共鳴也是通過這種情感互動達成的。這就對解說員的自我情緒情感的駕馭有了極高的要求,既不能消極,也不能過于積極,消極的情緒會對解說效果起到阻礙作用,積極的情感雖然有促進作用,但凡事過猶不及,這就需要體育解說員找到合適的度,并把握好這個度。體育解說員一般都有自己非常喜愛的隊伍和運動員,當看到自己喜愛的隊伍表現很好時,會不自覺地表現出自己內心的激動,如果表現不好,內心的失落也會表現出來。但對于解說員來說,這卻是大忌,他們必須把自己的情緒情感控制在一個安全合理的范圍內,因為情緒失控會導致很多問題,過于激動或低落都會引起思維的混亂,進而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使電視體育解說效果大打折扣。在解說中把握好傾向性非常重要,但同時難度也很大,既要控制好情緒,又要保證解說有激情,體育解說員要把握好其中的度[5]。
3.4注重電視體育解說專業人才培養
很多電視體育解說員是高等院校播音系的畢業生,對體育的了解并不多,對于一些知識只是“臨陣磨槍”[6]。高等院校可以設立專門的體育解說專業,一方面可以解決體育解說行業人才短缺的困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體育解說員的專業水平,使解說員對體育發展歷史、體育專業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從而推動體育解說行業更好發展,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另外,高等院校還可以開設體育解說的選修課,讓更多學生了解體育解說,增加學習體育解說學生的基數,便于挑選出更多合適的人才,以緩解當前體育解說人才緊缺的狀況。在體育解說的課程安排上要追求系統化、全面化,要不斷完善教學體系,提高教學質量,使體育解說的教學日趨成熟。體育解說的課程應涉及體育學、新聞傳媒和語言學三大類,應采用三大學科聯合授課的模式,三者都可以被當作核心課程。不能僅僅側重于語言學和新聞學,尤其要重視體育學的教學,要讓學習系統學習體育解說、體育學概論、運動訓練學、體育競賽學等的相關知識,還要讓學生了解各類項目的發展歷史、比賽規則以及相關專業術語,培養學生自主收集各類項目主要球隊基本信息的能力。通過系統的課程學習夯實理論基礎,注重實戰訓練,不斷提高體育解說人才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促進全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4結語
新媒體的出現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傳統媒體,但新媒體在短時間內并不會取代傳統媒體,就如電子媒介的出現并沒有取代印刷媒介一樣,是迭代而非取代的關系電視媒體要充分利用自己在體育領域的資源優勢,加強對解說員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互聯網思維,積極與網絡媒體合作,不斷挖掘自身優勢,探尋適合電視體育解說的變革之路。體育解說員也要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在解說過程中把握好傾向性問題,從多方面提升自己,盡可能滿足觀眾的正當需求,高校也要注重電視體育解說專業人才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劉穎悟,汪麗.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與內涵解析[J].傳媒,2012(1):73-75.
[2]曾靜平.北京奧運會解說亮點與體育解說的發展方向[J].電視研究,2009(2):52-53.
[3]史惠斌.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電視體育解說的現狀及其提升路徑[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5.
[4]賈天昊.國內網絡直播平臺足球解說的發展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9.
[5]劉征.中國體育解說的演變及傳播特點分析[J].傳媒評論,2016(8):58-60.
作者:張夢晴 單位:北京體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