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波普風格兒童美感教育的繪本設計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和教育的發展,我國兒童繪本市場日趨繁榮,家長也愈加注重兒童繪本對兒童美感教育的意義。該文從動漫基礎教學內容的角度出發,重點分析兒童繪本的研究背景、意義和內容等,旨在為動漫專業教學提供一種新的可能。
一、研究的背景
第一,基于我國兒童美感教育發展的需求。我們的孩子將迎接的時代,是一個需要關注生活品質、追問生命意義的時代。在這個時代,審美將成為重要的競爭力,審美修養不再是藝術工作者的專屬,而是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素養。審美素養從哪兒來、怎樣培養,兒童喜歡的繪本是重要的途徑之一。優秀的兒童繪本可以愉悅兒童,滿足兒童的精神需求,在給予兒童美的體驗與感悟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滋養兒童的心靈,培養其藝術感和積極、健康的人生觀。雖然我國現在已經擁有一部分優秀的兒童圖書設計者,也創作出了一批優秀的兒童讀物,但是必須承認的是,這些優秀作品的數量還不足以滿足國內兒童的需求,我國兒童繪本的發展與一些西方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第二,我國兒童繪本的發展歷史較短,部分繪本參照西方國家的繪本樣式,在設計上往往顯得缺少創意。如,版式和色彩設計顯得程式化,缺乏豐富多變、活潑大膽、富于創意的設計。好在現在有部分出版社或工作室通過借鑒與交流,積極在風格、樣式、材料上進行嘗試與探索,創作出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優秀兒童繪本作品。第三,現在各高校動漫專業的部分學生將來會成為我國兒童繪本設計的主力軍。扎實的專業基礎是每名學生必備的基本功,但在專業學習的同時關注并重視本土文化的發掘和研究,將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視為自身的重任與追求,這也是當代動漫專業大學生理應肩負的使命。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曾表示,雖然童書市場這幾年一直保持著增長態勢,在2016年更是銷售量突破了700億,是整個圖書中最活躍的板塊,但國內原創的圖畫書、繪本設計往往缺乏自己的品牌和國際水準,主要銷售來源仍是靠國外引進。因此,設計出屬于中國兒童自己的繪本,設計出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讀物,成為目前兒童藝術出版市場的迫切需求,同時是未來童書設計者所應努力的方向。
二、研究的意義
第一,兒童的健康成長、情感塑造,需要以美啟真、以美儲善。引導兒童關注美、體驗美、創造美,尤其需要借助中國傳統文化之美,需要在認識美的基礎上創造屬于中國兒童自己的美的繪本。社會發展應該遵循可持續性、科學性的原則,而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意識的人才是教育的重要目標。研究表明,在人的成長階段中,兒童時期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形成健康意識的過程中,美的啟迪,也就是美感教育是特別重要的。將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化作繪本中簡潔、新穎、活潑、靈動的藝術形象,展現在兒童教育之中,兒童在觀看、仿效、學習的同時,不僅塑造了獨特的審美觀,而且極大地影響了人生觀的形成。只有讓兒童在成長階段接受健康、科學的美的熏陶,完善的人格才得以養成,而人人有了完善的人格,社會才會真正和諧、可持續發展。第二,對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將民族傳統文化特色與美學元素融入兒童繪本創作與研究,體現出原創性。正是有了眾多藝術家、學者、匠人的默默奉獻和持之以恒的執著追求,中華文化才會如此博大精深,才得以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獨具特色。而如何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推出民族特色與時代精神兼具的優秀兒童繪本并使之走向國際市場,是每一位繪本工作者所面臨的重要課題。創作者要將中國的傳統美學元素通過創新的手法展現于兒童繪本中,賦予中國傳統文化新的生機與活力,真正達到通過兒童繪本弘揚民族文化,通過弘揚民族文化體現中國兒童繪本的原創性、廣泛性和教育性的目的。第三,波普風格的兒童繪本采用綜合材料拼貼制作而成,具有趣味性、感染性和多樣性,對于兒童審美經驗的形成和豐富具有重要意義。波普風格兒童繪本試圖通過拼貼等簡單、新穎的美學手法,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可以引發兒童自主觀察、收集與探索,積極調動兒童的模仿和協調配合能力,將創造性思維與動手實踐有機結合,從而激發兒童獨立思考與創造。第四,對于大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提升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切實促進大學生實踐創新與社會需求的零距離對接,以創新思維和創作實踐進行兒童繪本創作與民族文化價值傳播,可以帶動大學生創新意識和技術能力的提升,進一步引發多種具體創新策略和措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課程設置應符合商業制作模式。學校教學有時更注重理論性,缺少實踐,更缺乏與當前市場接軌的模式,因此,構建讓學生通過調查研究了解最前沿的兒童繪本制作專業技巧并實踐的教學模式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研究的內容
第一,國內兒童繪本的創作、設計現狀研究與中國傳統美學和民族文化的傳承。如,將《山海經》《洛神賦》等優質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與元素融入兒童繪本創作,在保持其原創性和創新性的同時,探索將中國傳統美學元素與國外波普風格手法融合,創作有趣且富有詩意的原創故事。故事內容是兒童繪本的根本,優秀的兒童繪本往往通過圖文透露出多層次的思考。故事內容編排要具有可看性與趣味性,讓擁有不同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的兒童都可以從中獲得不同的感悟。第二,“中國風”兒童繪本設計的審美特性研究。發端于20世紀50年代的波普藝術以大眾藝術作為旗幟,把需要長期訓練的藝術創作變成大眾都可以參與的藝術活動,這種活動也更適于兒童進行。創作者借用波普藝術風格特有的設計元素和素材,結合現代的設計思想與手法,表現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內涵的故事內容,繼而創造出審美價值更高的兒童繪本,讓兒童更加深入地認知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美感。學會審美,是藝術教育的切入點,也是開展美育活動的必要前提。創作者應了解和研究波普風格獨特的審美特性,重點研究波普風格手法與中國美學、中華文化的結合,創作出新的“中國風”兒童繪本人物形象與場景,形成具有趣味性、多樣性的兒童繪本作品。第三,波普風格兒童繪本設計素材與表現手法研究和實際應用。波普風格最常用的表現形式是綜合材料的拼貼,手邊的任何雜物都可以變成制作材料和工具,收集不同材料并將其按照藝術形式進行應用是波普風格兒童繪本創作的關鍵。走出傳統藝術的象牙塔,不再單一利用高難度的藝術創作技法,而是將身邊各種雜物重新利用,如紙片、棉絮、花布、別針、樹枝、紐扣等,還可以加入巧克力、蛋糕、小饅頭、水果糖、布偶等一切兒童喜歡的東西,拼出好看的圖畫和有趣的故事。波普風格兒童繪本綜合了多種藝術表現手法,每幅小畫面可以采用繪畫、攝影、剪紙、布藝等多種方式表現,材料運用應合理,并且每幅畫面拼貼得要有藝術感,因此畫面的組織與安排就顯得尤其重要。要想使拼貼手法隨意、有趣,易于兒童掌握和模仿,就必須精心構圖,讓畫面富有童趣和生活氣息、充滿質感。后期用攝影和電腦合成技術將每一幅小畫面進行加工,合成為整幅插圖,并最終形成一本完整的兒童繪本。綜上所述,兒童繪本創作要兼具傳統美學教育引導和提供快樂的雙重作用,要符合藝術美感設計與教育引導意義,對兒童有積極、健康、向上的指導作用。要讓兒童有關注的興趣點,使他們身心愉悅地投入閱讀和有趣的制作活動。同時,要研究如何將傳統美學元素與波普風格相融合,設計出屬于中國兒童自己的繪本。
作者:王申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