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現代煤礦安全管理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對我國煤礦的安全現狀進行研究,并找出在煤礦安全生產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同時提出改善當前煤礦安全管理水平的3點重要措施:對生產數據、危險源的信息平臺進行動態實時監控;利用射頻識別技術(RFID)創建煤礦安全職能監控平臺以及利用于虹膜技術創建煤礦人井人員安全監管信息平臺的電子監控系統;將人機工程學方法和原理運用到安全生產過程中,進而實現“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關鍵詞:人機工程;信息技術;安全監察;煤礦安全管理
1我國煤礦安全現狀分析
社會發展和國民經濟的根本是煤炭。在我國一次消費結構和能源生產中煤炭一直占有70%的比例,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是我國最為主要的能源。因此,務必保證煤炭工業健康、穩定、持續地發展。根據我國煤礦安全狀況可知我國煤礦在地下進行作業的約占95%,其煤層賦存情況變化無常,沖擊地壓與頂板、瓦斯和煤突出、煤塵瓦斯爆炸等事故發生頻率較高。尤其是近十幾年來,由于開采強度和深度逐漸加大,造成開采條件日益繁瑣,重大動力災害呈現增加的趨勢。當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具體表現在以下點:
(1)煤礦自然災害較多,條件較差,國內大部分煤礦的地質情況復雜,造成災害較多,易出現重大事故,進而在生產中帶來不便。
(2)煤礦數量較多,小、中、大并存,且差別較大,每個煤礦的生產水平都比較分散。
(3)其機械化水平較低,沒有足夠的安全技術裝備。
(4)員工的組成框架較為復雜,其整體水平較低,不易管理。
2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導致我國煤礦安全情況較差的因素,不僅由于我國科技水平低、裝備不優、自然災害嚴重、煤礦地質條件復雜,還因為其安全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具體如下:
2.1當前煤礦安全監察方式、監察體系無法進行有效監管
監管我國煤炭工業安全的部門是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以及其所屬的各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煤礦安監局,各級部門的人員組織由中央垂直進行管理。煤礦安全監管由所在省政府(直轄市、自治區)與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共同領導、并以國家煤礦安監局為主的管理機制,對我國自上而下的煤礦安全監察有所加強。該系統組織與其他國家成熟的體系大致相當,同時為煤礦安全監察事業進入專業化、規范化、法制化軌道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這種條件的作用下,國內的煤礦安全生產情況發生較大程度的改觀。然而當前的監督及監察方式仍然有許多不足。
2.2煤礦安全管理技術落后
在國內的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中,集體、個體煤礦幾乎維持在時期生產隊的水平,大型國有煤礦大多數繼承20世紀80年代的總承包制度,也就是說大多數煤礦的選擇是層層承包。隨著經濟的逐漸衰退,受此影響國內煤礦企業很難超過美國的管理水平。
2.3煤礦生產過程忽視人的因素,增加了煤礦事故的發生概率
80%以上的煤炭方面事故通常因為職工違章和現場管理不善導致的。在現階段的煤礦生產時,員工的綜合水平較低,沒有對其進行合理系統的培訓。同時國有煤礦的工作人員每天上班時間保持在10-14小時之間,其它煤礦的員工上班時間可能會更長。長期進行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其員工的風險意識必然減弱,進而增大了誤操作的機率和事故的發生概率。
3完成煤礦安全生產的幾個重點措施分析
根據對當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狀況以及面臨問題的研究,得知實行下述三點研究內容勢在必得:強化將人機工程學方法(人因工程)運用到煤礦安全生產管理中;創建人員管理、煤礦生產過程的信息監控平臺,對現階段的事故報告機制進行改良;強化對工作面數據、危險源的遠程動態監控。
3.1運用信息技術,對危險源進行實時、遠程預測及監測
在開采煤礦的現場,通過傳感技術實時采集危險源以及各類生產的動態數據,進而遠程監控各個煤炭企業的危險源,同時對其進行自動預警,因此對危險源的人工監管形式進行轉化。另外,有效的連接管理信息系統和各安全監測信息系統,提高對網絡的進一步管理,處理及監控網絡上的各種設備,進而保證網絡的正常運行,打造一個全面性的信息網絡平臺。
3.2創建煤礦人員管理、生產過程的信息監控平臺
煤礦生產中,其監控方式主要有井上監控及井下監控。井上監控指的是以虹膜技術為基礎的煤礦作業人員安全監測管理信息體系,并以此創建煤礦人井員工檢測生物辨識技術體系,創建該體系其目的是可以辨識人井員工上下井,同時還能無隱瞞無漏報煤礦事故,進而對其執行力度有促進作用,規范其行為。井下監控是以射頻識別技術(RFID)為基礎的煤礦安全職能監控體系,達到下述幾點效果:保障員工工作,搜尋救護;井下設備及人員的查詢;對井下有害氣體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等。
3.3運用安全人機工程學方法及原理,強化對人的管理
井下監控是以射頻識別技術(RFID)為基礎的煤礦安全職能監控體系,達到下述幾點效果:保障員工工作,搜尋救護;井下設備及人員的查詢;對井下有害氣體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測等。
3.4運用安全人機工程學方法及原理,強化對人的管理
將人機工程學方法和原理運用到安全生產過程中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對其一線員工的最低薪酬、最長工作時間、安全觀念以及基本技能等進行重點監督審核,創建煤炭行業各類員工的用人機制;
(2)通過先進的生產技術達到環境、機器及人協調發展的效果;
(3)執行我國煤礦業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論證,進而改善企業的整體管理尤其安全管理的水平;
(4)強化對人的因素的專項管理研究,主要從員工的失誤機理、各種心理、生理素質以及相關策略等方面著手。
4結束語
煤礦安全問題管理分析是煤炭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保證了煤礦安全生產的完成,是一項系統又繁瑣的工程。強化煤礦安全監察系統,對慣用的煤礦生產監察方式進行轉化,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突出人機工程在煤礦產生中的運用,執行安全全員管理制度,積極改善員工的安全素質,進而提高我國煤礦安全管理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曉煌,付建華,梁嘉硯等著.煤礦安全管理與監察工作指導[M].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12:1-30.
[2]國家安全生產監察管理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R].國家安全生產科技發展規劃(煤礦領域研究報告),2003.
[3]蘇曾慶.煤礦安全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2,12(04):182-183
[4]李晉平.煤礦安全管理方法新探[J].煤炭經濟,2000,09(05):12-16.
作者:林峰 單位: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