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礦無軌輔助運輸管理及應對措施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無軌輔助運輸作為現代化礦井快速發展的標配,以其高產高效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煤礦企業采用。在煤礦實際生產現場,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車、料車、多功能車等無軌輔助運輸設備的投入,井下巷道交通堵塞、交通事故頻發等問題凸顯,給礦井安全生產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此外,無軌輔助運輸設備運行過程中排放的大量尾氣造成井下空氣嚴重污染,時刻威脅著作業人員的生命健康。黃陵一號煤礦針對輔助運輸實際情況,通過推行“環形運輸”“錯峰行駛”管理、“記時制”“積分制”安全考核、無軌膠輪車車身安裝安全環保裝置等系列措施,有效保證輔助運輸系統安全高效運行,提升輔助運輸安全管理水平。
關鍵詞:無軌輔助運輸;安全;管理;高效;應對措施
引言
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自2012年7月實現無軌輔助運輸,近年來隨著礦井的進一步開拓、延伸,存在運輸距離遠、運行時間長、司機操作水平不一、路況優劣程度不一等情況,容易造成駕駛員疲勞駕駛、危險駕駛甚至釀成重大運輸事故,時刻威脅著礦井安全生產[1-3]。針對這一現狀,該礦通過推行“環形運輸”管理、“錯峰行駛”“記時制”“積分制”安全考核、車輛安裝倒車影像系統和后尾氣處理裝置等措施有效解決了輔助運輸安全環保管理難題,保證了輔助運輸系統安全運行。
1礦井概況
一號煤礦采用單水平平硐開拓方式,傾角0~5°。井下由12條巷道組成,延伸至各盤區的綜、掘工作面,構成全礦人員、物料運輸系統網絡圖。該礦目前無軌輔助運輸設備有人車、料車、多功能車、裝載機等,其中,人車、料車由運輸隊管理,多功能車由準備隊管理,裝載機由各掘進隊、開拓隊管理,皮卡車由機電隊管理。據統計,共有WC20R型無軌膠輪車人車65輛(以下簡稱“人車”),WC5J(C)型無軌膠輪車料車96輛(以下簡稱“料車”),多功能車10輛、ZL20EFB型裝載機17輛、KCR0.5型皮卡車4輛。所有車輛均由機電部管理,每周進行一次安全檢查。
2輔助運輸現狀
一號煤礦采用“三八”工作制作業方式。日常生產過程中,人車、料車需要每班將作業人員、物料運送至作業場所或地面,交接班期間承載90~120車次左右。除此之外,一號煤礦平均年安裝、回撤綜采工作面達8次左右[4],大巷經常性的有多功能車出入運輸大件設備。眾多的無軌輔助運輸設備一度造成輔助運輸路線堵塞乃至發生事故,給安全管理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偨Y以前無軌輔助運輸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有:①各區隊乘車時間不一,造成乘車現場混亂。②候車地點人員散亂,易導致安全事故發生。③駕駛員經常出現超速行駛現象。④職工私自開、關人車后門,極易造成安全事故。⑤主要運輸大巷路面坑洼,導致車輛使用年限短。⑥過交通路口時,易發生車輛碰撞或撞人事故。⑦駕駛員倒車、過彎道時經常蹭刮巷幫及周邊設備設施。⑧綜采工作面安裝、回撤期間經常出現運輸沿線堵塞。⑨井下尾氣排放量大,嚴重威脅職工生命安全。
3應對措施
3.1推行錯峰入井、環形行駛
3.1.1錯峰行駛存在隱患:一號煤礦現有16個區隊和12個部室,每天各區隊三班班前會開完后,作業人員、管理人員進入候車室準備入井作業或安全檢查。大量的人員集中涌入候車室,部分職工會頻繁走動或嬉戲打鬧,也會在候車室外逗留,造成現場候、乘車秩序紊亂。此外,每班次運輸車輛有限,乘車時常會出現擠車、扒車甚至吵鬧、打架等現象,而部分人員長時間等待仍坐不上車時,容易激生負面情緒,也會給現場管理帶來隱患。實際舉措:針對各區隊生產任務的實際情況,制定了“采掘區隊—輔助區隊—科部室”的入井順序。同時,調整各區隊班前會召開時間,要求輔助區隊與采掘區隊班前會錯開30min以上,保證了采掘區隊基本入井后輔助區隊方才開完班前會,從而保證候車期間人員數量的整體穩定,避免了候車室可能出現的超負荷狀態。此外,為部分采掘區隊開通專車,提高單元運輸效率,保證車輛的接續[5]。
3.1.2環形行駛存在隱患:日常生產過程中,人車、料車均從副二平硐出入,井下交叉路口、彎道、聯巷多,不間斷有車輛、人員出入,極易發生運輸安全事故。加之,一號煤礦年綜采工作面安裝、回撤8次左右,頻繁的安裝、回撤作業導致多功能車頻繁的出入,也極易造成交通堵塞甚至運輸事故。預控措施:究其原因,造成以上問題的根本在于同一條路線上的輔助運輸交通設備過多,要解決此項問題,不僅需要對輔助運輸工具進行運輸分流,還需要對急彎處進行抹角、巷道寬度較窄處擴幫、交叉路口設置交通信號燈以及在聯巷、轉彎、交叉路口安設與大巷不同顏色的反光標,確保為環形行駛做好準備[6]。環形行駛:一號煤礦人車、料車日常的環形行駛路線為候車地點—副二平硐—二盤區進風巷—北一進風巷/北二進風巷/八盤區進風巷—北一輔運巷/北二輔運巷/八盤區輔運巷—二盤區輔運巷—副一平硐—候車地點。在綜采工作面安裝、回撤期間,多功能車由副一平硐入井,經二盤區輔運巷、工作面所在的盤區巷道完成運輸作業,副二平硐、二盤區進風巷及盤區另一巷道作為人車、料車運輸巷道,如此,將多功能車與人車、料車運行區分,最大可能地保證暢通運輸。若遇二盤區進風巷、西一進風巷運輸任務極度緊張時,二盤區輔運巷、西一輔運巷于2016年每隔500m施工有長10m、深2m的會車硐室,保障了會車寬度[7]。
3.2改造路面
存在隱患:建礦以來,一號煤礦輔運大巷路面采用混凝土鋪墊,經過自2012年無軌輔助運輸設備的長期碾壓,副二平硐至西一進風巷路面坑洼、污水橫流,不僅給安全駕駛帶來極大的管理難度,同時,造成車輛故障頻發,不僅影響正常高效運輸,還會消耗車輛配件、材料,縮短車輛使用壽命。預控措施:2016年,一號煤礦經過重重專項審批,于該年5月動工,經銑刨、調平、封層防水層、高抗車轍高模量瀝青面層等程序,在副二平硐、二盤區進風巷、西一進風巷共6.5km路面采取了瀝青改造,使輔助運輸路線具有抗滑、抗滲透、降噪吸聲、防火阻燃等優點,截至目前,使用效果良好。2018年7月,該礦二次對工業廣場和西一進風巷剩余的5000m路面進行了瀝青改造[8]。經改造后,車輛運行平穩、運輸效率大幅度提升。此外,車輛故障率減少30%以上,維修強度大幅度減少。
3.3規定運行時間、運輸速度
存在隱患:在日常的無軌輔助運輸過程中,由于每班的生產運輸任務比較緊張,每名司機可能至少擔負3~5趟運輸任務,建礦初期,礦井運輸距離短,按時完成任務相對容易。隨著近年來礦井的進一步開拓,運輸距離不斷延長,而運輸任務卻在加大,部分司機為完成當班工作任務,罔顧相關規章、制度,經常出現開飛車、開跑車現象,屢禁不止。預控措施:要根治上述隱患,核心是實時掌握車輛的速度,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主要形成以下管理經驗。①規定各盤區運輸車輛的運行時間,每班由司機“一趟三匯報”,即入井前匯報、運輸中途匯報、到運輸地點匯報和升井前匯報、升井中途匯報、到地面匯報。由值班人員做好記錄,發現超速按照相關制度給予嚴厲處罰。②推行積分制,即每年每名司機實行滿分12分的積分制,日常按照超速、闖紅燈、早升井或早到運輸地點給予相應的分值處罰,直到扣完12分時將強制調離司機崗位,第2年經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崗。③在井下主要運輸路線不定時設置檢查臺,實行不通知、不打招呼,摸查司機實際運輸速度,一經發現有超速現象,立刻給予“三違”學習處分,并調離司機崗位。
3.4安裝安全、環保裝置
存在隱患:①在執行車輛按照規定時間運輸后,原則上控制了無軌膠輪車的超速行駛現象,但過慢的速度長時間運行造成司機駕駛時經常性地出現迷糊狀態,成為安全駕駛的又一凸顯問題。②由于原人車車栓設置位置車內、車外人員均可開、關,司機停車后可能存在倒車傾向,而部分職工直接打開車門下車而導致意外發生[9]。③柴油無軌膠輪車大量地投入使用,排放的尾氣無法徹底消除,污染井下空氣質量的同時,嚴重威脅作業人員身體健康。預控措施:①通過在人車、料車、多功能車以及皮卡車駕駛室安裝KJ641ZD智能車載終端[10],其具有井下實時定位、通信、數據采集、監控等功能,通過地面監控中心可實時監控到司機的精神狀態和安全狀況,司機也可通過按壓終端上的“呼救”信號向監控人員發送緊急求救信號,以達到緊急救援的目的。②通過在人車后門處安裝行程開關、雷達,車尾安裝攝像儀、駕駛室安裝顯示屏,形成倒車影像系統[11],在車輛倒車、后門打開時均不斷發出報警信號,同時,將車后門開關改造為僅能從外面打開的形式。并多次開展輔助運輸專項整治,要求司機停穩車后,必須等待全員下車后方可倒車,另外規定僅能司機開關人車后門,嚴厲打擊私開人車后門的現象。③通過在柴油中添加柴油保護劑、發動機排氣支管與廢氣處理箱之間安裝尾氣后處理裝置的方法,有效地降低了車輛的尾氣排放量,使井下空氣質量大為改善[12]。
4結語
無軌輔助運輸作為煤礦企業的一項核心工作,決定著煤礦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要做好該項工作,必須使礦井車輛管理部室和管理區隊齊心協力,不斷發現問題并持續改進提升,久久為功,不斷完善無軌輔助運輸管理系統漏洞,提高井下運輸安全。通過介紹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在無軌輔助運輸管理方面的部分舉措,使輔助運輸管理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可為其他礦井提供借鑒。
作者:申濤 常李軍 呂璐 趙朋 單位:陜西陜煤黃陵礦業有限公司一號煤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