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煤礦安全管理向精細化轉變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精細化管理是煤礦提高基礎管理水平,實現安全生產,逐步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的必經之路。本文借助筆者在煤礦工作多年的體驗,對周邊煤礦管理的現狀進行了調研,體會到了企業文化對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并對煤礦管理向精細化轉變的對策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安全生產;企業文化;轉變
1部分私營煤礦管理現狀
1.1重生產,輕安全
部分私營煤礦雖在國家安全管理的高壓態勢下進行了諸多改革,但仍更偏重產量,忽視生產工藝優化,忽視機電設備保養,導致安全生產管理中環節管控失效,風險點增加,現有的管控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實。與此同時,私營煤礦出于單純的經濟效益,打著“多產煤,多掘巷”的旗號,讓落后的工藝與帶病的設備持續運行,在安全管理中力不從心,極易導致生產不可持續、設備運行不可靠、搶修環節繁雜、安全系數小的問題,因此,必須轉變觀念,改變現狀[1]。
1.2操作者高齡化嚴重
目前,部分煤礦的工作環境仍較差,風險點較多,還不能擺脫高危行業范疇,文化素質高、理論知識豐富的大學生自然不愿進入煤礦企業,導致煤礦井下操作人員普遍文憑低、素質差,經驗型主導,創新性弱。因此,變招工為招生,也是大勢所趨。
1.3發展的局限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面對重生產、輕安全、急功近利的管理理念和普遍高齡的操作者,煤礦不得不將改革事宜提上日程。然而,“連軸轉”、超負荷使用設備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設備已經陳舊、超過使用年限,也仍在運行。急功近利、忽視長遠發展的管理理念導致新型設備得不到很好地推廣和使用,高齡化的操作人員致使職業素質極難提升。即使新工藝得到推廣、新設備得到更新,也難以快速適應新的開采作業要求。部分中小私營煤礦面臨的地質條件復雜,安全生產更顯力不從心,發展的局限性可想而知。
煤礦精細化管理,是精確定位、合理分工、細化責任、量化考核,精細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設備、每一個崗位,從選擇到使用、從培訓到考核、從崗位到班組、從資料到現場,都做到精細化,使企業從微觀上適應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方式而建立的一種精細化管理模式。智能化工作面日益興起,從機械化到自動化,再到智能化,是大勢所趨,傳統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必須隨之而來。精細化管理無疑成為這一發展趨勢的催化劑、加速器。
3企業文化建設對于精細化管理的作用
3.1精細化管理有助于有效實施煤礦企業文化建設
精細化管理本身就應該是煤礦企業文化的一部分,對現代化煤礦來講,文化建設本身就是要將細小的、無形的文化孕育到安全生產的各個環節。目前,大部分煤礦已經意識到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也進行了充分的投入,但仍停留在空泛的口號、“高大上”的藝術展示上,未能使大部分參與者內化于心并外化于行,缺乏員工基礎、缺乏文化滲透的文化建設缺乏階段性與系統性。因此推動企業文化建設要從以下幾點著手:系統精細,充分考慮企業現狀與從業者的素質;設計精細,讓企業文化階段性滲透;管理精細,做到企業文化與安全生產相適應;實踐精細,引導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相結合;評價精細,讓考核有量化標準。因此,“精細化”是企業文化建設有效實施的必然選擇[2]。
3.2煤礦企業文化決定著精細化管理的順利推進
目前,大部分煤礦的管理為制度化管理、“剛性”管理,煤礦行業是高危行業,“剛性”管理更有助于煤礦各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但是“剛性”管理無疑是被動的管理。企業文化是以人為本的管理文化,優秀的企業文化往往能以“柔性”管理來彌補“剛性”的制度化管理的不足,能有效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因此精細化管理的順利實施離不開“柔性”的企業文化的促進和滲透作用。從而在思想、政治站位、立場上提高主動性,不斷增強精細化意識,逐步形成精細化思維,約束自己作業流程的標準化。
4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的舉措
4.1健全制度、細化責任
優秀的企業文化有助于制度的執行,有助于員工主動規范自己的行為準則,更有助于煤礦有效發揮制度的強制性和約束力,成為安全生產的保障。因此健全的規章制度和完善的安全生產責任制、全覆蓋的管理體系,是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的根本。向精細化管理轉變,首先必須形成精而細的管理格局:制度制定精而細,精細到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精而細,將責任細化到每一個崗位、每一個步驟;管理體系精細化,將管理體系覆蓋全到每一個工種、每一個崗位。實施區隊包面、班組包區域、設備包機等責任制,達到細化責任、量化考核的管理目標。全面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從源頭上確保“人人、時時、事事、處處”都要嚴謹、規范的制度來約束,做到“人人有責任,事事要負責,時時想進步,處處要精細”。
4.2提高職工素質,搞好安全生產標準化
安全生產標準化管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基礎,提高職工素質是實施標準化管理的前提,因此必須強化職工素質分級培訓,即計劃性地抓好理念教育一級培訓、針對性地抓好職業技能二級培訓、系統性地抓好現場實操技術三級培訓。切實提升標準化理念思維、標準化技能素質、標準化崗位流程,真正做到說標準話、上標準崗、干標準活。做好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是煤礦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井上充分利用班前會、指定的學習時間有效開展“每日一題”“每周一案例”“班組擇優評先”等活動,促進培訓的預期效果。井下分專業實施“亮點”工程培育,采煤可以是兩巷、工作面,掘進可以是頭面線條管理,機電、運輸可以是管線吊掛管理等。通過標準化工作,可以起到以點帶面、局部帶動全部的作用,逐步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直到成為常態。強化現場工程質量驗收和班評估工作,堅決杜絕搞臨時、突擊達標等表面工作,牢固樹立“安全工作,質量是根本”的思想。區隊嚴格細化各種工藝流程,作業現場懸掛各環節業務流程圖,按照地質條件、作業時段、人員組成等各種變量,對每一道工序都做出細化說明、計劃性安排,真正做到精細化過程控制,將精細化思維貫穿安全生產的全過程[3]。
4.3精細化管理工作重心下移
班組作為安全生產的最小單元,要從根本上認識“班組安則區隊安,區隊安則礦井安”的安全理念。要真正實現精細化管理,必須將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至班組,嚴格落實班組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牢固樹立“任何事故都是可防可控的”觀點。在采掘區隊班前開展崗位安全風險辨識工作,辨識工作必須做到及時、真實、崗位全覆蓋,辨識過程由班組長監督,并對風險進行針對性的管控,做好班前安全確認;班中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排查工作由跟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及班組長進行,排查要全過程、全覆蓋,排查結果要閉合,做好全過程監管;班后要認真分析總結,逐步改進提升。通過精細化管理在班組的滲透與推廣,勢必能逐步提高區隊現場管理水平,強化標準化、精細化意識,實現“班班達標準,隊組常標準”。
5結論
本文通過分析煤礦管理的現狀,結合精細化管理的特點,給出現階段煤礦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望所有煤礦能從實際出發,根據人、機、物、環境等因素,逐步提升企業文化,采取適應自身狀況的舉措,向精細化管理轉變。總之,安全工程是一項龐大的工程,煤礦安全工作只有開始沒有結束,我們要付出不懈的努力,將這份工作做精、做細、做透,才能實現安全生產的最終目標,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涂景德.煤礦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安全培訓教材[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4.
[2]安全文化網.推進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構建企業安全文化[EB/OL].(2007-04-16)(2010-03-01).
[3]王守華.精細管理是企業快速發展必經之路[EB/OL].
作者:王彥飛 單位:山西呂梁離石炭窯坪煤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