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漁村旅游文化創意開發現狀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自2017年“文創進村”理念引入西島并付諸實踐,海上書屋、西島文化創意館、女子民兵紀念館、珊瑚老屋保護區等文化創意建筑和人文歷史產品等陸續建成,在旅游經濟的拉動下,西島村民從此走上了文化旅游的致富道路。但由于開發時間短、旅游資源相對匱乏等因素,西島漁村距一流旅游文創市場還有一定差距。本文從生態文化、建筑文化、紅色文化、影視文化、海洋漁村特色文化等方面入手,探討西島漁村旅游文化創意提升對策,進一步使文化和旅游更深層次地融合,實現西島旅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西島;漁村;文化創意;對策分析
1西島簡介
西島又名西瑁州島、玳瑁島,位于三亞灣國家自然保護區內,全島總面積2.86平方千米,是海南島沿海地區僅次于大洲島的第二大島嶼,與三亞城區隔海相望,常住人口五千余人,世代以打漁為生。西島在開發之初,只有局部地區作為景區進行了初步開發,漁村和漁民并未參與建設,同時互不開放。彼時,文化創意、文旅融合等促進旅游市場發展的概念尚未提出,村民也未能親身參與西島旅游市場拓展,受益極其有限。2017年12月,海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建設“美麗海南百鎮千村”,三亞開始重點建設西島“美麗漁村”,自此西島景區與傳統漁村融合式發展邁出了關鍵一步,漁村與景區開始了融合之路,村民也與景區開展了由淺至深的互動融合,廣大游客在欣賞西島美麗景觀的同時,也能切身感受與都市文化迥然相異的漁村文化。“文創進村”使漁村和越來越多的村民分享到了文創帶來的致富“蛋糕”,村民參與景區建設、融入景區發展的積極性被大大地激發出來,一方面有力提高了西島景區的綜合競爭力,另一方面村民和漁村自身也獲得了綠色發展帶來的實打實的幸福感。下了西島碼頭,映入眼簾的是現代化的景區酒店,一股濃濃的熱帶島嶼氣息撲面而來。碼頭附近便是游人如織的海上游樂世界,既有驚險刺激的摩托艇、拖曳傘、潛水等海上娛樂項目,又有賞心悅目的海濱浴場、沙灘休閑、椰林觀光等沙灘觀賞項目,充滿了海洋文化特色。信步走進漁村,卻給人一番截然不同的文化感受,既有臨海路時尚簡潔、充滿海洋文化的新興民宿,又有漁村深處保留傳統特色的漁村老屋,具有西島獨特創意的文創館、百年珊瑚老屋、女子民兵紀念館等點綴其中,伴隨充滿海島生活煙火氣息的漁村集市,在此刻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景區和社區深度交融、人文與歷史緊密交織、旅游休閑與炊煙氣息和諧統一。
2西島漁村文化創意開發現狀
2017年底,乘著“美麗海南百鎮千村”政策的東風,在“創意進村”計劃的帶領下,西島漁村的人文歷史和民俗文化得到了進一步挖掘,民居建筑和自然環境得到了升級改造,西島漁村文創產業的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因此獲得了海南省五星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國家級休閑漁業品牌“最美漁村”等榮譽稱號。“創意進村”理念的開發和實踐,在國內外專家和海南本土藝術家等專業人士的鼎力支持和大力推廣下,整個西島的文化氛圍和旅游環境已不可同日而語。
2.1生態環保走進漁村,護航西島持續發展
2019年,西島全面鋪開無塑生態島建設,助力西島生態環保升級。西島社區居委會聯合無廢城市西島服務中心向全島企業、學校、家庭普及推廣“無廢”概念,開展“無廢”培訓,向西島小學、商戶及社區居民宣傳“無廢城市”的治理觀念,提高村民環保意識并引導村民主動參與到“無廢生態島嶼”建設中來,共赴這場“生態西島·十年之約”,同心協力守護這片“藍色祖宗海”和這座“綠色子孫島”,助力三亞“無廢城市”建設。廢舊紙張、老舊布料、破漁船、爛漁網、垃圾桶、啤酒瓶、塑料杯、碎珊瑚、舊貝殼等廢棄物件在現代工業的支持下,經過藝術家的神奇雙手,獲得了再生價值,比如,廢舊紙張經過嚴格的工序處理后成為禮品包裝紙,老舊布料經過藝術家加工成為具有西島民俗風情的環保服裝,破漁船在裝飾上濃郁漁村特色后擺放在浪濤洗禮的海灘;等等。這些日常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廢舊物件,經過神奇的轉化成為生態環保文化創意作品,在給西島景區賦予更為濃厚的創意內涵的同時,充分實踐了綠色發展理念,讓每個上島的游客既能觀賞海島的原始風光、體驗海上運動的獨特魅力,又能切身感受到西島漁村的人文歷史與休閑氛圍,增強游客的沉浸式體驗,為西島探索古村鄉村振興新路徑征途中注入不竭動力。
2.2珊瑚老屋見證漁村,新興民宿百花齊放
沿著漁村的青石臺階往村落深處走,一棟棟外墻斑駁、小巧精致的老房子如同突然閃現的海洋精靈,使人仿佛進入了海底龍宮,這些海洋精靈便是西島漁村獨有的百年珊瑚老屋。隔近了,能清晰地看到珊瑚紋理和石灰混合的痕跡,用手觸摸石壁,能感受到濃厚的文化和歷史印記。珊瑚老屋不同于現代化建筑,沒有足夠的時間沉淀和歷史積累,絕無可能帶來純粹而強烈的歷史沖擊感,若只是生硬地模仿外形,只會給游客以邯鄲學步的拙劣感。如此珍貴的珊瑚老屋,凝聚著古時西島人民的智慧,更印證著西島漁村悠久的人文歷史。現有珊瑚老屋還有一百多棟,屬于建筑文化遺產,都進行了修繕加固,一部分原住民仍以此為居家之所,一部分被稍作裝飾用來進行經營活動。沿著海岸邊從景區走進漁村臨海路,左邊是藍色的大海,右邊是一字排開風格各異的民宿和餐館。筆者多次到西島親身體驗多家民宿,給人印象深刻的有不少。比如,緊鄰大海而建的有院以后柒嶼、鯨禧等,拉開窗簾就能直面大海,朝陽如夢、夕陽似幻,感受時光流逝,見證歲月美好;曾汐民宿,因其諧音“珍惜”和獨特的裝修風格,吸引了眾多夫妻和情侶游客入住,更有明星慕名而來;西游·吒主題民宿有著鮮明的中國傳統神話故事印記,深受孩童喜愛。這些民宿都是新興建筑,外形簡潔時尚,內里簡約而不簡單,當仁不讓地成了西島民宿的金字招牌。想要體驗漁村特色和歷史人文的民宿,就需要移步村落深處,最為典型的便是囍屋了,這是一家由百年珊瑚石老屋改造成的民宿,融合了文化創意,極具當地特色,這類民宿數量較少。
2.3紅色文化扎根漁村,激勵西島砥礪前行
1959年,為加強南海國防前哨的防御力量,女民兵連在西瑁州島(西島)成立,“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炮班八姐妹”在那時成立,是“紅色娘子軍連”和“西島女子民兵連”的前身。“炮班八姐妹”群體雕像矗立在西島女子民兵紀念館前,她們或站或坐,或巡邏站崗,或極目遠眺,每一張表情、每一個動作都展現了女民兵的過人風采,展覽館內墻壁上貼有女民兵訓練的老照片,陳列著曾用過的收音機、手電筒、炮彈殼許多珍貴的老物件,它們在無聲地訴說著那段守衛邊防的崢嶸歲月。現如今,西島女民兵“愛島尚武,勵志奉獻”的“海霞”精神薪火相傳,持續激發著新老西島人自強不息、愛島愛崗愛國、為家鄉奮斗奉獻的強大精神動力。2021年10月1日,西島漁村碼頭上空迎風飄揚著鮮艷的五星紅旗,這是西島“國旗班”正式宣告成立后的首次升旗儀式。“國旗班”的成立是西島漁村紅色旅游升級的一項舉措,旨在將“海邊升旗儀式”“西島女子民兵紀念館”“聽西島女民兵講故事”等內容融為一體,打造“西島紅色旅游路線”品牌,助力西島全域旅游發展和西島漁村全面振興,激勵西島人民銘記光榮歷史、不忘來時路,為幸福生活不懈奮斗。
2.4影視文化初入漁村,擔起西島形象宣傳
2019年12月9日,中宣部常務副部長、國家電影局局長王曉暉率調研組來到西島,圍繞美麗漁村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開展調研。調研組對西島社區在開展美麗漁村建設過程中挖掘特色海洋文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做法表示肯定。調研組指出,西島社區海洋文化資源豐富,地理位置特殊,發展獨具海洋特色的休閑漁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未來的發展中,西島社區要積極發展漁村文化,加強建筑風貌的設計和管控,盡可能在原有風貌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提高,保留其原有的建筑特色和文化韻味,將其與海洋生態相結合,努力形成具有漁村特色的旅租文化和餐飲文化,打造具有特色韻味的美麗漁村。通過講好女民兵的故事,擦亮西島這張歷史招牌,增加西島漁村的吸引力。自此,不少優質綜藝節目慕名來到西島取景。例如,《戀夢空間》攝制組在西島漁村拍攝椰葉帽制作,推廣環保藝術品,《去村里住一晚》《哈哈農夫》《完美的夏天》《青春的征途》等真人秀綜藝節目,通過完成關卡任務的方式,由明星和素人將西島的民俗文化、特色飲食、椰林沙灘和生態保護成果等西島元素串聯起來,為觀眾展示出一幅涵蓋西島旅游觀光吃住行的全景畫面。隨著優質綜藝節目的播出,西島的知名度隨之增大,越來越多的觀眾被西島吸引,不少觀眾還將西島列入旅游清單首位。這些節目中出現的椰子雞、炒仙人掌、蝦餅等當地特色美食也迅速走紅,各大社交平臺有越來越多的游客對西島旅游發起科普,吸引更多的人來西島觀光旅游。
2.5文創團隊助力漁村,促進西島文旅升級
近年來,西島注重漁村文化的挖掘,開啟文創西島建設。海上書屋是文創團隊在融合家文化的基礎上,利用三艘廢棄漁船改造建成的,通過講述船夫和大海的故事,從外部形象設計到內部艙室結構都散發著海洋文化氣息,是西島漁村文化創意的初步探索;極具海島風情的漁村廣場散布著大大小小廢棄的漁船,經過精心的位置布局和富有創意的形象改造,在沙灘上為游客展現獨有的漁村文化氛圍;專業人才進駐西島開辦漁村文創課堂,與西島村民一同學習創作,推廣再生紙環保藝術品、椰葉帽、蠟染畫等具有西島特色的文創產品;舉辦民宿創業沙龍,緊跟行業發展潮流,組織文創產品和國際旅行藝術家展覽等公益活動,提高西島旅游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來西島旅游觀光。2021年11月9日,由文創團隊注冊的“西島禮物”文創商標及文創產品亮相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重生》,就是將廢棄的塑料二次利用創作而成的。上述文創產業和活動,為西島生態環保、傳統文化傳承、人文歷史積淀和提高村民幸福感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也為西島景區帶來了更新更好的發展前景。
3西島漁村文化創意開發對策建議
現階段,西島漁村旅游文化創意在政府、國內外藝術家、各方志愿者和海南各高等院校多方力量聯合本島村民的支持下共同開發文創資源,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開發時間短、旅游資源相對匱乏等因素,距一流旅游文創市場還有一定差距。下文針對西島漁村旅游文化創意開發策略等發展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并作簡要探析。
3.1保護生態文化,促西島可持續發展
自上而下、全民參與的生態文化建設才能永葆西島漁村綠色發展。第一,在專業文創團隊的帶領下,村民已基本掌握將廢棄物變為可持續循環使用的裝飾材料、藝術作品、生活物品等技能,下一步需要引進專業力量組織村民將這種技能轉化為集群產業,利用生態理念深加工制作出更多品類的綠色商品供游客選購。第二,吸引資金投資建設漁村文化體驗基地,對外展示西島漁民的漁業作業方式并讓游客參與其中,既能提高游客對漁村文化的體驗度,又能真正普及漁村文化,保護西島生態環境。第三,要大力宣傳環保理念,不僅讓村民持續參與西島環保建設,還可以定時舉辦針對游客的文創課堂,讓游客沉浸式體驗西島的生態文化,共同踐行三亞綠色發展。第四,政府相關部門要深入調研、積極作為,進一步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要因時因地、因勢因需建立健全相關制度法規,持續激發村民參與意識,切實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3.2深挖建筑文化,保老屋發展新民宿
隨著西島漁村村民生活條件的改善,不少珊瑚老屋被推翻建成新式樓房,直至“最美漁村”項目出現,剩余不多的珊瑚老屋才得以修繕加固,重現游客眼前。從海島特色角度來看,推翻重建的新洋樓多數缺乏文化韻味。政府應投入專款專項鼓勵和資助村民規范漁村建筑,尤其要加強建筑風貌的設計和管控,使之與漁村整體風格相匹配,盡最大可能保留西島漁村特色,吸引游客進行沉浸式體驗。針對新建民宿,尤其是臨海路一帶的民宿,要著重開創既區別于傳統漁村風貌的時尚風格,又融入西島獨有人文、海洋等文化要素,滿足不同人群的個性化住宿需求。時尚并非盲目追求所謂流行趨同與附和,而是要有獨特的文化元素和設計理念,這就要求新民宿從業者充分利用西島元素,借鑒吸收潮流文化,使游客既能在感官上有美的直觀享受,又能在體感上有西島特色的獨有體驗。兩種風格各異的建筑風貌,可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體驗需求,實現全方位的文化觀感體驗,促進新老建筑的和諧統一。
3.3傳承紅色文化,強西島精神根脈
靜態、平面的傳統紀念館形式已經難以滿足當下游客的體驗需求,西島要開發推廣多種形式的紅色產品,把紅色文化和紅色資源開發好、利用好、保護好。3.3.1豐富紅色旅游演藝產品政府相關部門可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社會資金、招攬專業人才、邀請演藝公司等方式高質量打造西島女民兵連舞臺劇,利用聲光電、實景沉浸等高科技手段,增加游客上島的紅色游玩路線選擇,使游客在感受西島文化底蘊的同時,切身感悟紅色文化。3.3.2開發紅色旅游體驗產品提高游客的體驗和互動是紅色旅游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可通過AR、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更好地輔助游客體驗紅色文化。比如,在海邊設立夜景天幕,提供舒適座位和飲食服務,供往來游客欣賞海島夜景時觀賞《海霞》等紅色影片;設置大型虛擬光影場景,還原西島女民兵連真實的生活和訓練場景,引入仿真機器人,輔之以人工智能,扮演紅色英雄人物與游客進行互動;等等。
3.4引入影視文化,建西島影視基地
西島地理環境優越,風景秀美無雙,歷史文化悠久,村民勤勞誠實,是影視制作、綜藝拍攝的理想場所。可借鑒舟山海島影視旅游的成功經驗,在西島建立影視城或影視拍攝基地,主打海洋文化及漁業休閑文化,吸引更多的影視作品和綜藝節目來西島拍攝,通過影視作品的廣泛傳播,吸引國內外更多的觀眾關注西島,打響西島的旅游品牌,進一步“反哺”西島旅游產業發展。鑒于西島陸域面積有限、生態環境脆弱的現實情況,西島影視基地的硬件建設存在天然的、難以克服的短板,故而要著重在軟件建設上下功夫,即通過投資入股、推廣插播、臺詞設計和海島取景等方式,加大西島的曝光度。
3.5強化“西島禮物”品牌,培育文創產業市場
西島漁村文創商品蘊藏的潛力巨大,文創團隊聯合村民已開發并注冊商標“西島禮物”,售賣藝術家和村民制作的椰葉帽、蠟染畫、環保創意畫等手工文創商品。但從現實情況來看,文創產業只完成了初步探索,在品類選擇、制作和銷售渠道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3.5.1“西島禮物”應擴大制作品類將西島獨特的海洋文化、漁村文化、建筑文化、紅色文化等衍生出的諸多文創商品如將蠟染、椰葉元素融入明信片,為游客提供現場郵寄投遞服務;對廢棄材料二次利用制作百年珊瑚老屋、老漁船等模型供旅行愛好者收藏;制作西島獨有材料、元素的玩具、文具,以及雨傘、鑰匙扣、帆布袋等供大眾購買;等等。西島是傳統漁村,海產品是西島主要對外售賣的產品。但是西島現有海產品制作工藝較為單一,只是簡單地將海產品初步加工、曬干,再在自家商鋪對外售賣,既無精美的包裝,價格又往往偏高。西島海產品可以依托“西島禮物”品牌,主打綠色無污染海產品,形成產業鏈,由專人負責收購漁民打撈的海鮮,再進行加工包裝,最后對外銷售。3.5.2“西島禮物”應拓寬銷售渠道政府相關部門可以在西島選址建設“西島禮物”博物館,建筑保留漁村文化,標志醒目而具有海島特色,讓所有的游客進入西島能一眼看到并吸引其進入。博物館不僅可以傳播西島故事和西島文化,還可以展示西島文物和銷售各類文創商品,深度融合文創與旅游,促進西島整體發展。另外,還可在美團等線上銷售平臺優惠銷售產品,用戶只要搜索西島,就可看到門票優惠信息及各類“西島禮物”產品優惠信息。
4結語
西島漁村是西島文創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亞旅游乃至國際旅游島的一張重要名片,必須予以重點關注,政府力量和民間資源要著重挖掘西島漁村的生態文化、建筑文化、紅色文化、影視文化等文化內涵,打造獨有的海島特色,大力推動漁村與景區聯動協調發展,做好西島漁村旅游文化創意“大蛋糕”,實現西島旅游市場可持續發展。
作者:袁雨嬋 管小其 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旅游學院MT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