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馬克思哲學下的農業生態思想及現實意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較為顯著的成就,如農業生產規模得擴大、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有所改變、農業產業化得到發展等,但是隨著農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生態環境造到了嚴重的破壞,且這種負面影響逐漸反作用于農業有序生產和健康發展中,甚至危及到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早就見之于馬克思理論著作中的農業生態,作為當前一種新的農業生產模式,能夠解決農業生產中的生態破壞問題,促進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因此,我們應該深入挖掘馬克思經典著作中的思想,梳理其中所蘊含的的農業生態思想,為解決我國生態環境問題、農業發展問題提供理論指導。由李繁榮著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于2014年9月出版的《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一書,結合《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德意志意識形態》《資本論》等著作,以及恩格斯、列寧等人的農業生態思想梳理了馬克思農業生態思想,并在此基礎上界定了農業生態的基本理論,探析了農業生態思想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演變及其現實意義,具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為解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問題、農產品安全問題提供了理論指導。通讀全書,該書主要呈現以下幾大特色。
一、研究課題與時俱進,啟發性強
該書作者以極寬的學術視野,跨越到國內農業生態化發展并未深入的區域,即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及其當代價值,這也決定了該書的研究課題十分前沿,即便在大多數東西更新速度都較快的信息時代,也具有高屋建瓴的價值。不可否認,在注重軟實力建設的今天,農業生態化、農業生態環境問題研究的著作成果頗豐,但涉及范圍較為狹窄,研究內容過于淺顯且同質化嚴重,如“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緣由”“農業生態化的積極影響”“解決農業生態問題的建議與措施”等研究課題較為常見,關于指導農業生態問題解決、農業生態化的思想、理論、觀點,以及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等研究寥寥無幾,但結合近年來農業生態惡化的現狀來看,前者研究及其成果對預防、解決農業生態問題的作用并不大。由此可見,該書研究課題不僅緊跟時代,契合實際需求,還為農業問題的解決、農業生態化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二、學術價值較高,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該書作為一本專題著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一方面澄清了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理論困惑,另一方面實現了科學創新,以及運用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解決了實際問題。而這些學術價值的突出,作者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體現;其一該書選擇了一個新鮮而意義重大的問題,即關系人民福祉、關乎人類未來長遠大計的農業生態問題,既響應了黨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建設生態文明需求,也符合解決日趨嚴重的農業生態問題和食品安全問題的需求;其二該書采用了一個重要且艱難的方法———文本分析法,在廣泛收集相關文獻資料的基礎上,再照其本意,完整、準確地再現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澄清了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理論及其發展歷程,為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價值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其三該書提出了一系列很有新意的觀點和具體有效的措施,如該書借用《資本論》論證馬克思在早期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思想,又如該書結合我國國情,以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為指導,指明農業生態化的實現需要轉變生產方式、重注城鄉協調發展、農業規模化經營等,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三、立足國情,本土價值較高
本書編寫過程中融合了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國農業的生態演變、我國農業生態現狀及影響因素,包括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前的農業生態演變、改革開放后我國農業生態的演變、我國農業和農村生態環境現狀、農產品安全問題的現狀及生態根源、人口數量變化和人口流動對農業生態的影響等方面,旨在為了我國農業生態問題解決和農業生態化發展出謀劃策。故不管從研究材料的來源,還是研究目的及研究價值都彰顯了本土性。此外,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引進中國而在中國扎根,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建設過程中創新與發展,發展至今早就具備本土價值。總而言之,全書對馬克思主義農業生態思想原理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十分適合馬克思主義理論、農業等相關專業師生閱讀,既可以作為教材之用,也可以作為社科類讀物,具有較強的學習和參考價值。
作者:王金鋒 單位:襄陽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