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林業會計核算體系的研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當前體系之中面對的一些不利現象
1.1林業資源的耗損性未放到成本之中,被放到循環經濟以外的區域,但是還是使用體系之外的資金進行補償等活動,此時就使得林業等的一些產品的費用非常低,利潤增長很是緩慢。用于彌補森林資源消耗的客觀性成本補償卻要向國家尋求財政扶助。
1.2核算的總數很多
自從新的財會體系落實之后,國家對于林業機構相繼出臺了很多的會計體系和核算措施。將過去的那種過分的看重采伐,輕視扶育的現象得到了扭轉,逐漸的形成了合乎生產特征的核算措施。不過因為當前的核算體系或者是措施是單獨的,結合不一樣的體系而設置的,此時就存在了很多的財會內容,進而使得一個機構之中存在著非常多的財會主體的現象,不但提升了核算的總數,同時對于規劃和管控等也非常的有益處,但是對于單位的有序發展來講是不利的。
1.3核算的客體不一樣,無法合乎林業的發展規定
目前的財會收益要素只是分析在市場之中能夠開展交換的收益,單純的體現了單位的利潤,運作活動導致的一些生態要素等都不具有有效的核算措施。對于生產成本要素只是涵蓋經濟性內容,沒有涵蓋運作活動對于環境等要素的干擾,此時就導致了核算體系存在問題,要積極的探索核算的實際措施。
1.4沒有積極地分析運作機構的資本保全事項
1.4.1在計價的時候只是分析了歷史性的要素,只是分析歷史成本的要素,沒有綜合的分析時間等要素。如今的資產使用的是歷史成本來分析,將其成本分成很多個要素,比如營林費用,撫育費用以管控資金等,當幾十年之后砍伐的時候,結合設定的措施將這些資金分別放到生產費用之中。此類措施只是分析了其開始的投資費用的回籠,并未分析幾十年之后的資金的變動狀態,此時就使得資金無法實現保全。
1.4.2在育林基金提取與使用的循環過程中,未能體現資本保全原則。首先是育林費用的提取,它是結合運作人出售的產品的總數和獲取的利潤來提取的。其不但無法掌控住生產時期出現的一些不合理的耗損,同時還阻礙了資源的高效運行。第二,使用的是本年核算本年核銷的模式,未將費用放到總的育林費用里面,但是在提取之后由財政綜合的布局,具體的可以返回到生產機構的金額非常少,進而使得費用緊缺,此時就使得林業運作機構不能夠開展平時的活動,進而干擾到保全。
2.1完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的目標
生態林業的目標是追求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的協調、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間相互促進,構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整體。因此,在“生態利用”原則指導下,客觀上要求林業生產者(單位)對生態環境和社會承擔責任,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高。林業會計作為林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與這一客觀要求相適應,不僅要反映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效益,同時把林業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社會的貢獻和損害納入林業會計核算體系,記錄有關的生態環境效益和環境資源成本,以完全成本替代傳統的成本,以綜合收益替代傳統的貨幣收益,真正使林業生產者(單位)的個別成本與社會成本,個別收益與社會收益相一致,有效地協調林業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之間的關系。
2.2完善林木資產會計核算方法,建立林木資本金制度
森林資源資產包括森林實物資產(如立木、立竹和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動植物和微生物等)、林地資產和森林環境資產。目前,我國已制定了林木資產和林木資本金會計核算辦法,并在國有林場和苗圃企業試行,取得了一定成果。因此,林業生產企業(單位)應總結林木資產會計核算的經驗,逐步完善林木資產會計核算方法,建立林木資本金制度,為全面核算森林資源資產奠定基礎。
2.3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
我國《森林法》規定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企業應對所耗用的森林資源環境付出一定代價,但規定得相當抽象而且富有彈性,具體實施難度較大,在會計實務處理上很難找到一個合理的分配標準。因此,要適應現代林業環境的林業會計,必須計算森林資源的環境成本及其產出價值,建立科學的計量方法及切實可行的指標體系,制定全國性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辦法。
2.4按商品林和公益林分別構建林業會計核算體系
2.4.1商品林的會計核算。它是以營利為目的的,其為人們供應木材和別的一些資源。它的產品經由市場來變換,它將獲取最多的利潤當成是基本的追求,將市場當成是發展的主要依據。即商品林生產是以企業方式經營、核算。應真實反映企業的成本、收益及林木資源價值的增減變化等。其會計核算應采取經濟組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管理體制,投入產出方式來管理,計算完整的林木資產生產經營成本,核算盈虧,建立和完善林木資本金制度,以此為基礎設計商品林生產的會計科目及其使用方法,設計有關會計報表及其編制方法,以及林木資產的成本核算辦法等。因此,商品林的會計核算,除了計量其產品貨幣收益、經濟成本外,還應將森林資源消耗的價值計入木材產品成本。
2.4.2公益林的會計核算。它是不盈利的,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生態,比如保持水土等等,它有著非常顯著的外在特征,它的屬性是一種社會的公用品的特征,而且它們的產品是通過一種無形的服務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所以,它的價值是無法經由市場來展示的,要結合事業會計開展,使用的專款專用的模式,結合收支平等的措施來管控,要設置綜合化的預算模式,不斷的發展基金體系,將其當成是前提不斷的發展相關的科目以及運用措施等等。
三、小結
通過如上的分析,我們得知該體系的設置和發展都要和獨特的林業發展保持一致,要設置并且發展其自身的規律,要和客觀事實保持一致。所以,要不斷地完善目前的體系要素,要分析國家的具體狀態,要將生態林業知識當成是參考內容,切實的體現出林業經濟以及生態和社會等等的一些效益。
作者:沈元江 單位:塔河林業局木材稽查科